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级学校教师配置状况浅析
2014-06-05万作芳方晓东
万作芳+方晓东
教师是各级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教师配置状况是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方面,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等资料中获取了能够反映教师配置状况的数据,进而对近年我国教师规模、教师学历达标率、生师比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教师规模不断扩大,各级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这说明我国教师配置状况正在逐步改善,教师素质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同时,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小学专任教师数小幅回落,中职生师比升高等。
一、各级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小学教师数小幅回落
从2003年—2012年各级各类学校的专任教师数来看,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任教师数增加近72万人,增长了近一倍;普通中学教师数增加近53.1万人;职业高中教师数增加7.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数增加1.4万人;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数增加86.6万人,增加了1.4倍;而小学专任教师数却略微减少,从2003年的570.3万人回落到2012年的558.5万人,减少了11.8万人。由此可见,各级各类学校的专任教师数基本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按增幅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学前教育、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学、职业高中、特殊教育,只有小学的专任教师数有小幅回落(见图1)。
各级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的趋势与我国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教育发展趋势相符合,也与政府决策有关系。以学前教育为例,2010年11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2011年,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数较2010年增加17.2万人;2012年,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数较2011年增加16.3万人,远远高于2003年—2009年各年的专任教师数的增幅。
随着专任教师的大量增加,引导新入职教师(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年教师)适应工作岗位,加强入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各级教育机构必须面对并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最高,学前教育学历达标率最低
2011年,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60.0%,比2010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其中,普通本科院校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70.3%,比2010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高职(专科)院校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35.4%,比2010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与2010年相比,地方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普遍有所提高。2011年,地方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为56.3%,比2010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67.1%,比2010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地方高职(专科)院校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35.3%,比上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1]。
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逐年上升。2006年—2011年,小学、初中阶段、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学历达标率最高的是小学,达标率最低的是学前教育。从学历达标增幅看,2006年—2011年,学前教师学历达标率增加了10个百分点,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增加了近1个百分点,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增加了2.58个百分点,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增加了9.27个百分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增加了11.11个百分点(见图2)。
可见,2006年-2011年,各级学校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达标率逐年上升。在各级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最高,但增幅最小;学前教师学历达标率最低,但增幅位列第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学历达标率仅高于学前教育,但其增幅最大。
三、基础教育生师比持续下降,中职生师比升高
从2003年、2008年和2012年各级学校生师比来看,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生师比呈明显下降趋势;普通高校生师比略有升高;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上升趋势明显。2003年,各级学校生师比由低到高分别为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初中阶段和小学。但到2012年,各级学校生师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低到高分别为初中、普通高中、小学、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远远高于其他各级学校。
综合分析2003年—2012年各级学校生师比,可以发现,十年间各级学校生师比的平均值呈下趋势;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生师比呈持续下降趋势,而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却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中,普通高校生师比上升较为缓慢,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上升幅度很大(见图3)。
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学科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优秀科研群体不断涌现,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做出了新的贡献。到2011年,面向海内外遴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 801人,其中直接从海外引进300人;资助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580个,培养支持7 742名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了十余万名青年骨干教师,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同时,我国大量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目前,全国高校共引进“千人计划”创新人才1 171人,占全国引进“千人计划”创新人才总数的64.4%。16所高校被批准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到2011年,全国高校有中科院院士322人、工程院院士298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4.5%和38.5%。高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450人,占全国总数的56.3%;“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16人,占全国总数的55.8%;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53人,占全国总数的52.8%;“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 683人,占全国总数的64.3%[2]。
五、总结
本文选取了专任教师数、高层次人才队伍、教师学历达标率、生师比四个指标以分析我国各级教师配置状况,如果说前两个指标大致反映了各级教师规模和数量状况的话,后两个指标则大致反映了效益和质量状况。研究显示,近10年来,我国各级教师配置状况取得了明显好转,呈现出历史最好状态。但同时,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出现。
1.学前教师学历达标率低,必然影响教学质量
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数在较短时间内大规模上升,其学历达标率在各级教师配置中却最低。这预示着有大批新手教师进入了学前教育行列中来。而从新手教师转变为胜任工作岗位的骨干教师或专家型教师则需要5年或者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学前教师规模扩大的前提下,应加强学前教师的学历进修及专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做到数量足够,质量合格。
2.小学专任教师数回落,为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留下隐患
在教育大规模发展的前提下,小学是唯一专任教师数回落的层级。小学师资的培养具有特殊性,但现有师资培训体系不能有效保障小学专任教师的供给,此种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注意[3],但具体的防范措施尚未见实施。
3.中等职业教育仍是各级教育中的短板
随着2009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免学费政策的启动实施以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发布,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但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学历达标率偏低,生师比上升幅度很大,也表明职业教育存在较为突出的师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总之,教师数量的扩大满足了教育规模发展的需要,但要达到规模与质量的平衡尚需时日。这是各级教师配置中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反映。
注:本研究成果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公益金集体课题“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课题号GY2012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11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R].2012:27、45、66-67、104-105.
[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12年教育统计分析资料汇编[R].2012.49.
