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信力来自媒体的一言一行
——由豫皖媒体说法不同看媒体公信力建设

2014-06-07潘世鹏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亳州救火公信力

□潘世鹏

(池州日报社,安徽 池州 247000)

公信力来自媒体的一言一行
——由豫皖媒体说法不同看媒体公信力建设

□潘世鹏

(池州日报社,安徽 池州 247000)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由于媒体掌握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和平台,手握话语权,如不能当好“把关人”,严格新闻信息“出口关”,就难以承担传播职责,很容易造成虚假信息泛滥,影响媒体公信力,损害舆论信息场。

两地媒体正面交锋,事实真相拷问媒体公信力

2014年6月7日11时,位于安徽省亳州市颜集镇段老家村与河南省夏邑县马头镇交界处麦茬发生火灾。河南省夏邑县马头镇政府组织镇专职消防队扑救火灾,但安徽村民质疑马头镇消防队仅控制其所属辖区火情而任由火势向安徽辖区蔓延,造成安徽村民庄稼损失严重。一场围绕河南消防在救火时是否因地域因素对安徽火情冷眼旁观、放任蔓延的事件随即引发了两地媒体的关注报道,掀起了两地媒体的正面交锋。(见图一)

安徽《亳州晚报》率先回应群众关切,对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在6月9日《亳州晚报》推出报道《民警咋能“救火不跨省”?》。记者采访了颜集派出所所长李国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火情的颜集镇段老家村党支部副书记段体志及村民段佩英,分别从“事件回顾”和“记者求证”两个方面作了报道。同日,河南省大河网以《河南消防不救安徽火?其实两地火都救了有图为证》作了回应。大河网记者采访了夏邑县消防大队队长王文明及马头镇政府有关工作人员,否认了《亳州晚报》的质疑,并发出了三张照片,显示河南干警在安徽境内进行扑救。

事情到此并未终结。6月10日,《亳州晚报》再次刊发《邻省烧麦秸亳州“很受伤”》系列追踪报道《“河南干警在安徽救火”实在河南境内》,直指河南媒体刊发的“河南干警在安徽扑救”图片不真实,再次质疑河南消防“救火不跨省”。当日大河网迅即作出回应《豫皖交界处麦茬起火所谓“民警救火不跨省”说法不实》。大河网在此次回应中,直接质疑亳州媒体在最关键的求证环节,缺乏报道质疑的对象——河南消防等部门的声音。大河网通过采访高校专家,指出“对于双方冲突的新闻事件,记者只报道一方的声音,违背基本的平衡原则,难以做到客观报道,传播后会造成社会的误解。”

图一:交锋经过

媒体说法不同事小,媒体公信力挫伤事大

任何媒体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能将传播行为局限为自我行动,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任何时候,媒体都应该把真实性摆在首要位置,在新闻采编工作中自觉遵循有关法律法规。“新闻事业的一条最难之处就是既要保持消息的独立性,又要使其受到精确和良心的约束,而不是随心所欲。”①其实,公众在寻找需要的信息的同时,还在寻找正确性、权威性、诚实,以及寻找一种新闻工作者把我们的利益放在心上的感觉。②

在两地媒体舆论交锋中,先不论对错,媒体是否坚持了客观公正原则,是否做到了调查细致全面不留话柄?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此次救火的“越域”与救火之争新闻报道的“越域”在某种程度上有共通性,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本位主义应当摒弃。如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构建媒体公信力难度重重。诸如“华南虎”事件、“农夫山泉”事件、“李某某”案件等新闻报道,无不对相关当事人和单位造成损失,还严重破坏了舆论生态。

新时期媒体公信力缺失的诱导因素

媒体作为公众的眼睛,引导着社会潮流和趋势,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一言一行都事关重大。仔细梳理媒体公信力受影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媒生存压力下的追求“轰动”效应。少数媒体不惜“为了新闻而新闻”,惯用对政策和话语的误读、曲解来炮制“新闻”,大肆制作“惹眼”标题,忘记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二是歪曲评价体系下的新闻“策划”行为。为追求“卖点”,一些媒体从业人员热衷“策划”新闻,有些“策划”行为甚至直接与商业利益相牵连。三是失真性报道语境下的“虚假”新闻。一般说来,大凡虚假新闻,或欺世盗名,或哗众取宠,或故弄玄虚,或移花接木,总是有“动人之处”。③随着网络和移动通讯的快速发展,各种虚假、炒作的新闻报道屡屡发生,严重腐蚀了媒体的公信力,严重影响了媒体的权威性。另外,有些新闻从业人员工作作风不实、自我要求不严,存在网上写稿子、关门写稿子等现象;偏听偏信、片面采访、主观臆断、报道失真等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媒体公信力。

构建新闻公信力的主要路径

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下维护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性,以更加严格的职业规范要求自身,有效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媒体的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好地为社会和群众服务。

要通过组建并发挥好各级新闻道德委员会在加强和改进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新闻宣传管理科学化水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各类虚假新闻报道,维护良好的舆论环境。

各级新闻媒体要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感,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增强与基层群众的交流,加强对新闻采编工作的全流程监管,从源头把好关、站好岗,切实维护新闻真实性,提高媒体公信力,增强舆论影响力。

广大新闻从业人员要以“三项学习教育”、“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等为契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觉遵守新闻纪律,坚守职业底线和新闻良知,自觉抵御利益诱惑,坚持报道的客观真实,尽义务、担责任、守本分,共同守护新闻界的伦理底线和价值理想,还新闻行业以风清气正,切实维护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注释:

① [美]威安·斯旺伯格.普利策传[M].曹珍芬,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303

②[美]比尔·科瓦奇,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M].刘海龙,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11

③常聪,《虚假新闻报道的成因与危害》[J].《新闻传播》,2007(10)

(本栏编辑:朱可江)

猜你喜欢

亳州救火公信力
亳州司尔特——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居· 文化
救火
电视机起火了
救火
雪孩子救火
“公信力”和“公信度”一样吗?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