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2014-06-06胡新文
■ 胡新文
校长的办学思想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 胡新文
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一所现代学校的办学思想应该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它整合了学校的管理者和众多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学校教育群体思想的集中体现。校长的办学思想就像舵盘,它决定着学校的走向,科学、前卫、踏实的办学思想会在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校长是教育思想的引领者
有教师就有教育,但不一定会有办学思想;有教育就有教育的形式,但不一定有教育的灵魂。校长要领导好学校和发展学校,首先要实现思想上的领导,要确定和把握发展学校的“魂”。这个魂就是办学理念,有理念才有信仰,有信仰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成功。校长只有确定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才能把学校和教师引导至最高境界,进而把学校发展到最高境界。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思想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有思想才能出思路。
作为一校之长,首先要具有战略家的眼光、教育家的风范。他要高瞻远瞩,善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能够敏锐地抓住教育的未来走向和社会发展提供的机遇,大胆地描绘学校发展的蓝图,做到超前规划,超前发展。
作为一校之长,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和超越环境,突破和超越自己。突破环境不是置环境的约束而不顾,而是把握环境中各因素的特点和规律,能动地运用有利因素,把环境中的限制因素转化为促进因素。要做到这一点,校长必须首先对自己来一个突破和超越,不是将自己放在被动的执行者的地位,而是要把自己看成相应独立的决策者;不是扮演一个沉于事务的庸人角色,而要扮演规划学校发展的战略家角色。
作为一校之长,既要高瞻远瞩,又要脚踏实地。先进的理念确立是基于对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是基于对自己学校情况的理性分析,是对制度办学的一种超越,其文化管理更全面、更整体、更系统、更注重精神内核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既然学校要实现文化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首席自然要成为文化人。
首先,校长要成为有思想的人。文化人是思想者,校长必须要成为思想者。校长对学校、对教育要实现思想的领导。
其次,校长不仅要成为思想者,而且还要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人。有思想的教师才会与有思想的校长交流,才会使校长的思想不断丰富、不断转化为办学实践。
再次,校长要成为能研究的人。文化人是研究者,校长要成为能研究的人,要把办学作为学问来做。要习惯在研究状态中工作,在工作状态中研究。
新时期,教育对校长的办学素质要求也必然会越来越高。它不仅需要校长有很强的教育决策能力和实践能力,更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独特的办学理念。而适应时代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不是从书上抄下来的,不是听一个好的提法 “借”过来的。它是学校领导在工作中,根据自己的环境和时代特点,在与教师、学生不断探求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符合自己特点的追求目标与聪明智慧。
教育呼唤智慧,学校管理更需要智慧。校长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胜任学校文化领导者的角色,从管理者变为学校文化的领导者。当好一名校长是不容易的,既要有清晰的教育思想,又要能在复杂的校内外事务中运筹帷幄;既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又是一所学校的经营管理者;对学校发展既要作宏观战略上的考虑,又要面对具体的人和事做出战术上、技术上的反应。作为一校之长,不仅要关注学校现在的发展,更要注重学校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校长要凭借自己的办学思想,成功地领导一所学校的文化。学校生存发展的主导因素不是物质本身,而是与物质因素相关联的文化因素。文化使学校产生凝聚力、创造力、向心力、适应性和持久性,它是学校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保证。学校文化是什么?简单地说就学校风范和学校精神。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学校办学行为和员工教育行为产生导向、凝聚、激励、约束作用。
二、校长是办学思想的践行者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校长又是制定办学思想的主导者。明确的办学思想可以减少办学活动的盲目性。办学思想的提炼,首先应出于校长本人的需要。如果校长从主体的位置转化到客体位置,本末倒置,那么办学思想将无从体现。校长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应该在办学思想中直接体现,这也将赋予办学思想新的注解,让办学思想不断丰富。因此,教师团队、学生团队才会在校长的引领下,一起去践行校长的办学思想。
我校地处黄陂前川大南街,历史积淀厚重,可谓是汲天地之灵气,得人和之先机。一九一九年,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开明绅士胡康民在劝学所(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积极倡议筹办私立中学。资金来源主要是向商会、大族和各省市的黄陂同乡会募捐,并得到黎元洪资助的三万银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黄陂县城关建起了第一所中学——前川中学,胡康民任校长。一九二一年九月正式开学。当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还为前川中学题了“勤、仁、诚、勇”的教训,并出任学校董事长。
一九九八年借黄陂撤县设区之机,城关二中迁址前川校园,并更名为“黄陂区实验中学”。光前裕后,继往开来。年轻的实验中学承载前川中学近百年的文化积淀,凭借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不断丰富教育思想,提升办学理念。
1.“厚德、博学、尚美、创新”的八字校训——成为了实验中学师生生命历程的座右铭。
2.“尊重产生和谐,学习促进创新,卓越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指明了实验中学办学的基本方略。
3.“为学生终身发展、幸福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新”的办学目标——体现了实验中学的教育胸怀、教育思想与价值追求。
4.“培养高尚的人格,发展健康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目标——明示了实验中学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要素。
5.“做事,慎思笃行,踏歌而行;做人,厚德包容,诚恳虚心;同事,凝心聚力,精成合作;对外,兼收并蓄,大气谦逊”40字的实验中学精神——彰显了实验中学优秀教师群体的品质。
6.“敬业爱生,教书育人”“勤学善思,求实进取”分别是实验中学教风和学风的体现。