[3]小学教育现状:老师供给现尴尬[N].教育文摘周报,2014-2-12(1).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龚道娣)endprint
教师是各级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教师配置状况是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方面,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等资料中获取了能够反映教师配置状况的数据,进而对近年我国教师规模、教师学历达标率、生师比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教师规模不断扩大,各级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这说明我国教师配置状况正在逐步改善,教师素质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同时,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小学专任教师数小幅回落,中职生师比升高等。
一、各级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小学教师数小幅回落
从2003年—2012年各级各类学校的专任教师数来看,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任教师数增加近72万人,增长了近一倍;普通中学教师数增加近53.1万人;职业高中教师数增加7.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数增加1.4万人;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数增加86.6万人,增加了1.4倍;而小学专任教师数却略微减少,从2003年的570.3万人回落到2012年的558.5万人,减少了11.8万人。由此可见,各级各类学校的专任教师数基本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按增幅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学前教育、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学、职业高中、特殊教育,只有小学的专任教师数有小幅回落(见图1)。
各级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的趋势与我国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教育发展趋势相符合,也与政府决策有关系。以学前教育为例,2010年11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2011年,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数较2010年增加17.2万人;2012年,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数较2011年增加16.3万人,远远高于2003年—2009年各年的专任教师数的增幅。
随着专任教师的大量增加,引导新入职教师(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年教师)适应工作岗位,加强入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各级教育机构必须面对并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最高,学前教育学历达标率最低
2011年,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60.0%,比2010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其中,普通本科院校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70.3%,比2010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高职(专科)院校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35.4%,比2010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与2010年相比,地方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普遍有所提高。2011年,地方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为56.3%,比2010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67.1%,比2010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地方高职(专科)院校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35.3%,比上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1]。
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逐年上升。2006年—2011年,小学、初中阶段、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学历达标率最高的是小学,达标率最低的是学前教育。从学历达标增幅看,2006年—2011年,学前教师学历达标率增加了10个百分点,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增加了近1个百分点,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增加了2.58个百分点,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增加了9.27个百分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增加了11.11个百分点(见图2)。
可见,2006年-2011年,各级学校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达标率逐年上升。在各级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最高,但增幅最小;学前教师学历达标率最低,但增幅位列第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学历达标率仅高于学前教育,但其增幅最大。
三、基础教育生师比持续下降,中职生师比升高
从2003年、2008年和2012年各级学校生师比来看,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生师比呈明显下降趋势;普通高校生师比略有升高;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上升趋势明显。2003年,各级学校生师比由低到高分别为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初中阶段和小学。但到2012年,各级学校生师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低到高分别为初中、普通高中、小学、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远远高于其他各级学校。
综合分析2003年—2012年各级学校生师比,可以发现,十年间各级学校生师比的平均值呈下趋势;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生师比呈持续下降趋势,而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却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中,普通高校生师比上升较为缓慢,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上升幅度很大(见图3)。
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学科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优秀科研群体不断涌现,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做出了新的贡献。到2011年,面向海内外遴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 801人,其中直接从海外引进300人;资助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580个,培养支持7 742名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了十余万名青年骨干教师,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同时,我国大量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目前,全国高校共引进“千人计划”创新人才1 171人,占全国引进“千人计划”创新人才总数的64.4%。16所高校被批准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到2011年,全国高校有中科院院士322人、工程院院士298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4.5%和38.5%。高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450人,占全国总数的56.3%;“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16人,占全国总数的55.8%;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53人,占全国总数的52.8%;“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 683人,占全国总数的64.3%[2]。
五、总结
本文选取了专任教师数、高层次人才队伍、教师学历达标率、生师比四个指标以分析我国各级教师配置状况,如果说前两个指标大致反映了各级教师规模和数量状况的话,后两个指标则大致反映了效益和质量状况。研究显示,近10年来,我国各级教师配置状况取得了明显好转,呈现出历史最好状态。但同时,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出现。
1.学前教师学历达标率低,必然影响教学质量
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数在较短时间内大规模上升,其学历达标率在各级教师配置中却最低。这预示着有大批新手教师进入了学前教育行列中来。而从新手教师转变为胜任工作岗位的骨干教师或专家型教师则需要5年或者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学前教师规模扩大的前提下,应加强学前教师的学历进修及专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做到数量足够,质量合格。
2.小学专任教师数回落,为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留下隐患
在教育大规模发展的前提下,小学是唯一专任教师数回落的层级。小学师资的培养具有特殊性,但现有师资培训体系不能有效保障小学专任教师的供给,此种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注意[3],但具体的防范措施尚未见实施。
3.中等职业教育仍是各级教育中的短板
随着2009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免学费政策的启动实施以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发布,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但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学历达标率偏低,生师比上升幅度很大,也表明职业教育存在较为突出的师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总之,教师数量的扩大满足了教育规模发展的需要,但要达到规模与质量的平衡尚需时日。这是各级教师配置中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反映。
注:本研究成果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公益金集体课题“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课题号GY2012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11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R].2012:27、45、66-67、104-105.
[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12年教育统计分析资料汇编[R].2012.49.
