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儿童科普读物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2014-06-05杨琴琴
杨琴琴
科普读物作为科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开展科学教育与培养儿童科学素养的重要资源。儿童科普读物的读者主要是儿童,具有科学性、阅读性与悦读性等多重特性,既能满足儿童对科学知识、方法、态度的多重渴求,又能给儿童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与审美享受。本文主要结合一些儿童科普读物分析它们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一、儿童科普读物
儿童科普读物隐含众多开展科学教育的有利因素。从功能上来说,儿童科普图书最重要的作用是能够给科学概念的学习提供一个有意义的情景。科学概念通常比较抽象,而儿童科普图书通过将抽象的科学概念与生动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增加科学的可理解性与可阅读性,把科学融于一定的故事内容中更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奇妙的数王国》将许多数字,如分数、小数等拟人化、形象化,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多采用引人入胜的故事说明,这些特殊的处理方式会减少儿童对科学的畏惧,增加他们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可能性。
从形式上来说,儿童科普图书通常都是图文并茂,书中包含的图片与注解能减少儿童的困惑,帮助儿童理解复杂的科学知识。美国“神奇校车”系列丛书是将科学融入到故事中的典型代表,实现图画与文字的有机结合。另外,它还借助侧边栏、对话框等把某些科学故事以附加内容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都是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的教育元素。而且,儿童科普读物的呈现形式较为生动直观,与儿童形象思维的认知方式不谋而合。以法国“第一次发现”科普丛书为例,该丛书将高精度的图画与神奇的胶片材质相结合,借助手电筒、放大镜等工具将一个个直观、逼真、生动的世界展示给读者。
从语言方面来说,儿童科普读物的语言特点在于它的浅显易懂,既能表达复杂的科学观点,又兼具趣味性与讲述性。基于语言方面的特性,国外许多科学教师都会借助儿童科普读物开展“大声朗读(Readˉaloud)”课程,许多家长也会选择儿童科普读物作为科学课堂以外的重要科普阅读材料。除以上典型案例的剖析外,一些研究表明,儿童科普读物与科学教材相比,和现实生活的相关程度更高,能更好地帮助儿童理解科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1]。儿童科普读物含有丰富多样的科学主题,阅读多种类型的儿童科普图书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内容、主题之间的联系。儿童科普图书与其他培养儿童科学素养的措施(如修建科技场馆、建立科普基地、培训科学教师)相比,是最简便、成本最低、覆盖性更高的科普资源[2]。因此,便捷可得性也是儿童科普读物运用于科学教育的有利元素。
二、儿童科普读物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面对儿童需求的多元化,中国出现了科普漫画、科普童话、科普绘本等形式多样的儿童科普读物。基于对儿童科普读物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儿童科普读物在科学教育中能够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一,帮助读者开阔视野,体验和感受不同的科学文化。科普读物内容涉及世界的方方面面,儿童透过它能够进入一个精彩纷呈的科学世界。由于地域文化存在差异,不同国别的儿童科普读物蕴含不同的科学文化。以“可怕的科学”(英国)、“第一次发现”(法国)、“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为代表的西方儿童科普读物强调科学本身的直观性与客观性,特别关注儿童的观察体验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十万个为什么(儿童版)”(中国)、“小牛顿爱探索”(韩国)、“从小爱科学”(韩国)为代表的东方儿童科普读物则更注重科学知识的传递,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来,散发浓厚的人文气息。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孩子能感受到不同的科学世界与科学文化,拓宽眼界。
第二,为小读者提供一种易于接受的探究科学的方式。科学给人们的感觉往往是生硬、难以理解的,但儿童科普读物却是生动的、易于接受的。以“可怕的科学”系列科普图书为例,它的内容风格是“寓学于乐”型的,是学习与娱乐的有效结合体,书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含量较大,但作者却能通过轻松幽默的笔调把小读者的注意力抓得牢牢的。此外,书中穿插许多好玩又简单的实验,小读者只需要借助白纸、土豆、面粉等生活常见材料就能完成,动手实验的过程就是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相比教材而言,儿童科普图书能够更好地激励他们思考与感受科学探究,而教材通常会将科学概念或科学实验步骤等科学内容直接呈现给孩子,并且儿童科普读物设定的一定问题与情景会激励他们主动进行思考探索而非直接接受知识。2001年,国际基础科学理事会建议将图画书、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类型的科普图书平衡地整合到科学课程中,因为每种类型的图书为学生提供不同性质的建构知识的机会[3]。科学家传记能够增加小读者对科学家、科学生活的了解,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将来也可能成为一名科学家;科学发明发现类书籍能够帮助小读者了解科学方法及其运用;科学小说更能使小读者形成对科学的兴趣,从而参与科学探究;其他类型的科普图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堂中未涵盖的科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某个科学领域产生兴趣。
