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互动互补互融中永葆生命力
——铜陵日报社在媒介融合中的新探索

2014-06-07刘宇飞朱成林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10期
关键词:铜陵日报社新闻网

□刘宇飞 朱成林

(铜陵日报社,安徽 铜陵 244000)

在互动互补互融中永葆生命力
——铜陵日报社在媒介融合中的新探索

□刘宇飞 朱成林

(铜陵日报社,安徽 铜陵 244000)

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铜陵日报社紧扣时代脉搏,尊重规律、勇于开拓,积极探索构建大传媒的信息传播、互动、服务平台,转变媒体单一的业务运作模式和策略,以媒介融合的思路打造全媒体产业链,取得了一些进展,带来了一些变化。

扬长主业,精耕本埠资源

内容是报纸的生命,报纸又是媒介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地市报社所追求的全媒体转型,是基于平面媒体的“信度”、“深度”、“高度”和新媒体的“宽度”、“速度”、“互动度”的深度融合之上的。

铜陵日报社在全媒体转型实践中,坚持“守正追新”。所谓“守正”,就是做好传统的事情,继续强化纸媒的核心竞争力。所谓“追新”,就是确立新思维、应用新技术、探寻新模式。

做强内容抓策划。作为地方党报,规定性动作、程式化报道难以避免,《铜陵日报》注重新闻策划,千方百计在报道内容上将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相结合,多写党委、政府工作与群众实际利益的关联之处,多一点生动新鲜的事实,多进行形象化的新闻表达,使读者愿读、爱读。

每有重大国际国内事件,报社都深入探究其中的“铜陵痕迹”,做好“落地”新闻,落地能带来新角度,它和策划一样,往往也意味着“独家”。2012年6月,铜陵籍女孩王滢获得第四届美国武术锦标赛女子太极扇冠军,并登上美国《功夫》杂志封面。省级媒体、网媒第一时间对此作了报道,无法比拼速度的《铜陵日报·铜都晨刊》通过“落地”,独家报道了王滢多年前在铜陵市十二中就读的情况以及进戏校学习戏曲的往事,此后该篇新闻迅速被多家网媒标注着“来源自《铜陵日报》”的字样转发。

结合实际改文风。铜陵日报社2009年就在全国率先开展“记者编辑蹲点制度”,倡导记者深入一线和编辑走出编辑部大门,从生活中挖掘出鲜活素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普通群众成为版面、镜头的主角,采写出一批质量优、富有生活气息的民生报道。

做好评论塑灵魂。评论是一份报纸的旗帜和灵魂,铜陵日报社侧重加强对言论的编采,精心设置人民群众关心、党和政府关注的选题,并在《铜陵日报·铜都晨刊》专门设置《七日谈》时评版,力求全方位拓展话题空间,构筑公共意见广场,敏于、敢于触碰社会热点话题、全市重点议题,既恪守主流基调,但又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组织策划各类社会活动,打造媒体影响力和经营新支点。新年交响音乐会、“微笑大使”评选、青年创新创意创业大赛、房地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的举办,既树立了党报的公信力,又增加了报社的收入,是报社与市场、目标客户结合的最好体现。

拓展阵地,赢得更大空间

近年来,铜陵日报社多元布局新的传播媒介。《铜陵日报》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张报纸,已扩展到了报、网、电子阅报屏、手机报、微博、微信、手机综合客户端等多种载体。

2004年,铜陵新闻网由铜陵市委宣传部创建,2008年初变更为铜陵日报社主办、市委宣传部主管,是本市唯一拥有新闻发布资格的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铜陵新闻网逐渐显示出一个综合类门户网站的特性。目前,铜陵新闻网拥有30多个栏目,日点击率逾5万人次,跻身安徽省地市级新闻网站前列。

2008年5月,《铜陵手机报》正式开通,以铜陵本地信息为主,兼顾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和各类服务信息,2012年用户已突破3万人。

2010年起,依托铜陵市民生工程,陆续建成社区电子阅报栏163个、大型电子阅报屏60个,电子阅报栏做到了社区全覆盖,电子阅报屏遍及市区主干道。铜陵日报社电子阅报屏上箱体为全彩LED屏,下箱体为两个55寸户外高亮液晶屏,具有传输速度快、画面清晰、人屏互动等特点,既延伸了舆论宣传阵地,也为拓展报业多元化经营搭建了新的平台。

2012年12月,铜陵新闻网开通官方微博“铜陵新闻网微博”,目前拥有粉丝20000多人,已发布广播1700多条。

2013年4月,铜陵日报社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开通了“铜陵图卦”,“铜陵图卦”从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平台撷取有关铜陵的人和事,每天定时推送给微信用户,目前关注人数已近4000人。“铜陵图卦”与《铜陵日报·铜都晨刊》互动合办的栏目“铜陵微生活”,在国内首创“将网络导航搬到报纸上”的模式。

