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中的作用
2014-06-10曹廷斌
曹廷斌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农村寄宿制小学;问题;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7—0019—01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组织。其具有鲜明的组织特征和独特的社会治理优势,是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在协调政府与社会利益关系、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和推动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当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利用非政府组织的特殊地位和社会资源优势来促进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面临的问题
1. 发展资金不足,硬件设施无法完全满足寄宿需要。农村寄宿制小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学生数量激增,日常运行成本费用大幅增加,但学校的发展资金却捉襟见肘,硬件设施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寄宿需要。
2. 师资不足,配置不当,软件条件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不仅要担负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要负责寄宿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生理健康教育等,工作负担加重,教学和科研精力被分散,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质量;学校为分担新增成本费用,大量压缩教育教学开支,致使师资不足,音乐、美术、计算机和生活等专业教师缺乏。大部分教师缺乏寄宿学生生活管理经验,使得寄宿生校园生活教育流于形式。
3. 学生课余生活严重受限,无法满足寄宿生的生活需要。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学校对寄宿生普遍采取封闭式管理,寄宿生课余生活被严格限定在校园这一狭小的范围内。由于缺乏音乐室、课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活动设施,除了进行篮球、排球等运动外,他们课余生活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单调。
二、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中的作用
1. 有利于弥补政府管理的漏洞,监督政府履行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职责。非政府组织是社会的自治组织,具有中立性和中介性质,有着与社会公众的天然联系及组织社会公众的天然能力,能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政府与基层民众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方面,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具有比政府部门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因地制宜地不断调整工作方式,以适应不同地域学校的需要,能弥补政府有关部门在促进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方面灵活性和时效性不强的漏洞,缓解政府管理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作为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方,可以监督政府切实执行有关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履行教育经费的拨付、师资的配备和校园建设投资等方面的职责,提高政府教育管理工作的效能。
2. 有利于发动市场主体参与办学,拓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经费来源,改善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非政府组织能通过其社会关系和影响力等优势,拓宽教育投入的渠道和来源,广泛发动市场主体参与办学,为学校筹集物资,改善办学条件。农村寄宿制小学可以利用国内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拓宽教育投入的来源,缓解部分地区寄宿制小学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改善学生的受教育环境。
3. 有利于缓解师资不足的压力,提高教师素质。非政府组织在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和缓解师资力量不足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其可以促进学校与学校、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农村寄宿制小学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帮助学校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办学模式和教职员工。非政府组织还能发起教师专业培训活动,为农村寄宿制小学培养音乐、美术、计算机和生活管理方面的专业教师,可以在大学招募支教志愿者,并联系优秀中小学进行对口支援,定期选派优秀教师送教下乡。
4.有利于丰富农村寄宿制小学师生的课余生活,有助于寄宿生身心健康发展。非政府组织可以广泛发动公司企事业单位和非政府组织等捐资助学,加大寄宿制小学课余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课余活动的条件;可以联系巡回文艺展演,开展相互调研活动,组织参观学习,丰富寄宿制小学师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可以开展城市和农村中小学合作办学活动,促进各学校之间基础教育资源整合,增进各学校间的学术交流,提高学校课余活动的水平。
?笙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