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BL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2014-06-06陈广山

传播与版权 2014年3期
关键词:工程化学期计算机网络

□陈广山

一、引言

课程是专业的基本构件,专业是带有特定目标的课程的集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课程的教学过程休戚相关。虽然许多高校都定位于“应用型”,但由于缺乏相应理论的支持,所以效果并不理想。基于国家战略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理念,为课程教学的理论、方法、手段,以及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PBL 教学模式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PBL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本文采用P2BL(Problem &Project-Based Learning)的教学模式,P2BL是指理论教学基于Problem,实践教学基于Project的教学方法。

三、基于P2BL的教改实验

(一)教学目标

1.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卓越理念的“现场型”网络工程师。

2.合作意识。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自主协调和管理团队,提高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职业素养。在模拟企业团队的过程中,通过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意识模拟完成业务化的教学内容,逐渐形成网络工程师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组织

第一轮教改实验于2012—2013(1)学期进行,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就业志向组成教学改革实验班。实验班由对网络工作感兴趣的学生组成,以实践教学为主,培养“卓越”理念的现场工程师,教学计划中理论与实验教学课时比为1︰2,需要完成常规实验和基于项目的实训。普通班由其他就业取向的同学组成,以理论教学为主,为其他专业技能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学计划中理论与实验教学课时比为2︰1,能够完成常规的实验即可。

第二轮实验于2013—2014(1)学期进行,因只有一个教学班,所以教学组织按常规进行。课内教学计划按理论与实验教学课时比为2︰1设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20学时的自主学习学时,以确保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实验过程

1.理论教学PBL化。理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构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体系结构,课堂教学不是照本宣科显性知识,也不是简单地构建计算机网络知识结构,而是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化是意义建构、问题解决的基础,也是解决教师避免被动教学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有效手段。

2.实验内容工程化。传统的网络教学过于重视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学内容与工程严重脱节。实验内容孤立、分散、缺乏联系,不适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实验内容进行了工程化改造,按照工程的性质形成项目驱动的实验。实验的设计强调探索性、设计性、自主性、研究性,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实现“卓越”的目标。

3.评价过程化。实验紧紧围绕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展开,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强调将学习与项目挂钩。这种模式可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档案袋”记录和评价,“档案袋”一般包含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业成绩、学业进步、学习反思的主要信息。由于“档案袋”评价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因此非常适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如表1数据所示,教学改革的过程表明:

(一)工程能力提高

通过实现教学内容的工程化,并与网络工程需求相适切的实验项目的设计,提高了学生的网络工程意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2012—2013(1)学期实验班中60%的学生回答“学了计算机网络知识,你是否能独立设计一个计算机局域网络”,而实验前2011—2012(1)学期学习后的数据只有16.5%,2013—2014(1)学期不彻底的改革也只有29.5%。

(二)学习态度改变

实验中强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工作取向分层次组织教学,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基于兴趣、自愿、主动参与的项目驱动式的学习,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班中71.4%的同学满意实验内容,远高于其他组数据;两次实验分别有82.9%、72.7%的同学认可现有的成绩评价模式,远高于传统模式的17.6%。

表1:调查问卷汇总表

从项目设计的过程、结果,以及答辩的过程来看教改实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当然,由于本文提供的数据有限,有些结论可能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系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40)]

[1]刘小强,彭隆辉.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9(5).

[2]卞华珍,潘荷新.计算机网络专业工程化教学改革实践.职业技术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6 (23).

[3]陈庆章,刘维超,宦若虹.问题导向学习(PBL)及其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0 (7).

猜你喜欢

工程化学期计算机网络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工程化原子重力仪综述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软件测试工程化模型及应用研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进展
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