当然,任何办学思想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完美无缺的,它除了办学活动有重要指导意义,还要接受办学实践的检验,从而使办学思想不断改进、完善、深化、发展和系统化。正是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这种互相制约与促进,才使学校不断成熟和孕育出特色,积淀出每所学校独有的学校文化。
我校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对校园环境文化进行了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水平的管理,对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楼道、每一处建筑、每一个角落都进了精心的、创造性的设计。
学校将三栋不同时期、风格迥异的教学楼打造成文化教育阵地,分别取名为“康民楼”“育知楼”“新星楼”,科学布局、精心设计了“镜子文化”“走道文化”“横梁文化”“操场文化”“墙壁文化”“橱窗文化”“花坛文化”。办公室里张贴教师的“四规范”和“七要求”;教室里张贴学生的“五自律”和“三准则”;通过班级名片、班训、“全家福”照片、班级“文化园地”等进一步浓郁学习氛围。
这些文化传递出强烈的现代感,传递出浓郁的文化特质,共同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校园里“每面墙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在传情”“每个景点都在启智”。学生生活在其中,拥有家一般的舒适和安逸、父母般的呵护与关爱、朋友般的理解与信任。它折射出学生高雅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收获美丽人生。
三、校长是多元文化的融合者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地方。只有知识没文化的学校不是一所真正的学校。要使一所学校的面貌彻底改观并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打造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体现着一个办学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和追求,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特色、风格和氛围,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文化凝聚在学校的面貌、理念、制度、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和精神气氛中,具有历史性、传承性、前瞻性和先进性。而这种目标的建立,就要求校长必须登高望远、俯览全局,冲破传统思维的桎梏,不断总结、改进、完善、融合、创新和管理学校文化,让学校文化成为影响全体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正能量。
(一)贯彻一种理念
我校是黄陂区一所区直窗口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的探索和提炼。围绕以人为本理念,我们制定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新”的办学目标,把“培养高尚的人格,发展健康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德育目标,不断拓展德育途径。这一管理理念在学校教育的全部活动中,有着不同层面的含意和价值,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教育的全过程来看,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中充满了人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学校注重坚持以师为本,充分考虑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和事业发展需要的统一。在教师中倡导四种理念:爱岗敬业、学为人师、开拓创新、行为世范,明确七点要求:每天工作在目标中、每日工作在计划中、每日工作在制度中、每日工作在学习状态中、每日工作在研究状态中、每日工作在危机状态中、每日工作在激情状态中。引领教师自觉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钻研教育教学业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自觉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看,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三个尊重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让每一位学生的品德优良或合格;尊重学生个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人、成才。努力做到“每名学生都是宝,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在实验中学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的舞台,获得适合自己的最大最好的发展”。
(二)加强“两翼”建设
学校积极开展有效德育和高效课堂两项活动,不断加强班主任和备课组长两支队伍建设。
1.实施有效德育
德育工作是学校摆在首位的重大工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优良品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围绕实践体验育项目,不断优化德育工作,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拓展德育新途径,根据年龄特征,开展不同的德育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实现潜移默化,在活动中学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自尊自爱、与人合作。
2.打造高效课堂
多年来,围绕高效课堂的建设,我校一直致力于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先后承担、完成多个省市级课题研究任务,学习借鉴了国内外诸多先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反思的过程中,逐渐走向理性和成熟。通过调整教学关系,结合自身实际,构建了“两案并用——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出我校独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课堂特色。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潜能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三)实施三大举措
我校是一所拥有近3000名师生的大校,为了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保证最佳运转,必须进行规范运作,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工作程序,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学校管理重心前移、延伸
学校大胆调整工作思路,实施“管理重心下移、管理阵地前移”的管理策略。强化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一线管理人员的作用,将行政人员安排到各年级蹲点,行政班子成员坚持“挂靠一个年级,坐阵一个教研组,任教一门学科,每周听评一节课”制度,做到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都有分管领导参与。三个年级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良好态势。
