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暗示 强化教育作用
2014-06-06■屈丹
■ 屈 丹
巧用心理暗示 强化教育作用
■ 屈 丹
有没有过这种感觉,星期天,你本来约好和朋友出去玩,可是早晨起来往窗外一看,下雨了。这时候,你怎么想?你也许想:糟糕!下雨天,哪儿也去不成了,闷在家里真没劲……如果你想:下雨了,也好,今天在家里好好读读书,听听音乐……
这两种不同的心理暗示,就会给你带来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
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影响的过程,它用一种提示,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暗示按其施受关系可以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还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暗示按其效果可分为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因为暗示是作用于人的心理,从而使人的行为发生改变,因此,其影响作用具有长效性,能较深刻地影响受暗示者的行为;又因为暗示是通过不明显的方式作用于对象,因此较易为对象所接受。作为青少年,其心理较不成熟,不稳定,自尊心强,爱面子,使用暗示手段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教师要通过暗示,使学生相信自己是最好的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所小学去做实验,内容是“未来发展趋势测试”。实验结束后他交给校方一份“最具潜质者”名单,并要求相关教师严格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结果。8个月之后,罗森塔尔再来复试,果然名单上的学生表现突出。事实上罗森塔尔的名单当初完全是随机选择的,教师并没有泄密,是他们不经意的暗示与预期影响了学生,以致在潜移默化、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取得了与预期一致的效果:你认为他是最好的,他就能做到最好。
教师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学生的肯定,如讲课时肯定的眼神,可亲的笑容,有力的手势,甚至平时经常对某个同学提问都是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老师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一定要避免出现“你真令人失望”,“没见过你这么差的学生”等类似的话语以及鄙视的表情、眼神或者动作,否则会极大地损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及效果。
二、培养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
自我心理暗示,是指由受试者自己进行的心理暗示。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在介绍成功经验时,往往会提到一点,那就是每天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这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
那么,怎么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呢?我们要向我们的大脑输入积极的语言,比如,“在我生活的每一方面,都一天天变得更美好。”“我的心情愉快。”“我一定能成功!”语句要简洁有力,毫不含糊。进行心理暗示的时间可以在早晚睡前醒后。你可以躺在床上,每次花上几分钟,身体放松,进行一下自我心理谈话——描述自己的天赋和能力;想想自己成功的景象;用简短的语言给自己积极有力的暗示。此外,平时也可运用,考试前,记注“我能行”;生病时,告诉自己“没什么,我身体很棒”;失败时,对自己说“我依然是我,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记住,别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不要总是对自己说“我的能力实在不行”“我缺乏变通的技巧”“大家都不喜欢我”等等。要知道,真正能够击倒你的人有时恰恰正是你自己。因此,只要多给自己一些激励与信心,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做得差,成功就一定会属于自信的人。
三、在教学中运用暗示强化和抑制学生的某些行为
暗示强调的是其手段的隐蔽性,“是不是再考虑一下你的答案?”“还有哪位同学能够补充一下?”“你看,这样做会不会更好一些?”这些语言都委婉地告诉了学生:你的答案不是很正确。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凝神关注,以示自己很重视他的回答。当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大胆探讨时,无论其答案对否,都应对其勇气进行充分肯定,千万不能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要充分运用肢体语言,适时地向学生传递自己对他们充满期待和信心的态度。
暗示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改造人于无形之中,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所有的行为都能够使用此种手段加以解决的。对于一些严重的违纪事件,对于一些冥顽不化的学生,当头棒喝还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暗示还要与严格的纪律约束相结合,如一味地强调学生自身的自觉性,有时会流于放任。只有适时适度地运用暗示的作用,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26中学)
责编编辑 廖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