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偏见”嫁与“傲慢”
2014-06-06丁建军
丁建军
简·奥斯汀对婚姻和女性意识的看法,是女性在当时男权社会中对婚姻自由和自我解放的一种追求,她的观念远超当时社会中的普遍观念,更具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
《傲慢与偏见》
[英]简·奥斯汀 著 青闺 李丽枫 选注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年8月版
定价:21.80元
简·奥斯汀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傲慢与偏见》是她的代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奥斯汀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作为故事发展的主线,描写了四段婚姻。小说描写的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但奥斯汀通过细腻的语言,将当时英国社会中的阶级生活描述得具体生动,并将自己的婚姻观根植于作品中。奥斯汀对婚姻的看法与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息息相关,她的家庭条件不错,所以她的生活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贵族阶级生活的局限性,这种背景限制了奥斯汀对女性意识的思考,所以很多文学评论家在对她的作品进行评论时,多数都认为她身上虽然体现了女性意识,但这种女性意识觉醒得不够彻底。奥斯汀对社会中的女性地位及女性意识的思考,可以说是糅和了传统与反传统的矛盾。
这部作品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中,为许多女性所推崇。它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爱情婚姻观,即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婚姻是对自由的一种诉求,而不是传统以金钱和物质为基础的婚姻,这也使得这部作品颇具浪漫特色。
简·奥斯汀与她的《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个学识渊博的牧师,母亲家境优渥并有良好的文化修养,所以奥斯汀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比较优越的环境中,这对她后来的创作有一定影响。奥斯汀没有进过正规的学校,但是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家庭氛围,足以使她自学成才。奥斯汀从十三岁就开始写作,显示了她在文学方面独到的天分。后来全家迁到了巴思,但奥斯汀是个感性的人,她对新家并不喜欢,同时拒绝了当时一个富家子弟的求婚。从奥斯汀的行为可以看出她对待婚姻的态度,即不为财富和权势所动摇,婚姻必须基于两人之间相互的爱和喜欢,她并不爱那个腰缠万贯的男人,所以不会选择嫁给他,这种观念也渗透到了她的作品中。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为素材,文学创作方式和当时社会中常见的那种矫揉造作的写作手法完全不同,描述了19世纪初在一个英国小镇上发生的故事,那个时期的社会风情在作者笔下如画卷般缓缓展开。于是读者看到了四段妙趣横生的婚恋故事。班纳特太太的五个女儿,性格迥异,他们的家庭并不算十分富裕,在社会中也没有什么显赫的地位,在那个阶级思想还比较浓厚的社会中,他们是最平凡最普通的一家人。尽管如此,班纳特太太还是处心积虑地想让五个女儿都嫁给上流社会的贵族,以此改变家庭的命运。伊丽莎白·班纳特和其他四姐妹过着平淡的生活,但是两个年轻人的出现,在她们的生活中激起了层层涟漪。故事的轴心是伊丽莎白·班纳特与费茨威廉·达西之间的爱情。在小说中,伊丽莎白是一个敢爱敢恨、坚强聪明的女孩,她第一眼见到达西的时候,并无好感,但通过后来的接触,她为他的改变而感动,开始尊敬他,直至爱慕情愫无法自拔的滋生。在描写伊丽莎白和达西爱情故事的同时,也穿插了其他几段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婚姻故事,这几段婚姻幸或不幸,从对不同婚姻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那个阶级思想浓厚的时代,对婚姻和真诚爱情的一种向往。
小说中,班纳特的五个女儿对待婚姻的态度各有不同,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婚恋观,通过对比,作者提出婚姻不是儿戏,完全为了金钱和地位而结婚的做法是错误的,但在生活中也不能完全不考虑物质。伊丽莎白出身于一个既不富裕但也不贫穷的家庭,达西是富家子弟,他对伊丽莎白的爱使他愿意放下贵族的傲慢来向她求婚,但是伊丽莎白一开始拒绝了,这源于她对他贵族身份的偏见和误会,源于她讨厌他所不自觉流露的那种贵族式傲慢。伊丽莎白和当时社会中很多女孩并不一样,她有思想有主见并热爱平等自由。随着他们的接触,这种误会和偏见逐渐消失,她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伊丽莎白对达西两次求婚态度上的转变,体现出一种女性意识——即在婚姻中追求男女人格上的平等。伊丽莎白自尊自爱有主见,这些性格特征让她在生活中敢于为自己追求爱情、选择婚姻,这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婚恋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婚恋观
