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理念的高效初中体育教学
2014-06-09陈强力
陈强力
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近十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经过教育主管部门等各方面的不断努力,下降趋势于近两年才得以初步遏制。体育学科作为一门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水平为主要目的的基础学科,在这方面承受了众多的压力。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尊重和践行体育学科的核心价值——“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一、相关概念的解析
力量训练是体育运动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运动技术的掌握提高以及运动伤害的防止等具有不可替代的效用。常规的力量训练更多的是增加肌肉的横断面积,对于肌肉的静力稳定效果极其有限。下面我们来对相关的概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1)核心。在体育运动训练的范畴之内,“核心”的概念是指“人体的身体重心”。
(2)核心柱。泛指整个躯干部位,具体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胸廓、骨盆、髋关节及整个脊柱在内的广大区域。
(3)核心力量。顾名思义,“核心力量”就是指人体身体重心周围的肌肉力量,包括局部稳定肌和整体原动肌两大类肌肉的力量(局部稳定肌主要以深层稳定性小肌群为主,包括多裂肌、回旋肌、棘间肌、横突间肌、骶棘肌等;整体原动肌主要以浅层运动性大肌群为主,包括竖脊肌、髂腰肌、股四头肌、股后肌群等)。
(4)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主要分为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柔韧、弹跳等七项内容,在这七项内容之中,力量是其他素质的公共基础。
在明确了相关的概念之后,我们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依托“核心”理念来进行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的的高效体育教学。
二、如何进行高效教学
笔者在尝试以“核心”相关理论为依托的体育教学的时候可谓是一波三折,在经过不断的尝试、反思、改变、完善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些体会,也建立了一定的模式,下面笔者将这段历程进行简要地阐述。
(1)初试之后的得失总结——单一性的核心力量练习。在依托“核心”理论而进行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将注意力单纯地集中在“核心力量”,分别选择采用了动力性和静力性两种练习方式,动力性的如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仰卧举腿、俯卧上身起、俯卧腿臂上振(俯卧两头起)等;静力性的如瑜伽动作里面的座椅式、平板式等动作。
由于是初次尝试,对于教师和学生双方来说都是较为新颖的,所以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学生较为感兴趣,但是经过了几节课之后,学生们普遍反映有点枯燥且见效慢,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这个应该是女生练习的动作,还是俯卧撑和双杠更好一点,肌肉一下就能鼓起来”。
(2)迷惘之后的方式探究——模仿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经过总结之后,笔者在坚持围绕“核心”理论不动摇的前提下,将学练内容进行优化,简单来说就是将练习动作放到相应的运动项目具体动作之中。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下明白该练习动作与运动项目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练兴趣和对学练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篮球行进间高低运球”的学习时,笔者根据高低运球的动作特点设计了抬头挺胸屈膝前进、后退、左右移动的练习内容,同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进行高重心、低重心、行进、原地、快速、急停等不同的练习内容。学生在练习了之后不仅腰腿部的力量得到加强,而且也更加清楚了运球时候的肢体动作,可以说是从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上都得到了发展。在运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笔者也注意到这样的教学更多的是一种“授鱼”,如何改“鱼”为“渔”,于是笔者又对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思考与优化。
(3)感悟之后的教学重整——针对性的核心动作教学。新课标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与创新能力。为此,笔者将教学模式设计为:教师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学习目标(即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教师进行示范——请学生进行模仿尝试练习——师生共同分析学习内容的特点——依据“核心”理论,设计相应的练习动作(包括力量与动作两方面)——进行学练——改进——再次学练。
例如,在进行“原地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学习时,教师首先提出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将传接球的手部动作和全身动作进行明确,接着教师分别示范了传接球的手部动作以及传接球的完整动作。学生们紧接着进行模仿练习,手部的动作能够比较轻松明确,但是对于手臂动作和上下肢的动作却难以明确。遇到了问题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们一起讨论,在淡化人体工程学原理和运动学原理而重视具体动作结构的思想指导下,教师和学生们很快将动作分为下肢的踝关节蹬地、膝关节屈伸、手臂的屈伸、抖腕、拨指等五个部分,分别对应的练习动作是双脚并列提踵练习、双脚前后左右开列且双腿屈膝站立后的踝关节蹬地膝关节屈伸(这一部分动作不宜分割开)、双臂的胸前部的前后屈伸、抖腕拨指,练习的形式是分解、辅助(侧面靠墙,根据参照物进行练习;正面对墙进行推墙练习)、完整等三种。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与指正,在这期间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和集体集合指导,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规范性。
在运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之后,先前的几次课显得较为拖沓且练习强度明显不够。但是在磨合了几节课之后,学生熟悉和掌握了这一套方式,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于一些难度的技术动作也能够进行学练和掌握,这正是体育学习中最为可贵的一个特质。
至此,笔者以“核心”的相关理论为支撑而进行的教学尝试已经进化到目前的阶段,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是非常高效的。可以预见,对于这种教学模式而进行的后续的优化与发展是十分必要且不可避免的,从简到难,从难到精,努力使教学更加贴合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需求,这不正是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吗?让我们行动起来,静心潜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浙江温州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