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有效教研” 打造高效课堂

2014-06-06武汉市东西湖区小学教研室杨火香

成才 2014年4期
关键词:东西湖区备课组片区

■ 武汉市东西湖区小学教研室 杨火香

推进“有效教研” 打造高效课堂

■ 武汉市东西湖区小学教研室 杨火香

一、回顾与梳理

2011年6月10日,细雨微微的初夏,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武汉市小学高效课堂巡礼之走进东西湖”活动在吴家山第四小学启智厅隆重举行。

本次走进活动是走进远城区的第一站,既是对走进城区活动的总结,更是吹响了走进远城区的号角。市教育局徐定斌局长第一次参与走进活动,亲临现场;市教科院副院长冷金亮、市教科院小学教研室主任李光杰、东西湖区副区长韩民春,东西湖区教育局党委书记李义国、教育局局长彭奇、教育局副局长李行铜,市教科院小学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以及各区小学教研室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骨干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走进活动由东西湖区教育局副局长李行铜主持。东西湖区教育局局长彭奇致欢迎词,彭局长围绕“一流的质量、向上的文化、鲜明的特色”这一理念,就东西湖区教育发展现状、教育教学特点、取得的成绩、未来的展望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与深度交流。

紧接着东西湖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杨火香以《推进有效教研打造高效课堂》为题,从“有效教研”提出的背景、“有效教研”的构建与实施、“有效教研”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三方面对东西湖区打造高效课堂行动做了精彩的经验交流。

随后金银湖片区教研组以指导校陈红老师执教的《我的老师》为课例,就片区教师课堂教学的困惑“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情感”“如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表达方法”进行了课堂观察和课后研讨交流,并形成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七大策略。

研讨活动过后,东西湖区教研室主任何学斌以《借力有效教研 给力高效课堂》为题,就东西湖区高效课堂的推进工作从“用保障体系构建工程的支持系统”“用操作体系构建工程的推进系统”“用评价体系构建工程的反思系统”三个方面做了简要汇报。

市教科院李光杰主任对本次走进东西湖活动进行了点评。李光杰主任充分肯定了东西湖区的成绩,认为东西湖区“有效教研活动”形成了“基于东西湖区现状,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活动规范、扎实、有序”;“形式多样,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参与意识”;“内容丰富、序列性强,体现教研员、指导校、片区校的共同发展”;“成果典型,具有一定的推广性”五大特色。

活动最后市教育局局长徐定斌做大会总结讲话,徐定斌局长充分肯定了东西湖教育取得的成绩,认为东西湖区教育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精神,“一流的质量,向上的文化,鲜明的特色”为东西湖区内涵式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与要求。

同时,徐定斌局长要求以本次走进活动为契机,让与会的每一位认清教育由规模发展向内涵、特色、优质发展转变这一新形势,倡议所有教育者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求大家从“以学定教”“研教合一”“轻负高效”“质量提升”四个方面苦练内功,做一名优秀的教育服务者。

二、内涵与解读

东西湖区“有效教研”的研究方式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以更新观念为目的的专题理论学习和研讨;二是以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专题研讨;三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的的教材教法研讨;四是以促进观点和经验动态交流的教学沙龙;五是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载体的网络教研。

为践行“有效教研”,该区着重以“三个联动”为突破口,进行片区教研活动,具体流程为:相约课前、相聚课堂、相会课后。“相约课前”分为四个环节:校内研修→网上互动→指导修改→引领提高;“相聚课堂”体现四个结合:个人与集体的结合、校内与校外的结合、网上与网下的结合、教研与培训的结合;“相会课后”凸显“一加三”模式,即:围绕课前的预设要点,说出亮点,指出问题,给出建议。

三、探索与实践

如何在备课组建设工程的基础上,顺势推进高效课堂工程的建设,我们的思考是:用保障体系构建工程的支持系统;用操作体系构建工程的推进系统;用评价体系构建工程的反思系统。

(一)“有效教研”提出的背景

1.基于教师队伍现状

由于过去办学体制遗留了许多的问题,我区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平均年龄偏大,缺乏研究热情;二是个体素质偏低,缺乏研究能力;三是任教学科多头,缺乏研究氛围。

2.基于教研活动现状

通过深入调研,我区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二是理论灌输多,问题研究少;三是常规要求多,专家指导少;四是专题讲得多,系统理论少。

3.基于教育格局变化的现状

我区在城镇化进程中,教育的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从硬件条件看,吴家山地区成为教育的中心;二是从生源状况看,吴家山地区生源爆满,原农场学校规模萎缩;三是从师资队伍看,骨干教师大量调入吴家山地区学校,原农场学校师资逐渐减弱。

