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地理过程促进教学生成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续)

2014-06-07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余克四

成才 2014年3期
关键词:预设动态实验

■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余克四

关注地理过程促进教学生成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续)

■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余克四

(接上期)

四、教学对策

根据教学的进程序列,为了确保地理生成性教学的有序化和有效性,笔者试图从课前、课中、课终三方面提出教学策略。

(一)课前策略

要想让学生课堂上顺利生成,事先必须做好大量的工作,主要包括:

1.理念先行,准备生成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理念不同,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方法和策略就会大相径庭。制约我们在地理课堂上教学行为的理念来自于两个方面,即教育教学的通识理念和地理学科的课程理念。在新修订的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有用的地理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理念。因此我们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就要在有用性上多下功夫,要让学生喜欢地理,能用、会用地理。而在教学行为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则要以先进的现代教学理论做指导。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同,也会使得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出现差异。某些课堂上,学生获得的是一种枯燥、抽象和呆板的地理知识,这种知识的获取只是一种应试的需要,无法带给学生生动的体验和快乐的感受。而另外一些课堂上,学生获得的则是一种具有情感性、体验性和生动性的知识,而且在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他们认识了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在这样的知识获得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学会了学习,提升了思维质量——知识的自主建构,而且懂得了如何做人。这就实现了整体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了一个完整的、和谐的人。

正在实施的新课程以它全新的理念改变了人们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课堂也逐渐由静态走向动态、由预设走向生成、由关注结果走向关注过程、由追求共性走向寻求个性。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古往今来,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教师独霸讲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现实中,我们的地理课堂上“走案”现象也比比皆是——教师喜欢以预设的教案来教,喜欢为学生画一个教师能驾驭的“圈”,希望学生在设定范围内进行学习,便于教师的调控,最终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使原本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缺失了生机和乐趣,非常不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养成。因此,课堂教学应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教师引路,学生走路,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因此地理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地理知识生成的场所,地理教学应该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能释放生命的活力,闪耀智慧的光芒,弘扬个性的灵光。

2.弹性预设,营造生成

“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弹性预设的目的是为生成留有空间,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之间不是“建筑图纸”与“施工过程”的关系,即课堂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执行教学设计方案的过程。弹性预设是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成不变的钢性“教”案,也不是在课前对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完美的设计,然后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展示出来。弹性预设教案是当教学活动中出现与预设相异时,由于预设留有余地,教师便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机智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以免临时被动陷入僵局。弹性预设,为课堂教学留下足够的弹性时间和空白地带,为知识的动态生成、学生的自主建构留有足够的余地。可以说,无论是生成正确结果还是生成错误结果,我们都需事先给学生准备一个酿造生成的空坛。弹性的课堂预设能增加学生的活动面,扩大学生的活动量,留给学生更多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放的时空,让学生去遐想,去深思。要相信,我们给学生一个天地,学生定会还我们一个惊喜。

有这样一则报道:美国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竣工后,如何确定连接景点之间的路径成为令人头痛的问题。经过思考,设计师决定采取绘画的“留白”艺术:在乐园空地上撒上草籽,提前开放乐园,让游客在景点与景点之间随意踩出一条条小路。之后,设计师便依照游人踩出的小径,设计出景点之间的道路。这个设计获得了“园林艺术最佳设计奖”,其设计的独特匠心在于:景点之间的道路是游客自然“生成”的,而这种自然生成正是缘于设计师的“留白”预设。地理教学也一样,弹性预设,留有空白,学生就会在空白处给我们绘上精彩的画面。

构建动态的课堂,关注生成并非要舍弃预设。恰好相反,精彩的生成基于精心的预设,有目的的预设,是为了更有效的生成。精心预设可以为动态生成保驾护航,保证生成的合情、合理和有效。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预见课堂上一切的动态生成情况,但是,生成的基点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真实学习水平,全面思考学生的认识和想法可能从何而来的,预计想象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性,进行有的放矢的预设,方能衍生出动态生成点,也可避免无效生成。今后的高效课堂将会越来越少教师雕琢的痕迹,而会从教师的步步为营、精心预设,逐步过渡到大胆放手、鼓励生成。正如教是为了不教,设计也是为了不设计,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然去生成知识才是教学设计的最高境界。

3.情境创设,点燃生成

创设好的情境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特别是导入新课时更不可少。好的情境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产生求知的想法和冲动。教师创设的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取材于学生感兴趣的、关心的问题及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际的有关内容。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深思酝酿,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升华,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理想的情境是生成的起点,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催化剂。比如对于新课《大洋表层的海水运动》,可以创设这样一种情境:科学家在南极科考时,发现一直生活在南极大陆的企鹅,体内含有化工生产的剧毒农药DDT,那么,这些剧毒农药DDT是如何到达南极大陆进入企鹅体内的呢?通过这一问题悬念情境的导入,就可迅速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入新课大洋表层海水运动的知识学习。这样的情境创设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教师也已经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也就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它为接下来的有效生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制造矛盾,驱动生成

“课堂矛盾与个体需求”是课堂学习生成的动力。学生唯有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中真正发挥个体的主体性、能动性,生命才能自内而外地生长。因此,我们的课堂要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需求,抓准学生认知的冲突,制造矛盾,在满足学生好奇心和认知需要的基点上引发学生继续探索欲望,生发新的学习表现。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1“地质构造背斜与向斜”的学习中,学生通常想当然地认为,在地表岩层向上拱起就会形成山岭,向下凹陷就会形成谷地。对这一错误结论,老师最好不要简单地给出正确答案,而应抓住时机反复质问、追问:有没有相反的情况呢?如何解释这种状况呢?通过凸显矛盾激发学生深思,让学生自己探究,然后再自己得出正确结论,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理解与应用。

