APP下载

浅谈布白的重要性

2014-06-10邢森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布白刘海粟石涛

邢森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浅谈布白的重要性

邢森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本文以画面构图为研究对象,揭示布白的运用,阐释布白主要起连接画面各要素,收放气息,使之平衡的作用。第一部分通过分析梁师闵和石涛的作品引出布白的运用。第二部分介绍布白与结构的关系。第三部分介绍布白与作画风格的联系。

布白;均势;结构

本篇试图通过对梁师闵和石涛的作品分析,浅显的探讨布白在中国画中的重要位置。布白原是指在书法中安排字的点画间架和布置字、行之间空白的关系。本文重在布置画面虚或空白的地方。

一、分析梁师闵和石涛的布白

以大章法作小画,以小章法作大画,使大者不繁,小者不空此亦是画中一道。梁师闵《芦汀密雪图》,此画为宋全景花鸟画的精品。全幅并未拘泥在一枝一叶或一鸭通篇观看出入穷奇,纵横逸笔。两岸的浅滩形成不同的角度,或收或放的收口。气势流转于其中迂回至右下边气口。变幻的气息流走于色块的避让形成的布白,在气息的中央正是画面主要情节的发生地,有包罗万象的气势。

线条是组成‘美’的基本媒介之一。有它的一些基本能规律……决定构图的轮廓,隐约中往往是以线条的搭配为圭臬,山水树石的‘面’的组合,都有线为其主骨。山头的高低,枝叶的向背倾斜,花鸟的姿态,都包含着线的旋律,须防平行与单调,虚虚实实参差为用。

石涛《黄山图》,此画尺幅不大但结构平稳。山石,河流,语气,树木以及村庄相互搭配,仿佛有气息在流动。这流动感是通过留白的巧妙串联,大大小小的收口,和笔致的角度形成的。将画中景物看成不最基本的直线会发现他们正以不同的方向连接着,最终都汇聚在河流中碎石部分。不难发现这些线条流动迂回的方向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直接约束画面的丰富性,流动性,而且通过这些线条可以看到被隐藏或延伸的主势。正是这主势让画面灵动但不轻浮,有以小见大之功效。

对比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和石涛《黄山图》可以看出布白在画面中的重要性。布白不等于单纯的留白。白贵在可以流动。无论是大色块的分割还是线条组织都要以大关系的均势为首要目的。然后组织留白的角度使他们向一点或几点汇聚,而此点便是画面的中心点。而且精道的布置往往安排气息有收有放,中心点即已成立,便会暗藏出气口以制衡。由此看来布白是构图中的重要一节。

二、布白至结构

刘海粟在《中国绘画上的六发论》中说道:“所谓六发,若视为绘画的要素,我们可以归纳为四种……第三,结构——经营位置,相当于‘composition’一语。”复次又云“结构,这是指经营位置而言……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的,就是结构,一个条件是‘才巧’,一个条件是‘适应’我们知道绘画的构图,其最主要的,在于部分与部分的关系,主要部分和随从部分的分明。部分间关系不清,就没有画的统一性;主要与随从不明,就没有画的重心点。”

在此不难看出刘海粟对于构图的认识:构图主要在设计支撑画面的结构。而在结构中布白又是重要的一节。姚最在《续画品》中评毛棱“惠远之子,便捷有余,真巧不足,善于布置,略不烦草”。由此观之结构的深入在于“便捷”和“真巧”,刘海粟之观点契合此语。而能便捷以至真巧的手段或可是略不烦草。在创作之前积累大量的草稿,布白经过无数的改动,支撑整个画面或可稳健。王船山在《诗绎》里说:“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矣。”主势便是画面中的结构。主势平衡,是布白不断的改变方向相互制约达到的。

主势纵横交错,形成画面中的块面,块面按照一定的规律前后排列产生不同的境。郭熙《秋山平远图》,苏东坡题云:“目尽孤鸿落照边,遥知风雨不同川”乍看水天合一,枯木落阳。其中大势纵横,气韵油然而生。再品之,结构紧凑,收放自如,果真有“风雨不同川”的感受。

国画是一个综合诗书画意的艺术种类。不仅画面占有几重功效。提款的墨色轻重,长短和位置。铃印的大小,多少和摆放。都与画的章法有密切的关系,起产生均势的作用。其规律应当服从主势的安排,重心的布置。暂不过多叙述。

三、结构与画面

从前所谓“暗房亮灶”在空阔的老式厅堂中挂上长条巨幛、画上清淡舒朗的山水或花鸟,在柔和的光影里是很有情致的。然而,新建筑既改变了原有的结构样式,有产生了新的光影与空间效果,画面应有强烈的对比效果,才能在充足的光线中‘站得住’。

“暗房亮灶”的例子朱屺瞻在这里说的是在摆放作品如何讲究。此点也可适用于构图和作画风格的联系中。比如画面雅致的作品当选用內势含蓄,布白多变的构图;色彩明亮的作品当适合內势粗壮,布白迂回较少的结构。

四、结语

布白的组织对于画面犹如人类需要血液的流动。上述为自己在作画时的心得,如此可浅显的达到“有看头”的要求。但是如何做到灵动,布白如何精道的安排发人深思。

[1]朱屺瞻.朱屺瞻画语——日月山画谭[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65.

[2]刘海粟.中国绘画上的六发论[C].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师论文集.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7-9.

[3]朱屺瞻.朱屺瞻画语——日月山画谭[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10-11.

J212

A

1005-5312(2014)08-0178-01

猜你喜欢

布白刘海粟石涛
论书法的布白
傅雷 刘海粟 友情与绝情
石涛山水画艺术探微
论石涛之画法与禅法
刘海粟雨中看戏
浅析中国画的虚实关系
浅析写意花鸟画的构图
“布白”技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运用
刘海粟知错认错又出错
刘海粟知错认错又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