基于对以上现状的思考,我们经过反复调研、缜密分析和多次求证,试图构建一种教师合作文化——有效教研,让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成长。我们想通过对“有效教研”理论上的探索、实践中的创新,让“有效教研”成为我区教师专业成长的土壤,成为学校教科研的基础,成为教师分享交流的平台。

(二)“有效教研”的构建与实施

1.营造教师合作环境,保障“有效教研”有序进行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为了使教研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我们构建了“有效教研”工作规程。

(1)创新组织形式。针对我区实际,在采用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等组织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创立了联片备课组。

(2)确立研究方式。我们采用了以下五种“有效研究”方式:以更新观念为目的的专题理论学习和研讨;以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专题研讨;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的的教材教法研讨;以促进观点和经验动态交流的教学沙龙;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载体的网络教研。

(3)制定达标策略。通过开展教研活动达到教研活动的预期目标,是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重要体现。我们主要从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发展性、渐进性、结论性几个方面制定达标策略。

(4)出台评价办法。《东西湖区小学有效教研评价标准》重点从“教研活动策划、教研活动实施、教研活动效果、教研活动保障”等几个方面对各校的“有效教研”建设工作予以评价。

(5)明确保障措施。有效的保障措施是“有效教研”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求做到四个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制度引领到位、时空保障到位、经费支持到位。

相关制度的健全、有关标准的制定,使我区“有效教研”的建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此基础上,我区各校制定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如理论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教育教学奖励条例等,保证了校本教研工作的有序开展。

2.构建教师合作机制,促进“有效教研”持续发展

不断探索教研工作新思路,可以使教研活动焕发生命的活力,进一步提升教研的实效性。几年来,我区“有效教研”的建设经历了三个探索阶段。第一阶段:模式引领,追求实效;第二阶段:片区联动,均衡发展;第三阶段:聚焦课堂,指导教学。

(1)第一阶段:模式引领,追求实效。在第一阶段,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在全区大力推行“课前预设性研讨、课中比较性研讨、课后反思性研讨”三段式教研活动模式。我们通过各层次培训,强化学校备课组建设指导,举办各类展示活动,引导学校领导、教师进行有效教研。一是理解“三段式”教研活动模式的基本内涵;二是掌握“三段式”教研活动模式的操作流程;三是明确“三段式”教研活动模式的相关策略要求。

实践证明,“三段式”教研活动模式关注了教研活动的阶段重点,突出了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全面兼顾了教研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促使教师们持续关注、多轮互动、全身心投入,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参与度,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2)第二阶段:片区联动,均衡发展。在推进“三段式”有效教研模式的进程中,由于近一半的农场学校存在单班教学、教师结构性缺编等问题,教研活动效率不高,东、西、中部的发展极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全区“有效教研”的推进。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提出了片区联动的构想,试图通过片内互补、片外给力,实现全区“有效教研”的均衡发展。

①合理布局。首先将农场30多所小学按地理位置、学校规模就近联片,划分为吴慈、金银湖、走马岭、荷辛、径河五个教研片区。

②分工协作。接着按各自职责实施分工协作:片区的片长负责各片教研活动计划制定和活动筹备,从组织上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吴家山地区的几所学校作为各片的指导学校,负责提供资源,实践指导,从技术上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区教研室全程跟踪,负责挂点指导,督促落实,从方向上保障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③片区联动。创立片区备课组。将片区内几所学校的教师按学科(主要是结构性缺编的学科)划分为若干个备课组,并成立以片区骨干教师为小组成员的学科指导组,实施片内资源整合与共享,弥补学校教研力量的不足。

关注教研活动过程的落实。活动前,要求各校围绕片区主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要求老师带着思考交流、碰撞;活动后,要求各片及时反思总结。从而达到“奉献个体的经验,收获集体的智慧”的目的。

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指导学校的骨干教师是片区活动实践层面的专业指导者,他们通过送教、走教、支教等形式对片内学校进行帮扶。教研员是片区活动理论层面的专业引领者,在活动前进行组织协调,在活动中引导教研方向、为老师们答疑解惑;在活动后的反思中帮老师们总结提炼;在网络空间中与老师平等对话、交流。

④彰显特色。几年的片区联动,形成了如下特点:

一是以活动为依托,发挥区教研室、指导学校的引领作用。每一次片级教研活动,指导学校负责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教研员负责活动中的指导。这样,通过学校备课组研讨、指导学校磨课、教研员引导,保证了片区教研活动的质量。

二是以课例为载体,发挥片区教研的合作作用。从具体的课例入手,让教师们在鲜活的、丰富的情境中体验、感悟,在对比分析中思考、研究;在反思、总结中辨别、提升。老师们跟着课例一起进步,跟着课例一起成长。

