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性隐性课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2014-06-06陈春燕
陈春燕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高中生语文课程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和我们的语文教材、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语文教师的阅读导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上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就是浅薄的文化积累,对传统文化一般持疏远的态度,对民族文化的精华缺乏感知,对本区域的文化缺少传承,以至于学生对文化的重要性缺乏认知而被当前的大众文化主导,这导致当前语文学习上的散漫、功利性;第二是缺乏生活的积累,大多数学生常识性的判断都存在困难,简单的学校生活,基本上没有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对于寄宿的高中学生而言,学生的生活因局限于学校,使得他们缺少生活经验的累积,生活经验上的逻辑和常识性的缺乏成为学生情商中的硬伤,学生不能从生活习惯和思维认识上转变观念,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的学习中出现了较大障碍。第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苍白,高中阶段学生的价值观逐渐成型和稳定,但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严重影响到了学校的教育。如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让孩子首先从自己的安全、利益出发去思考问题,导致孩子缺少爱心,缺少同情心,以至于学生语文写作中虚假情感的现象相当严重,课堂中甚至有对课堂教学的防御性心态。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这在语文教学中是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学中面临的上述问题作为教师有些是没法从根源上去纠正的,导致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面对着很多的困难。但不能以此作为课堂教学随意化、简单化甚至形式化的借口,需通过教学实践来总结反思,寻找一个解决的方式。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观念性隐性课程的作用。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其中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
当显性的课堂教学遇到明显的障碍的时候,教师运用好观念性隐性课程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个思考的维度,从而对教学有一个更为完整、科学的把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受制于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受制于学生的经验性知识以及情感方面的准备,所以显性的以应试为目标的语文教学也就举步维艰。同时观念性的隐性课程也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个体性的高中语文教师难于影响学校的校风、学风,也难于影响有关教育主管领导的思维观念,出于对教育事业的尊重,教师必须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去思考问题,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障碍和困境不可能依赖于学生自主的阅读和学习来解决,只能通过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以及研究性活动的安排来得到有效解决。以下笔者主要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和知识观三个方面说明观念性隐性课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首先是教育理念 在知识本位的阶段,教师主要是传授知识,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现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追求的最高目标。教师的教育理念更多地从自身来思考教育是为了什么。从学生的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教育,这就会使教师在关注学生纸笔测试的成绩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成长。高中语文课程如果单纯从应试的角度来处理,内容和形式必然枯燥。现在的语文教学基本上属于有本难依的这么一种比较散漫的状况。特别是写作课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显得松散而随意,尤其是命题作文写作,就是给学生一个话题,布置完了,就让学生自己写,写完了就做一些检测性目标的讲评。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教育的本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语文教学,以教育理想化的、精神性的范式去要求自己,以现代的教育理念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依据组织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提高主体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愿意自己读书,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问题。从对语文被动性甚至受迫性的学习状态中转变过来,才能真正感受我们文学、文字和文化之美。
其次是教师的价值观 教师的价值观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活动,这样的影响同时也是深远持久的。教师用怎样的价值观去教育教学,学生就会以相对应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去学习。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严谨治学是当代教师普遍性的价值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学生身上,以关爱学生的角度去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知识,对语言的逻辑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把握,课堂教学应更多侧重于学生欣赏水平、文学素养方面的熏陶。从关心学生的未来成长的需要角度,语文教师应该转变书面测试成绩为主导的价值取向。
教师还应该从为人师表的角度去影响学生,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去促进学生。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教学的研究者、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会深深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难于想象一个知识水平浅薄缺乏专业素养的老师会怎样指导以及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态度都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如此,试想,语文教师都不能引导学生去欣赏文学、文字的美,而只是按书面测试的要求机械的教学,学生怎能对语文、对阅读有兴趣呢?
最后是教师的知识观 当前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师知识观,既强调教师应该使自己成为知识发展的受益者,更强调应该敏锐地感知和吸收新知识、新思想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作为现代教师,笔者觉得应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知识观。第一,教师不是全部知识的拥有者,特别是高中教师都是专业化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承认自身的某些学科知识存在不足,这样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不能以知识的权威出现,当出现有跨学科知识的情况时,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去开发课程资源,师生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学生主动性的调动。第二,教师无法传授所有的知识,但可以传授知识获取的经验。语文教师如果单纯只是依据参考答案去讲课文,学生必然只能机械地去理解文字,教师更多的是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文字的驾驭能力,当一个教师以知识的促进者、合作者的身份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学生才能有游泳的勇气和技能。第三,教师应努力学习跨专业的知识,向全科知识型老师努力。教师的成长不能局限于专业化的成长,在研究本学科知识的前提下也需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说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哲学等等,以学科的共性、交叉性去思考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会有质的提高,很多困惑都会迎刃而解。
当高中语文教师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困惑时,我们应更多的思考自身,从自身的观念出发去思考课堂教学,重视观念性隐性课程的影响。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多反思一下自己的课程观、教师观,想想平时自己的教学理念、价值观和知识观这些教学中隐性的课程对学生学习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只有通过理念上的改变,才能真正从行动上体现出来,成为真正的、受学生欢迎的高中语文教师。
★作者单位:广东河源市东源县东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