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高中语文传记作品教学与复习方略

2014-06-06肖永霞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传记试题新课标

肖永霞

一、传记文学的基本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一)传记的概念和类别

传记是史学和文学之外一门独立存在的学科,“传记者,总名也。类而别之,则叙一人之始末者,为传之属;叙一事之始末者,为记之属。”传记是“用文学的构思和立意,文学的笔法、技法和手法,文学的语言和氛围,来描述、描写和再现真实的历史人物或现实人物的生平事迹、形象风貌、性格心灵及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和环境”。

(二)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

传记是史学和文学结合的产物,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也由其史学和文学的双重属性决定。

1.真实性

纪实性是传记作品的基本要求,“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真实性是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

2.文学性和艺术性

传记作品是传记作者在掌握丰富翔实的真实资料基础上借助想象、联想、夸张和推理等手法对人物、事件、情节、场景、心理、细节等作适当的艺术加工进行再创作形成的文学作品,因此它必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

3.教育激励功能

传记作品往往以其强烈而鲜明的道德伦理观念教育广大读者,它用文字将本民族乃至全人类在历史上、现实中的杰出人物的真实形象和丰功伟绩雕刻在人类文化长廊之上,教育和激励着一代代的读者。

(三)传记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知识渗透

“余以为吾国之传记,惟以传其人之人格;而西方之传记,则不独传此人格也,又传此人格进化之历史”;“可见其人格进退之次第,及其进退之动力。”(胡适)

优秀的传记作品通过对传主命运的描述展开一幅幅真实、丰富而又具有时代气息、地域特色的生活画卷。其知识外延明显超出了单一的史学或文学,实现了史学、文学、哲学等知识的相互渗透。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历史学、文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知识营养。

2.挖掘榜样力量

传记作品具有的教育激励功能关键在于“榜样的力量”,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走进学生心灵,以作品丰富的人文养分,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导航与力量之源。

3.提高写作能力

“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是课标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传记作品的文体特征与写作要点。或尝试进行人物传记写作,或以之为写作素材,或借鉴其创作技巧。都能达到为学生写作开辟一条新路的目的。

二、新课标对传记作品的教学要求及高考传记选文试题分析

(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传记作品的教学要求

“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传记写作的评价应关注内容的真实,文字的生动,以及是否给人以有益的启示”,“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课程性质深入人心。语文课程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新课标人教版教材选文传记作品梳理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到必修五中选择了以下传记篇目: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选修教材《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有精读六篇——《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略读二篇——《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外阅读二篇——《蒙哥马利:强者就是不断挑战自己》、《比尔·盖茨:IT英雄的成功之道》。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有《项羽之死》、《大铁锤传》、《种树郭橐驼传》三篇。

对学生而言,教材有着其他书籍不可比拟的覆盖面,是学生最直接的阅读和学习对象。

(三)新课标《考试大纲》对传记作品阅读能力考核要求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正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考试大纲以选考或必考形式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不同层面对传记作品进行考核,从高考考核需求的角度体现了传记作品的重要性,为传记作品教学研究的必要性提供了现实依据。

(四)2007——2013年新课标卷传记作品选文及试题类型梳理

分析2007年到2013年70套(不含上海卷)课标卷中的传记作品试题发现,课标卷中传记文后的试题一般为1个五选二的客观性试题(5分),1个限制性试题(6分),1个主观性试题(6分),1个探究性试题(8分)。五选二的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筛选、整合、辨识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限制性试题一般为简答题,考核学生把握作品基本事实、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观点、分析事件价值的能力。主观题一般针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语言特色、表现手法、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目的、文章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等进行考核,或者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探究性试题比较开放,立足文本提出问题,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传记作品教学与复习方略

(一)传记作品“学”与“考”的结合点

“学”是自身长远发展的精神需求,“考”是对付眼前选拔的应试手段。教学效果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体现,“教”的目标是“学”,在“学”好的基础之上具备相应的“考”的能力;“学”的目的不是“考”,可真正学好了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学”的外延本就比“考”的外延大,“考点”本身就是“学点”中的一部分,所以,“考”的能力要求已经包含在“学”的要求之内了。学生在掌握传记作品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已经具备解答传记作品文后提问的能力。

(二)传记作品教学与复习方法归类

1.内容归纳法

“化繁为简”:可采用年谱和年表法。指导学生制作年谱和年表,以便清晰、准确地把握基本事实,“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章结构”、“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这对于学生完成传记作品选择题和简答题部分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2.“内外”分析法

传记作品阅读同样遵照“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这一规律,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物,对其品格、思想、功过等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知世论人”、“知人论事”、“知事论人”,或概括为“知心论人”。了解写作背景、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是整体掌握传记文的不二法门。

3.品读赏析法

新课标指出:加强诵读涵咏,感受作品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在品读中重构作者创作时的情景氛围,通过诵读更好地体味作品的言外之音、话外之意、文中之情。

赏析既是指对传主形象事迹的鉴赏评价,也是对传记作品表现手法、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等方面的赏析借鉴。

4.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在传记作品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及其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5.以读促写法

传记作品教学可以与写作教学结合。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传记作品教学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写作素材积累和写作技巧借鉴两方面。

★作者单位:贵州道真中学。

猜你喜欢

传记试题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传记必须回归史学
传记书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