2014年9月,铜陵日报社与安徽联泰传媒合力打造的“掌上铜陵”移动互联网城市信息集成云平台上线运行,意味着铜陵日报社在媒介融合的进程中又迈出了一大步。

纸媒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架构,给报社提供了更大的腾挪空间。以2013年铜陵市首届网络春晚为例,同题作文,铜陵日报社做了报纸报道、铜陵新闻网专题实时报道、电子阅报屏在线直播,三个终端各有侧重,多角度、全方位报道了春晚盛况。

铜陵新闻网与铜陵市监察局2012年合作开辟了报网互动专栏,选定18家单位每月定期举办“民声面对面”视频访谈节目,两年来共开展“民声面对面”访谈70多期,收到市民、网民各类咨询、投诉3000多条,回复率为99%,架起政府部门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也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

发力新媒,放大新闻效应

地市级媒体的影响力受制于发行量和发行范围,但以网站、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使这样的格局有了颠覆性的改变,让新闻无地域大小之分,无大报小报之分。

铜陵日报社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量大、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公众的参与和互动充分等特点,吸引中央级、省级媒体的关注介入,使得报道的影响力扩至全国、全省范围。

2013年9月18日,铜陵市公交总公司11路公交车驾驶员雷鸣驾驶公交车从铜陵县返回市区,行驶中突发脑溢血。危急时刻,他用尽全力将车子稳稳地停靠到路边,一车乘客安然无恙,而自己却倒在方向盘上。铜陵日报社及时进行重大典型系列宣传,同时在铜陵新闻网开设《铜陵最美司机雷鸣》专题,新闻网微博动态发布雷鸣事迹和救治进展,专题集事发现场车载视频、媒体聚焦、微评论等内容为一体。一推出就得到了网友读者的积极回应,报社因势利导,进一步充实完善事迹采访,使价值讨论、道德建设深入人心。人民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安徽日报》等中央及省直主要新闻媒体纷纷跟进,发表或转载了雷鸣的感人事迹。10月8日,安徽省追授雷鸣同志“安徽省道德模范特别奖”荣誉称号。

本地新闻能产生这样的传播效果,绝非原先单一的报纸发行所能企及。微博、微信、铜都论坛等新媒体报料线索如今已成为《铜陵日报》、《铜陵日报·铜都晨刊》社会新闻稿件的重要来源。

以报纸为基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通和办起了新闻网、微博、微信、手机综合客户端,反过来这些新传播方式又加快了报纸内容的传播速度,扩大了报纸影响,为报纸吸引了更多的年轻读者。

形神兼容,推动转型发展

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不在局限于信息传递和舆论导向,还将承担越来越多的服务功能。“掌上铜陵”手机综合客户端的推出,就是通过不同媒介的优势整合重塑,为网友读者提供城市信息资源及开放式信息应用服务,铜陵日报社也将以本地化、精准化的专业新闻制作与服务,拓展打通“两个舆论场”的新媒体阵地,完成从“营销报纸”到“营销内容”的转型。

媒介融合,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换代,也是传播流程和传播机制的重新构架。

其一,是对新闻产品进行内容上的创新。新媒体像是内容供应基地,靠传统的采访写作而来的内容仅是其海量信息的一部分,更多的应用体现在内容二次加工及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另外,对内容产品的发布应注意与受众进行更充分的双向互动,让读者主动参与内容的制作与发布。同时,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媒体亟需两类新型人才:一是能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二是能在多媒体中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近几年,铜陵日报社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引进了网络技术、影视制作、主持、美编等人员10多人,并制定计划全员培训新媒体业务知识,以不断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

其二,在全媒体转型过程中解决盈利模式的构建。创收能力是报业竞争的一个落脚点,如何借助新媒体、新技术,优化现有的新闻采编报道流程、广告经营方式,使媒介融合成为纸媒的新增长极,是一个现实课题。铜陵日报社针对每种媒介产品的特点,尝试开发各具特色,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的媒介经营性项目或产品。

其三,为新的传播秩序中发挥新闻伦理道义优势。铜陵日报社多年前就开始了媒介融合发展的尝试,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尽管形态不同,传播技巧有别,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自我要求是一致的。

2012年3月,铜陵日报社制订了《铜陵日报社微博管理办法》,其核心内容是,微博的导向要正确,内容要真实,新闻类微博必须援引权威来源;微博内容种类要平衡搭配,以正面报道为主;重视发布原创内容,彰显地方党报品牌。

(作者刘宇飞系安徽省铜陵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铜陵日报党组书记、总编辑)

猜你喜欢

铜陵日报社新闻网
亲亲的鸟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新春走基层”研讨会嘉宾分享
其实冬天不可怕
澄清事实 明辨是非——温州新闻网辟谣举报平台建设之探索
“滑冰”
本刊新聘特邀顾问陕西日报社社长钟顺虎同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