(二)课堂策略

1.对话互动,说出生成

运动变化才会生成精彩,静止不动,没有碰撞,何来生成?因此,只有让学生动起来,头脑动起来,嘴巴动起来,手动起来,才有可能产生有价值的生成。课堂要成为能让学生成为活化分子的舞台,通过教师的预设引领,活化分子(激活了的学生)发生有效碰撞,从而生成新的物质(精彩的生成)。互动对话是课堂生成的生态条件。只要我们有平和的心态,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面对另类的声音,以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对他们的疑问给予积极的应答,在师生双方轻松、活跃、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交流彼此的感受和意见,相互沟通,学生就会随时迸发出无与伦比的智慧与美妙,生成老师意想不到的精彩来。试想如果没有师生、生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用于课堂教学,怎么会有精彩的动态生成?可见,民主、开放的课堂,就是生成激情课堂、生机勃勃课堂的重要前提。

2.浮想联翩,想出生成

课堂要让学生多联想,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才能让精彩的生成有搏击的翅膀而自由飞翔。因此,创设的情景或设计的问题一定要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有时间可想、有内容可想、有问题可想。那么,在富有想象力的课堂上,定会有丰富的动态生成,这样的课堂就会充满生机。地理运动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离开了空间想象,要学好它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的教学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思多想,如请学生思考:宇宙飞船上的宇航员所看到的日出日落与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是一样的吗?这样的问题既有趣,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帮助学生掌握地理运动的知识。

3.实验探究,做出生成

大量的地理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的实践,因此实验是形成动态生成的重要源泉。实验现象能满足学生感知的需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地理实验的综合性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激励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形成新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要把演示实验由教师演示设计改为学生动手演示,或把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也可以让学生探究实验,增加学生动手实验、体验探究的机会。实验是变化的,真正动起手来,就会有创造性的生成。例如在“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节中,关于SUO源侵蚀、下蚀、侧蚀,凹岸、凸岸等概念及成因是很难讲清楚、很难看明白的,而我们如果让学生在河流沙盘上来实验观察则可以化难为易。这样,既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易于理解,又能形象全面地把握河流上中下游的特征。因此,多实验多探究,就会在实验中做出精彩的生成;动手实验探究的课堂,就是生成创造发明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和奇迹的课堂。

4.把握契机,捕捉生成

生成的范围很广泛,而判断生成信息是否有效是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资源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想准确判断,必须深刻把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对众多生成的不确定信息做出去伪存真式的判断。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自己的预设。我们总认为一节好课是建立在教师完美的设计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之上的,很少考虑学生是怎样从自身的角度来理解课程内容的。新课程强调学生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生命载体,因为在任何一节课上,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经验、认识、思考和灵感等因素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的。精彩的生成来自学生,因此,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表情、语言和动作。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善于聆听的耳朵以及随机应变的头脑。捕捉精彩生成的机会往往只在一瞬间,教师要在它稍纵即逝时,及时抓住这生成的瞬间,随机应变,把握契机,捕捉生成,造就生成。课堂上的一些“意外之举”,其中不乏可贵的、积极的、创新的生成因素。课堂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教师必须用心倾听、敏锐捕捉和充分肯定,选择适当的问题以恰当的方式把“意外亮点”当做生成的“课眼”,并利用这种意外的动态生成资源引导教学进程,以实现课堂生成,使课堂在动态生成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5.精心培育,呵护生成

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遇到一些异常问题,比如,地理特异性问题、非地带性现象及实验中反常现象。这些事件、问题又往往在教师预设之外,为教师始料未及。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教学智慧,足够了解教材,足够了解学生,这些偶发事件、异常问题就不会是课堂的“最大干扰”,而恰恰是可成为精彩生成的火种。我们不能漠视它,更不能泼冷水浇灭它,而要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将这些火种呵护好,机智地运用这偶发教学资源,适时引领。课堂上能利用的,就让这火种燃烧发光,及时运用这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性资源;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要将火种精心培育好,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且我们要和学生一起全程参与和关注。只有这样的处理和呵护,我们才不会失去这节课的生成点,才不会丢弃严谨的科学态度、习惯和品行,才不会错过生成创造发明的良机。

(三)课终策略

1.总结提炼,升华生成

现今信息时代,学生的知识来源已经不局限于学校教育,还有很多来自开放的网络世界,因此课堂上可能会生成一些教师闻所未闻的知识。若教师因为掩盖自己知识的缺陋而不加以引导总结的话,就会使生成失去升华的机会。一节课生成的知识、情感会很多,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很复杂,并且有的时候学生不清楚生成的结果,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总结,促使生成的东西实现再次升华。引导总结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生成的东西加以系统化,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已生成的东西再作进一步的生成,以求得生成的深刻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中值得借鉴的方法、存在的不足以及从反面去批判已生成的东西。

2.反馈反思,持续生成

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做一种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突然“生成”的情况看成“教育机智”,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基本要求。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我们要高举课程改革的大旗,主动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让生成成为一种习惯,把自己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相融,敞开教师包容的心胸,展示教师足够的智慧,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多一点欣赏,多一点等待,理智对待每一个动态的生成,充分把握住“上帝给予的礼物”,和学生一起在动态生成中享受地理学科的灵性之光!

责任编辑 廖 林

猜你喜欢

预设动态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做个怪怪长实验
动态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