第三,为儿童科学学习提供广泛的题材与多样化的视角。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的百科类儿童科普图书,如《十万个为什么》与《DK儿童百科全书》等书籍包含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等众多学科的科学知识。这类图书涵盖的科学内容丰富而广泛,科学教师在科学课堂中可以借助这些百科全书对所学科学主题做相应的拓展。例如,教师要讲授“动物的蛋”这一主题时,可以提前安排学生查阅与“蛋”有关的科普类百科全书,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该主题做资源共享或相关方面的讨论,丰富他们对这一特定主题的认识。《101个有趣的实验》与《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等操作探究类儿童科普图书主要以介绍科学实验、方法为主,科学教师可根据课堂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科学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技术史少年读本》属于介绍科学发展的科学文化类儿童科普读物,精选大量有代表性的科学人物与事件,以时间和逻辑顺序介绍科学技术演进的历史,借助该图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历程与科学文化。《科学家工作大揭秘》、《影响孩子一生的大科学家》等儿童科普类图书以介绍科学职业为主,科学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图书帮助学生了解科学职业、了解科学家具备的种种特质。科学教师还可根据科学学习单元与主题的不同去寻找内容相关的科普读物,丰富科学课堂,拓展科学学习资源。endprint
结合对儿童科普读物在科学教育中的角色分析,在实际的科学课堂中,科学教师可以借鉴如下做法。第一,通过给学生列书单的形式鼓励学生阅读科普读物,从而激发他们的科学学习兴趣,把儿童科普读物合并到科学课堂之中,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材料。陈列书单应包含学生乐于学习的一般话题,如对某一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与某个科学领域相关的职业等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与当前学习单元相关或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信息,阅读包含科学事实热点的报刊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科学对现实世界的重大意义。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各种各样的儿童科普读物,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与报告要求,建立自由阅读中心,提供各种科学期刊、图书,学生可自行分组阅读,每组阅读完后,交流其中提到的概念,或每位成员选择一本与阅读话题相关的书进行研究,然后将汇总内容分享给大家。第三,教师可以选择含有现有研究话题的书,把书分为若干部分,然后给不同学生分配不同的章节,最后请每位学生复述分享章节中的重要概念或组织大家讨论。分配的规则是将较长、较复杂的章节分配给能力强的学生,短而简单的章节分配给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又能保证所有同学在同一时间段完成阅读任务。上述做法仅仅是将儿童科普读物融入科学教育的部分路径,还有待课堂实践的检验。
中国关于儿童科普读物在课堂中应用的实例并不多,因此,如何将儿童科普读物更好地应用到科学教育中还有很大的探究空间,需各位研究者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期待儿童科普读物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其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注:本文所指的儿童科普读物主要是儿童科普图书,也包含儿童科普报刊、绘本等。科普图书相当于英文中的“science book”、“science trade book”、“popular science book”等。
参考文献:
[1]Saville, K.Understanding Science Concepts through Trade Books[D].Masters thesis.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Retrieved from http://facstaff.unca.edu/jmcglinn/Karthe_whole_paperrev.doc,2005.
[2]张秋林.论科普出版与儿童成长[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7-07.
[3]Bintz,W.P,Wright, P. Sheffer, J.Using Copy Change with Trade Books to Teach Earth Science[J]. The Reading Teacher, 2010,64(2):106–119.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孙建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