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问”型课堂教学模式浅析

2014-06-07瞿莉玲刘丽娟

成才 2014年12期
关键词:图式武汉市情境

■瞿莉玲 刘丽娟

“学·问”型课堂教学模式浅析

■瞿莉玲 刘丽娟

武汉市硚口区东方红小学,立足学校实际,基于学校“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办学理念,在“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出了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改革思路。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依托各级专家的指导,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学·问”型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问”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结构

问题驱动:是指以问题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问题链,以此来引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进步,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学·问”:是在现有课堂教学基础上由学生的学“答”转变为学“问”,构建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解疑等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真正达到“问是为了会学”的目的。

“学·问”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其结构要素如左下图所示。

1.课前:提出问题,梳理问题

我们把质疑放在课前的预习中,通过预习填写“学问单”:图式导疑——梳理定疑,让学生课前的提问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从而为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中:选择问题,探究、生成问题

①选择问题:以学科问题为基础;以学生问题为起点;以教师问题为指导。

②探究、生成问题:

设计开课环节,梳理问题,确定目标;设计重难点突破,重在问题的探究与生成;设计学习拓展,重在问题的再生成与延伸。

3.课后:思维拓展

我们认为把学生的思维“规限”在某一学科中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需要进行思维拓展。主要方法:一是联系生活,对学习内容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学科综合,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提出跨学科的问题。

二、“学·问”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

为了检验“学·问”型教学模式是否适用于各个学科、各个年级,是否具有推广价值,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个性,于是,我们进行了试点探路——课例研究。我们把三年级确定为试点年级,同时分别在1~6年级各确定一个试点班。上学期和本学期共推出了近40多个研究课例,这些课例的研究与讨论带给教师们很多启示,通过听评课、分组研究、数据分析等,我们对模式进行了提炼与完善,并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问”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

1.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敢问

一是尊重学生: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提问,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二是做到“三让”:让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让学生敢于怀疑和否定权威,让学生遇事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问

常见的课堂教学问题情境有这样一些类型:故事情境、媒体情境、操作情境、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创设“变式”和“矛盾式”问题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发散性;创设“精致性”问题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策略性;创设栩栩如生的问题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形象性。

3.教给提问方法,让学生会问

方法可简单地说概括为六个字:问什么、怎么问,具体地说应着重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训练:

(1)精心选择问点

问点的选择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问点要明确具体;问点要突出教材重点;问点要立足突破难点;问点要找准矛盾冲突处;问点要有思维价值。

(2)问题图式训练

我校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课型,开发出符合学生思维水平的问题图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问题图式训练。以小学数学“数学与计算”的问题图式为例,挑选1~2课时已经学过的教学内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训练学生按照右边的问题图式进行提问,让学生互问互答,从而掌握这一问题图式。

以语文教学为例,每教学一篇课文,要求学生做到“见题而问”“不懂就问”“明知故问”,把问题图式训练渗透到教学全过程。

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运用相应的问题图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多次反复的训练中,熟悉掌握问题图式,丰富和发展问题图式。

4.建立竞争机制,让学生乐问

建立竞争机制,就是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采取提问竞赛等措施,让学生在集体中表现自己,提出问题,以激发其提问兴趣。

三、“学·问”型教学模式的制度体系

为了让“学·问”模式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切实改变教师固有的课堂教学形态,学校进行了全员练兵活动。

1.巡课制,促模式应用常态化

学校制定了巡课制度,成立巡课小组,每天不定期检查老师使用“学·问”型教学模式的情况。对于模式使用较好的老师,树立典型,大力表扬。巡课制度,提高了老师们运用模式上课的自觉性和普及率,有效地促进了“学·问”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常态化。

2.赛课制,促模式应用深入化

为促进课堂高效,给“学·问”型模式的研究安上“助推器”,保障课改之路越走越广。学校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原则,以全员参与的“星耀东方”岗位练兵活动和“年级展示周”为载体,进行“学·问型”教学模式的深度研究。在活动中,学校要求各学科的教师要运用“学·问”型教学模式上课,采取“三步一案”(三步:质疑——解疑——生疑;一案:导问案)进行教学,学校根据“学·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评分。这就促进了模式应用的深化入,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益。

3.评价制,促模式效果显性化

经过研究,学校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我们面向教师和学生制定了《“学·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建立了校级骨干教师、“学·问”模式首席教师评比制度和津贴方案,激发教师用模的热情,使教师能力不断提升,业绩不断上升。同时,更为提升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激发课堂活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员练兵,让老师们深深感受到:“学·问”型高效课堂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索者,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快乐。

四、“学·问”型教学模式的初步成效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两年的改革实践,师生的变化让我们看到教学改革的曙光。主要表现在以下以两个方面。

1.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由被动获取知识转变为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策略,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处处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渐渐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学生这样说“我认为”“我还有一种想法”“我们小组讨论后觉得”“我是这样来学的”等等。在一位家长饱含谢意的来信中,这样写道:“孩子善于思考了,遇到问题能够自己寻找途径解决,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他还会带着问题进课堂,这样的学习是很有效的。作为家长,我们为之欣喜!”

“学·问”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积极的课堂环境下主动参与,从而学得好,记得牢,研得透,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近两年来,一批批东小学子在个性化教育的滋养下,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有400余人获奖,省市级奖项就达300余人。两届楚才作文比赛有160余人获奖,其中一等奖比率名列全区前茅。我校张一凡、王旭东同学还获得了“湖北省形象大使”和“武汉市首届美德少年”的光荣称号。

2.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一是教师的研究意识明显增强。教师在“领衔小专题研究”中,老师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项目,与华中科技大学基础教育系、湖北大学基础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共同研究,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个性成长。

二是在高效课堂课题研究中,教师生本意识、问题意识和效率意识明显增强。教学开始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学生个性得到发展。这种师生和谐、共生的教育生态环境就是东小理想的、并一直追求的教育生态环境。

三是在“特色教法研讨会”中,教师根据自己在某个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更深层的探讨,从理性上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合作研讨中实现向“都好”的跃进,从而推动教师个性成长。

东方红小学教师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获得了丰硕的果实:校长瞿莉玲被评为湖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市“五一”劳动奖章、硚口区十佳杰出女性,论文《构建问题驱动学问型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获市级一等奖;王丽娅老师被评为硚口区英语学科首席教师;吴曼妮老师被评为硚口区德艺双馨优秀教师;还有多名教师被评为市、区学科带头人和优青。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也在加大:冯静娴老师参加武汉市美术立体说课比赛获得一等奖第一名;王爽老师今年先后参加武汉市青年教师美术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第三届武汉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设计中获小学组一等奖,武汉市小学教师实践操作与技能创新大赛一等奖,湖北省小学教师技能操作大赛一等奖;周勤老师在湖北省数学案例比赛中获一等奖,等等。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共有50余人次获奖。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基地学校、全国“十一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四结合”实验学校、全国写字实验学校、全国模范职工小家、湖北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湖北省巾帼文明示范岗、湖北省模范职工之家、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武汉市示范学校、武汉市首届群众满意中小学校、武汉市文明单位、武汉市双十佳创争先进学校、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单位、武汉市学习型先进单位、武汉市对外开放学校、武汉市民主管理五星级单位、武汉市三八红旗集体、硚口区名校等多项荣誉……

(作者单位:武汉市硚口区东方红小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图式武汉市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护患情境会话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