三是以课堂为阵地,发挥片区教研的互动作用。通过对典型的、真实的教学情景的研究、交流、分析,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真正做到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让研究、反思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每堂课中。

四是以网络为平台,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将教师间的合作与研究从面对面的探讨拓展到网络空间的异步交流。开设网上空间,将教育教学案例、论文、课件等资源存放在空间中,让网络成为教师资源共享、质疑辨析的平台。

五是以评价为手段,发挥教师团队的互助作用。我们特别注重在教师群体的层面上开展各种争创活动。不仅对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更注重对团队的奖励,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老师们都认识到:一个人的研究是有限的,个人的价值只有融入到团队中才能得以体现。

片区联动浓厚了我区的教研氛围,激活了教师潜在的研究欲望,提升了教研员的思考力、指导力和引领力,弥补了学校教研力量的不足。这样一个 “合作、共赢、发展”的共同体,为我区“有效教研”的建设发展注入了活力,推动着我区“有效教研”的建设从规范走向精细。

(3)第三阶段:聚焦课堂,指导教学。以“聚焦课堂,指导教学”为主题的小学教学管理者观课、议课系列活动,是为贯彻区教育局关于领导干部深入课堂、有效提高管理者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力而组织的。系列活动通过教学管理者走进学科课堂、走进校本教研、走上讲台,在具体的教学、教研情景中去上课、观课、议课,借助学科教研员对典型课例的解剖、对管理者上课、观课、议课的点评、对校本教研的指导,来提高管理者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力,从源头上解决教研效率的问题。

“聚焦课堂,指导教学”,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管理者指导力的有效性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了我区“有效教研”建设的持续发展。

3.激发教师奋进活力,打造“有效教研”特色品牌

构建“有效教研”的合作文化,能够营造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工作氛围。我区在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提升教研活动效率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有效教研”建设的品牌,初步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特色典型。

(1)片区教研特色典型。如走马岭片已形成“一研三环节” 的教研活动模式,他们的片区教研活动体现了主题鲜明、注重过程、交流分享、合作共赢的特点。今天展示的金银湖片区,它是由六所小学组成的,片区的指导学校是吴家山一小,挂点教研员是区教研室的周凌老师。为了实现片区教研互动、互补、互赢的功能,推动金银湖片区有效教研的深入开展。他们成立了片区学科备课组,制定了《金银湖片教研活动规划》和《金银湖片教研活动制度》,围绕着每学期的教研主题,按“三个联动”的片区教研模式开展教研活动,最终形成了片区教研优势互补,质量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个联动”片区教研活动流程是:相约课前、相聚课堂、相会课后。相约课前,经过四个环节:校内研修——网上互动——指导修改——引领提高;相聚课堂体现四个结合:个人与集体的结合、校内与校外的结合、网上与网下的结合、教研与培训的结合;相会课后凸显“一加三”模式,即:围绕课前的预设要点,说出亮点,指出问题,给出建议。

几年来,金银湖片区按照“三联动”教研模式开展活动,发挥了相互启迪、互补互惠、智慧共享的功能,实现了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双向提升的目标。

(2)校本教研特色典型。吴家山一小的“三环五步”,实验小学的“三环节十步骤”,吴家山三小的“一课四活动”,吴家山四小“问题引导、主题推进式”,这些校本教研活动模式的特点是:将教学、研究与学习融为一体,促进了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3)备课组典型。吴家山四小的“野百合”团队,它由五年级语文教师组成。他们的口号是:相信自己,我能成功;信任他人,你能成功;支持团队,我们成功。三店学校小学数学组是一个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阳光团队,她们的教学宣言是:以独特魅力树数学教师形象,用高超教技演绎教学神奇。

三、推进“有效教研”的收获

三年的实践,三年的探索,现在无论是片区的教研活动,还是学校的校本教研,已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教研特色鲜明。我们每年开展一次“有效教研”的先进集体与个人的评比活动,树立我们的特色典型;每年召开一次“有效教研”的总结会,提炼我们的教研经验;每年举行一次“有效教研”的现场会,推介我们的研究成果。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我区教研工作的品位,促进了教研文化的内涵发展。我们的研究成果得到市领导、专家的肯定,曾在全市备课组建设总结表彰会上作汇报,曾在全市小学备课组建设工程展示活动中作交流;我区吴家山三小高段数学备课组被评为武汉市十佳备课组,吴家山四小的彭莉华被评为武汉市十佳备课组长。几年的“有效教研”推进,给了我们一份成熟、一份自信、一份灵气、一份睿智,也为我区高效课堂的启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携手共进、继续努力,在高效课堂工程建设中再创佳绩。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东西湖区备课组片区
备课组长的定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武汉市东西湖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关于新农村建设与东西湖区旅游发展的思考
武汉市东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风采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