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阅读教学切入点的设计
2014-06-07段纪学
■ 段纪学
谈谈阅读教学切入点的设计
■ 段纪学
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学切入点的设计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找不准切入点,教学流程往往会生涩凌乱,教学效果也就事倍功半;找准了切入点,教学流程就会顺畅紧凑,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所谓教学切入点,是指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教材、理解教材、构建知识、提升能力的突破点。好的切入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教学主线明晰;能形成心灵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能凸显核心教学价值,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有些教师误以为教学切入点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教学导入,其实两者之间有某些相似处,但作用根本不同。相似的地方都是为了引起注意,激发兴趣;不同的地方是课堂导入主要目的是引出课题,而切入点的设置是要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构架起对话的桥梁。如果把阅读教学过程看作是寻宝,那么课堂导入就是要把学生引导到宝库的门口,而切入点就是那一张寻宝图,教师要引导学生按图索骥,从而找到知识的宝藏。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设计切入点呢?
一、从学生的经验或问题出发设计切入点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生,归结点也是学生。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同化”“顺应”,以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其前提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那么,从学生的元认知出发设计切入点,唤起学生的经验,能为学习的“同化”“顺应”起好铺垫作用。例如《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就可以从学生对梦想的经验出发设计切入点,设计如下:第一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梦想,这是对梦想的感性认知;第二步,评价学生对梦想的认知,认识到梦想的作用及实现梦想的途径,从而上升到理性认知;第三步,引出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从梦想的原因、梦想的内容、梦想的意义等方面,与学生自己的梦想对比,从而认识马丁·路德·金的伟大人格,达到“同化”与“顺应”的目标。
建构主义还认为,学习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发现的问题,无疑是首创精神的具体体现。以学生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当然是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首选。当然,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很杂,教师还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筛选,确定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最终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本人在教《小狗包弟》时,让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每人设计两个问题,搜集起来有100多个,然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筛选,一个班以“作者为何叫小狗包弟,而不是‘包蒂’或其他”为切入点,一个班以“为何一条小狗会让作者煎熬了十几年”为切入点。这两个切入点均可以把文章的思路与作者的情感贯穿起来,从而较容易理解主旨。
二、从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设计切入点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语文阅读教材都是为达到教学三维目标而选取的经典名篇,利用好教材自身的特点设计切入点,能够将学习者迅速带入学习、探究的情境,直达教材的核心价值之所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应。
1.以课题作为切入点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最凝练的概括。以课题为突破口,就能抓住文章线索,理顺文章思路,了解主要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达成教学目标。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就可以把“退”作为突破口,要求学生围绕“退”来理顺思路:退秦师前的形势——退秦师时的策略——退秦师后的局势。有效达成本单元“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标。再围绕退师的策略,认识古人高超的游说艺术,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
2.以关键句作为切入点
关键句在结构思路上,往往指总领句、总结句、呼应句和过渡句;在内容上往往指主旨句。从这样的关键句切入,文章的脉络、情感的发展就很容易抓住,进而品味语言,深入探究也就能一气呵成。如《项脊轩志》的切入点设计: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过渡句,说说这句话在结构和表达上的作用。学生找出关键句“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后,即可开展有关教学活动。迅速理顺思路:喜事有二,旧屋增辉与悠然苦读;悲事有四,诸父异爨、慈母早逝、辜负祖母、痛失爱妻。写法:这句话把零星琐事串联成一个整体。情感理解:先喜后悲,以喜衬悲,有力凸显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
3.以情感变化作为切入点
古人云:“文以载道,歌以言志。”抓住关键字词,从作者的情感出发,探索情感变化的原因,这种逆推方式也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如《将进酒》的切入点设计:找出直接表达情感的关键词,思考作者情感为何会如此。关键词为“悲——欢——愁”,悲伤的是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用了夸张和比喻手法;欢乐的是故友重逢,暂且享受,用了夸张手法;愁苦的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运用了对比手法。这种切入法,把情感、内容、手法融而为一,教学目标明确。
4.以文体特点作为切入点
不同的文体有其不同的特点,散文讲求形散神聚,小说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件,以作品的文体特征为切入点,顺着写作规律来设计教学流程,是一种常用方法。如《拿来主义》的切入点就可设计为:这篇杂文先破后立,看看作者“破”的是哪些观点,“立”的是什么观点,运用什么方式来说理的。围绕切入点,教学流程就很顺畅,“破”的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立”的是拿来主义;论证拿来主义,采用的是形象说理,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小见大地论证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和方法。
来源于教材本身的切入点还有很多,比如从标点切入,从矛盾点切入,从写作手法切入等方式,凡是能辐射整体的文本“零件”都可以作为切入的角度。
三、从教师的优势和创意出发设计切入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深入了解学情、深度把握教材基础上,可以结合自己的独特优势,采取灵活的手段,以创意的设计作为教学切入点。擅长朗诵的老师,不妨就以朗诵切入;擅长绘画的老师,不妨就以绘画切入;擅长唱歌的老师,不妨就以歌唱切入。本人在教学《雨巷》时,设计的切入点是让学生拍摄《雨巷》的MTV,要求设计好背景,处理好人物动作与神态,合理运用广角镜与特写,选择适当的音乐背景,再配上自己的朗诵。这样新颖的切入方式,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参与热情,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设计能力、朗诵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再如本人在教学《祝福》时,以“庭审现场之祝福夜悬案”设计一场庭审,来探寻祥林嫂的死因,比之一般教学设计也较有新意。还有老师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让学生为别里科夫开一份死亡诊断书,也是很有创意的切入方式。
当然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设计还有很多方法,即使是同一篇课文也有不同的切入方式,但一定要结合生情、学情、师情合理选择,不可生搬硬套。
(作者单位: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