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E和双酶染色对比观察SD大鼠肾的血管淋巴管分布

2014-06-07郭海旺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小管淋巴管毛细血管

郭海旺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HE和双酶染色对比观察SD大鼠肾的血管淋巴管分布

郭海旺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目的 观察大鼠肾脉管系统的分布特点,为尿液形成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重吸收机制的分析及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通过HE染色和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酶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相对比,对大鼠肾组织结构进行光镜观察。结果 观察发现在肾小管周围分布有大量毛细淋巴管。结论 推测肾小管液内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可能通过淋巴管道重吸收。

肾脏;毛细血管;淋巴管;大鼠

器官内的脉管系统,在物质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通过HE染色和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酶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对SD大鼠肾组织结构进行光镜对比观察,探讨肾组织结构特点及其功能意义,揭示肾脉管系统的构筑特点,为尿液形成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重吸收机制的分析及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形态学方面的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8只,麻醉后立即取出肾组织,做冷冻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相邻切片进行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5′-Nase-ALPase)酶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的细微结构,重点观察其脉管系统的构筑特点。

2 观察结果

2.1 HE染色切片的光镜观察

肉眼观察切片,肾皮质和肾髓质分界明显,大鼠的肾脏只有一个肾锥体[1]。在低倍镜下观察,肾脏表面为一薄层结缔组织被膜,实质与间质结缔组织分界不明显;有髓放线,朝向髓质方向逐渐增粗,无肾柱;浅表肾小体数量较多,体积较小,髓旁肾小体数量少,体积较大。肾小管横断面较多,管壁均由单层上皮围成,各段肾小管的基膜厚度不同,远端小管处的常较厚,近端小管的次之。近端小管管壁为单层立方或锥形细胞,体积较大,细胞分界不清,胞质强嗜酸性,细胞游离面有刷状缘。细段管径较细,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围成,胞质着色较浅,核扁圆形凸向管腔,无刷状缘。远端小管在光镜切片中断面较少,管径较大,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细胞体积较小,核圆近腔面,胞质着色较浅,细胞分界较清晰。因制片原因,近曲小管管腔常呈星形,远曲小管很少。集合管上皮细胞胞质清亮,境界清晰[2]。在肾皮质内的间质较少,肾髓质深部的间质较多。在肾锥体的底部附近,沿肾皮质和肾髓质的交界线,可见到弓形血管,但数量较少;

图2 大鼠肾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100)A:弓形动脉;B:血管;G:毛细血管球。

2.2 酶组织化学双染切片的光镜观察

观察酶组织化学双染的肾组织切片,发现血管呈弱阳性蓝色反应,肾小囊壁层和淋巴管呈褐色反应,肾小管呈现强阳性蓝色反应。在肾的被膜下,可见到多个着色不一的管腔,但因该处组织多呈5′-核苷酸酶强阳性褐色反应,故脉管结构难以确定,可能为被膜下淋巴丛和血管丛。在肾间质结缔组织较宽阔的部位,可见管腔较大的血管,管壁较厚,但未见淋巴管伴行。在肾实质的肾小管间,可见到多个呈蓝色反应的血管,管腔与近端小管相似,但管壁较薄。在肾实质内,毛细血管球分布稀疏,呈浅蓝色反应,肾小囊腔不明显,壁层均呈褐色。在延长酶染时间一倍的组织切片上进行观察,显示远端小管的周围,有丰富的显蓝色反应的毛细血管,分布较均匀;在肾小球和近端小管周围,多见疑似毛细淋巴管的褐色小管,管腔大小与远端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相似;可见到入球和出球微动脉,因显色同肾小管,故不易区分;肾小管普遍呈强阳性蓝色反应,尤其是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最为明显。观察外层髓质经延长酶染时间一倍的组织切片,显示肾小管为极深蓝色,可明显地看到“U”形细在片中,还可看到血管和毛细血管球(图1、图2、图3)。段;在肾小体和肾小管周围的间质内,可见到管腔大小不一的淋巴管,管腔较大,管壁较薄;若增加染色时间,可见到大量呈现出浅蓝色着色的毛细血管,但未见管腔较大的血管(图4、图5、图6)。

图1 大鼠肾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100)CA:被膜RC:肾小体D:肾小管。

图3 大鼠肾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100)A:弓形动脉;G:毛细血管球。

图4 大鼠肾组织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酶组织化学双重染色(×100)CA:被膜;B:血管;G:毛细血管球L:淋巴管。

图5 大鼠肾组织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酶组织化学双重染色(×100)A:弓形动脉;B:血管;G:毛细血管球;L:淋巴管。

图6.大鼠肾组织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酶组织化学双重染色(×100)A:弓形动脉;G:毛细血管球;T:细段;CAP:毛细血管。