在《傲慢与偏见》中,五姐妹对待婚姻和爱情的态度各有不同,奥斯汀对五种态度进行了微妙的处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待婚姻的态度,是作者最认可的态度,即婚姻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没有爱情的婚姻不可能幸福,同时,物质也是婚姻的保障,一段美好的婚姻,真爱和物质都不可或缺,但感情在婚姻中才是更重要的砝码。
1. 婚姻要平等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有钱的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是这部小说的开篇,也是当时社会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婚恋观。在当时的社会,人们认为成就婚姻更重要的是财富和物质,财产上的门当户对成为衡量一段婚姻是否合理的重要条件。但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对婚姻的追求与社会上的主流思想并不一样。当时的社会等级观念十分强,上流社会的择偶观,是以物质和地位为基础的。伊丽莎白对此深有体会,尽管她是绅士的女儿,家庭算不上贫穷和低下,但和达西比起来,仍有天壤之别。达西代表的是当时的英国上流社会阶层,由于他出身高贵并拥有巨额的财富,这使他在看人的时候不自觉地流露傲慢,对伊丽莎白,也是如此。达西被伊丽莎白高尚的情操和得体的举止所吸引,他爱上了她,但是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傲慢对伊丽莎白而言,无法容忍。伊丽莎白与一般的女性不同,物质对于她,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达西的傲慢引发了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傲慢与偏见的交织,阻碍了这对年轻人感情的发展。伊丽莎白拒绝了达西的求婚,达西从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改变自己的傲慢,而伊丽莎白也重新审视自己,消除了对达西的偏见。后来达西再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她欣然接受,有情人终成眷属。
奧斯汀在小说中,以一种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用英国南部小镇上人们对婚姻的态度映射了社会现实。她赞成门当户对的婚姻,跨阶级的婚姻也是可以的,比如伊丽莎白和达西,但是她反对过度地追求金钱,认为女性在婚姻中应该是自由和独立的,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才能在婚姻中保持理性。
2. 理性的婚姻观念
现今的社会,存在很多以物质作为婚姻唯一衡量标准的现象。在爱情和金钱的角力中,爱情始终敌不过金钱。奥斯汀在小说中提出的一些婚姻观念,到了今天仍值得我们去反思。婚姻离不开物质,但物质不应该是婚姻的决定因素。
小说中的班纳特夫妇、宾利与简、达西与伊丽莎白、柯林斯与夏绿蒂、魏肯与莉迪亚,这几对夫妻对待婚姻的观念皆不一样。其中,伊丽莎白和达西,以及简和宾利的婚姻被外人称道最多,因为他们在婚姻中将金钱看得并没有那么重要,“伊丽莎白的确相信,宾利所有幸福的愿望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因为简善解人意,而且再好不过,加之两人性格相近,兴趣相投,这些便是幸福的基础。”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直击人心?
在婚姻问题上,现代很多的男女都比较现实,想利用婚姻来改变自身经济条件的人不在少数,这与小说中的几段婚姻关系类似,而这造就了一些变质的婚姻。奥斯汀倡导的是一种爱情与财富兼得的婚恋观,她在《傲慢与偏见》中强调婚姻应该由爱情发展而来,反对一开始就为了金钱而结婚,但财富显然是两人婚姻中的一个重要保障。如此看来,奥斯汀算得上是一个十分理性的作家,她对现实生活的刻画毫不掩饰,并将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情毫无顾忌地表达出来,还原当时真实的社会现象,这也是这部作品能经受时间考验的一个重要原因。
《傲慢与偏见》所诠释的爱情和婚恋观,对现代人有很多启示。奥斯汀以真实的视角去吐露自己的心声,虽与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相悖,但这并不影响她的生活,她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以女性意识的崛起和解放为前提,追求双方之间的平等。她对婚姻和女性意识的看法,是女性在当时男权社会中对婚姻自由和自我解放的一种追求,她的观念远超当时社会中的普遍观念,更具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