2.实施“面向全体、平行编班、分层施教、分类推进”的管理模式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从七年级开始就均衡编班,科学调配教师资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行“一考带五会”的质量管理办法,即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后要及时召开班主任会、备课组长会、全体教师会、班干会、学生家长会,严肃认真地做好学校、学科、班级三个层面的质量分析和后续跟踪工作,从而形成教学质量的合力。
3.推行“两案并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1)两案并用。两案,即导学案和学案。导学案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方案。
学案是提供给学生的,可以籍此并依托教材比较轻松地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它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
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采取“明标——预习——导学——训练——归纳——质疑——讨论——答疑——小结——反思”十步教学法。
(2)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提高课堂效益,我们提出“没有合作就没有出路”的口号,围绕“小组合作,你帮,我争,人人参与;自主发展,你好,我优,个个展示”的任务目标,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课堂座位排列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团团坐”或“对桌坐”,每班按6人一组进行编排座位,按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男女比例以2名优生、2名中等生、2名学困生搭配的方法进行分组并明确分工。小组合作学习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了展示的机会。
四、严格四种评价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在教学中面对全体,遵循步步为“赢”、分层推进的原则,摒弃追求“一俊遮百丑”的短期社会效益,彻底扭转单纯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评价师生的状况,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教学过程的管理落实,更加关注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
1.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我们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注重纵向发展,淡化横向比较,使评价真正为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2.对教师的评价
(1)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评教进行量化考核。
(2)备课组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通过高效课堂听、评课量化评分看课堂教学是否体现高效率;看是否本着“教师下题海、学生荡轻舟”的原则精心设计课内练习题。
(3)学校对教师的评价。①常规月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将月检查结果与抽查结果结合使用。②期中、期末与质量分析相结合。期中、期末采用全班人平分×50%+前30%学生人平分×30%+后30%学生人平分×20%的综合得分进行评价,引导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教学效率。③通过“推门听课”量化评分和常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评价。
3.对领导的评价
①教代会评价中层领导。教代会针对学校中层领导一年来的工作,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分,结果在校级领导层面公布,排名最后三名的由校长、书记进行诫勉谈话,两次排名最后者要求自动辞职。
②中层领导评价校级领导。通过中层监督,促进校级领导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领导榜样,做好自己分管部门的各项工作。评价结果由学校校长掌握,排名最后一名的由校长、书记进行诫勉谈话,结果送教育局备案。
4.对学校的评价
学校办得好不好,社会说了算。为了促进学校联动,改进学校工作,办好满意学校,我们从如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1)设置家长投诉意见箱,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在校园网公示投诉邮箱、及时收集社会和家长信息。
(2)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面对面,直接听取家长的心声,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弥补工作漏洞。
(3)开展家长评校活动。从“从学校的整体工作、后勤服务、教师师德表现及教学行为、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安全”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评价的重点是家长对学校“减负增效”工作的满意度。
五、依托五个抓手
1.抓科研。依托三个课题的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教师有效教学的本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
2.抓常规。贯彻备课深、上课实、作业精、教学活、手段新、活动勤、考核严、辅导细、负担轻、质量高的十字方针,并改革备课本,配发“三清”记载本、错题记载本,通过“对表查堂”“推门听课”“四优评比”等形式不断提高课堂效益。
3.抓课堂。从实际出发,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按照“抓基础、重能力、精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总体要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4.抓典型。定期评选校级“十大名师”,大力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建立师徒友好合作关系,做到教育资源共享。让帮扶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增强其敬业、乐业的职业意识,树立其勤业、精业的师德风范。
5.抓制度。围绕打造高效课堂,学校制定多项教学管理制度,并内化于心,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常态行为。
一种文化涵养一种精神,一种文化锻造一种品牌。高品位的学校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它需要精心培育、长期积累、不断深化和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文化建设,乃是最高层次的学校建设;对学校文化的管理,乃是最高层次的学校管理;没有文化品位的学校,不可能成为高质量的学校;没有文化品位的学校,其实是另类的薄弱学校。没有办学思想的校长,更不可能打造出富有文化特色的学校。
(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区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