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巧学法举隅
2014-06-06马颖
马颖
优秀的文言文篇目,饱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道德力量,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的过程中,能够走近作者高尚的人格,接受美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这一切都是以读懂文章为前提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一、根据字形结构推断文言词语的含义
汉字是现在唯一一种还在通行的表意文字。表意性是汉字的基本特征。古汉字是以形象手段表现词义的,具有因形示义的特点。汉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一个字形体结构的分析,往往可以推断出其大致的意思。
1.一般来说,汉字“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字多能直接反映出其本义。例如,“川”的金文和小篆体均像水流之形,本义即为“河流”。“凶”字为指事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凵”代表深坑,中间的“×”符号就是象征掉下坑的那种惊吓的感觉和危险的情形,所以其本义为“不吉利”,据此可以译出必修一《寡人之于国也》(本文所举课内例句皆出自人教版教材)中“河内凶”的“凶”译为“谷物收成不好”,《陈情表》中“夙遭闵凶”的“凶”译为“不幸”。2004年全国高考试题甲卷要求解释“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这其中涉及对“籴”字的考查,而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考生而言都比较陌生。如果观察这个字的字形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由“入”字和“米”字组成的会意字,故其本意应为“买进粮食”,与“粜”(卖出粮食)相对。
2.对于形声字而言,其形符与词的本义有关,可借以推求最早的意义范畴。如必修五《滕王阁序》中有“披绣闼”、“闾阎扑地”、“怀帝阍而不见”等句,其中“闼”义为“小门”“门扇”,“闾”“阎”都有“里巷的门”之义,在此代指房屋,“阍”义为“守门人”,此处指皇帝的宫门,而这三个字又都是形声字,据此可以总结出用“门”做形旁的字一般与“门”义相关。而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用“阝”(左耳刀,本字为“阜”)作偏旁的字表示地势或升降等意义,而以“阝”(右耳刀,本字为“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
2012年北京卷文言文选择题考查“反赆以货,遗归”中“赆”的意义,题中释为“赠送”,2012年浙江卷文言文选择题考查“及门而贽”中“贽”的意义,题中释为“拿着礼物求见”,无疑都是正确的。
形声字在汉字中占80%以上,因此根据形声字的形旁推断基本意义的方法至关重要。
二、结合成语学习文言知识
成语,是具有生命力的古代词语的遗存,这些极富生命力的词语,是古汉语中的活化石。借助成语学习文言文,将古代和现代的词语沟通起来,使得文言文知识不那么枯燥,也不会让学生产生离之千里的感觉,从而变得浅显而易记。
1.联系成语解释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文言实词有的古今同义,有的古今异义。其中尤其要注意联系成语理解古今异义词。比如,学习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一句,可列举成语“因人成事”来解释“因”,都是“依靠”之义,不能译为“因为”。解释《荆轲刺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的“走”的意思,可联系成语“走马观花”,译为“跑”。《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势拔五岳掩赤城”中“拔”的义项不同于“拔苗助长”和“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拔起、拔出”,而是和成语“出类拔萃”中的“拔”一致,皆为“超出”。《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的“速”与成语“不速之客”同义,译为“招致”,而不是现在常用的“迅速、快速”之义。2013年四川高考题“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中,“俨”和“怿”两字分别出于初中语文重点篇目《桃花源记》(原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和高中语文重点篇目《廉颇蔺相如列传》(原句“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释义稍加联系或引申即可,难度不大,而“物”的理解就至关重要了。代入现代汉语常用义项“事物”则句意不通,若能联系成语“待人接物”或“恃才傲物”,再结合语境,可于此译为“他人”,这样全句便可译为“(他)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
2.联系成语学习词类活用。比如分析“进兵北略地”(《荆轲刺秦王》)中“北”的用法,可联系成语“南征北战”、“东张西望”;分析“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中“翼”的用法,可联系成语“川流不息”、“斗折蛇行”;分析“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廷”的用法,可联系成语“道听途说”、“风餐露宿”。以上三例中“北”、“翼”、“廷”都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表示动作的方向、方式、地点。“完璧归赵”的“完”、“打草惊蛇”的“惊”都是使动用法,译为“使……完整”、“使……受惊”,“不耻下问”的“耻”、“草菅人命”中的“草菅”都是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耻”、“以……为草菅”。
3.联系成语学习文言句式。很多学生对于文言句式的学习有畏难情绪,经常做不出正确的判断,如果教师适时举几个体现文言特殊句式的成语,或可改变此种状态。“言为心声”“草木皆兵”“答非所问”“胜败乃兵家常事”等为判断句,“岁不我与”“人莫予毒”“唯利是图”“何去何从”“一以当十”“夜以继日”“一言以蔽之”等为宾语前置句,“付之一炬”“鹤立鸡群”“运筹帷幄”为省略句,“相濡以沫”“无济于事”“绳之以法”为介宾短语后置句,“受制于人”“兔死狗烹”“蔓草难除”为被动句。
利用成语学习文言知识,对复习巩固文言词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很有帮助;同时运用相关文言知识,也有利于准确理解和掌握成语的意义,避免成语的误用。这样既积累了成语,又熟悉了文言,一石二鸟,事半功倍。
教师传道,施之于法,关键是让学生得法于课内,活用于课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不断地总结规律,巧妙迁移,必可触类旁通。
★作者单位:黑龙江兰西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