3 讨论

在血管和淋巴管内皮中,因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不同,经酶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的组织切片,血管显示碱性磷酸酶强阳性蓝色反应,淋巴管呈现5′-核苷酸酶强阳性褐色反应[3]。因此依据内皮细胞酶活性的差异,应用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酶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可区分血管及淋巴管。部分切片与相邻组织切片的HE染色对比观察,从而区分和确定肾组织内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实验结果显示,血管呈弱阳性蓝色反应,肾小囊壁层和淋巴管呈褐色反应,肾小管普遍呈现强阳性蓝色反应。在大鼠肾被膜下,可见到多个着色不一的管腔,但因该处组织多呈5′-核苷酸酶强阳性褐色反应,故脉管结构不能确定,可能为被膜下淋巴管丛和血管丛。在肾间质结缔组织较宽阔的部位,可见管腔较大的血管,管壁较厚,但未见淋巴管伴行。在肾小管之间,可见到多个呈蓝色反应的血管,管腔与近端小管相似,但管壁较薄。实质内可见毛细血管球分布稀疏,肾小囊腔不明显,壁层均呈褐色。远端肾小管周围有丰富的呈现蓝色反应的毛细血管,分布较均匀。在肾小球和近端小管的周围,多见疑似毛细淋巴管的褐色小管,管腔大小与远端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相似,可见到入球和出球微动脉,因显色与肾小管相似,故不易区分。在肾髓质的深层组织呈现5′-核苷酸酶强阳性褐色反应,可见褐色淋巴管,管腔较大,管壁较薄;若增加染色时间,可见到大量呈浅蓝色的毛细血管,未见管腔较大的血管。大鼠肾组织中无肾柱,故不存在叶间动脉。在肾髓质与皮质交界处,有与肾表面平行走行的弓形动脉,弓形动脉以规则的间距发出分支,呈放射状进入皮质迷路,与肾表面相垂直,行走在髓放线之间的皮质迷路中,沿途不断向周围分出许多侧支,形成入球动脉。肾内的淋巴管分为两组,一组为实质内淋巴管系,另一组为被膜淋巴管系。实质内淋巴管系起源于毛细淋巴管,分布在小叶间动脉周围、肾小管或肾小体之间的动脉周围间质内,毛细淋巴管沿相应的血管汇合成小叶间淋巴管、弓形淋巴管和叶间淋巴管,经门淋巴管出肾门。被膜淋巴管系的毛细淋巴管也伴随小叶间动脉分布,汇入被膜下淋巴管。被膜淋巴管系与实质内淋巴管系之间存在广泛的吻合[4]。

4 结论

在大鼠肾小管周围分布有毛细淋巴管,推测肾小管液内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可能通过淋巴管道重吸收[5]。

[1]成令忠,钟翠平,蔡文琴.现代组织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927-930.

[2]Lethias C,Auberrt-Foucher E,Dublet B,et al.Structure,molecular assembly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of FACIT collagen moiecules[J].Contrib Nephrol,2009,57(2): 107.

[3]Mundel P,Gilbert P,Kriz W,et al.Podocytes in glomerulus of rat kidney express a characteristic protein[J].Histoehem Cytoehem,2001,39(8):147.

[4]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22-57.

[5]赵玲辉,王云祥,徐玉东,等.胰淋巴管的微细分布[J].解剖学报,2008,29(2):216-219.

[责任编辑 姬 荷]

Observation on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vascular system in the rat kidneys by sections were stained with H-E and 5′-Nase-ALPase

GUO Haiwang
(Henan Nursing Vocational Collagge,Anyang Henan,45500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o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 of nephridial tissue in the rat,in order to discuss and study correlation at morphology betwee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al significance,to reveal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 of its vascular system,to offer the morphological evidences for the the structural foundations of producting of the urine and reabsorption of the protein,or to treat the degenerative nephritis at the clinic.Methods The frozen sections of SD rats were stained with H-E and its adjacent sections with 5′-Nase-ALPase,we could observe the normal microstructure of the nephridial tissue by light microscope.Results There are many distributions of lymphatic capillaries around renal tubule.Conclusion Indicade that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 as protein in renal tubule is probably reabsorbed by lymphatic vessels.

kidney;blood capillary;lymphatic vessel;rat

R322

A

1672-7606(2014)02-0126-03

2014-01-20

郭海旺(1970-),男,河南林州人,副教授,硕士,从事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小管淋巴管毛细血管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引导队员向完美进发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胸内淋巴管瘤诊治进展
和你在安详的社区走一走
3D打印肾脏近在咫尺
聚桂醇治疗左腋下巨大淋巴管瘤1例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一例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
眼睑淋巴管分布的显微解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