[3]小学教育现状:老师供给现尴尬[N].教育文摘周报,2014-2-12(1).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龚道娣)endprint
教师是各级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教师配置状况是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方面,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等资料中获取了能够反映教师配置状况的数据,进而对近年我国教师规模、教师学历达标率、生师比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教师规模不断扩大,各级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这说明我国教师配置状况正在逐步改善,教师素质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同时,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小学专任教师数小幅回落,中职生师比升高等。
一、各级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小学教师数小幅回落
从2003年—2012年各级各类学校的专任教师数来看,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任教师数增加近72万人,增长了近一倍;普通中学教师数增加近53.1万人;职业高中教师数增加7.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数增加1.4万人;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数增加86.6万人,增加了1.4倍;而小学专任教师数却略微减少,从2003年的570.3万人回落到2012年的558.5万人,减少了11.8万人。由此可见,各级各类学校的专任教师数基本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按增幅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学前教育、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学、职业高中、特殊教育,只有小学的专任教师数有小幅回落(见图1)。
各级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的趋势与我国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教育发展趋势相符合,也与政府决策有关系。以学前教育为例,2010年11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2011年,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数较2010年增加17.2万人;2012年,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数较2011年增加16.3万人,远远高于2003年—2009年各年的专任教师数的增幅。
随着专任教师的大量增加,引导新入职教师(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年教师)适应工作岗位,加强入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各级教育机构必须面对并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最高,学前教育学历达标率最低
2011年,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60.0%,比2010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其中,普通本科院校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70.3%,比2010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高职(专科)院校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35.4%,比2010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与2010年相比,地方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普遍有所提高。2011年,地方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为56.3%,比2010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67.1%,比2010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地方高职(专科)院校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35.3%,比上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1]。
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逐年上升。2006年—2011年,小学、初中阶段、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学历达标率最高的是小学,达标率最低的是学前教育。从学历达标增幅看,2006年—2011年,学前教师学历达标率增加了10个百分点,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增加了近1个百分点,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增加了2.58个百分点,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增加了9.27个百分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增加了11.11个百分点(见图2)。
可见,2006年-2011年,各级学校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达标率逐年上升。在各级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最高,但增幅最小;学前教师学历达标率最低,但增幅位列第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学历达标率仅高于学前教育,但其增幅最大。
三、基础教育生师比持续下降,中职生师比升高
从2003年、2008年和2012年各级学校生师比来看,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生师比呈明显下降趋势;普通高校生师比略有升高;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上升趋势明显。2003年,各级学校生师比由低到高分别为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初中阶段和小学。但到2012年,各级学校生师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低到高分别为初中、普通高中、小学、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远远高于其他各级学校。
综合分析2003年—2012年各级学校生师比,可以发现,十年间各级学校生师比的平均值呈下趋势;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生师比呈持续下降趋势,而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却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中,普通高校生师比上升较为缓慢,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上升幅度很大(见图3)。
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学科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优秀科研群体不断涌现,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做出了新的贡献。到2011年,面向海内外遴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 801人,其中直接从海外引进300人;资助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580个,培养支持7 742名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了十余万名青年骨干教师,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同时,我国大量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目前,全国高校共引进“千人计划”创新人才1 171人,占全国引进“千人计划”创新人才总数的64.4%。16所高校被批准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到2011年,全国高校有中科院院士322人、工程院院士298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4.5%和38.5%。高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450人,占全国总数的56.3%;“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16人,占全国总数的55.8%;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53人,占全国总数的52.8%;“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 683人,占全国总数的64.3%[2]。
五、总结
本文选取了专任教师数、高层次人才队伍、教师学历达标率、生师比四个指标以分析我国各级教师配置状况,如果说前两个指标大致反映了各级教师规模和数量状况的话,后两个指标则大致反映了效益和质量状况。研究显示,近10年来,我国各级教师配置状况取得了明显好转,呈现出历史最好状态。但同时,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出现。
1.学前教师学历达标率低,必然影响教学质量
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数在较短时间内大规模上升,其学历达标率在各级教师配置中却最低。这预示着有大批新手教师进入了学前教育行列中来。而从新手教师转变为胜任工作岗位的骨干教师或专家型教师则需要5年或者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学前教师规模扩大的前提下,应加强学前教师的学历进修及专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做到数量足够,质量合格。
2.小学专任教师数回落,为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留下隐患
在教育大规模发展的前提下,小学是唯一专任教师数回落的层级。小学师资的培养具有特殊性,但现有师资培训体系不能有效保障小学专任教师的供给,此种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注意[3],但具体的防范措施尚未见实施。
3.中等职业教育仍是各级教育中的短板
随着2009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免学费政策的启动实施以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发布,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但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学历达标率偏低,生师比上升幅度很大,也表明职业教育存在较为突出的师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总之,教师数量的扩大满足了教育规模发展的需要,但要达到规模与质量的平衡尚需时日。这是各级教师配置中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反映。
注:本研究成果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公益金集体课题“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课题号GY2012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11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R].2012:27、45、66-67、104-105.
[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2012年教育统计分析资料汇编[R].2012.49.
[3]小学教育现状:老师供给现尴尬[N].教育文摘周报,2014-2-12(1).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龚道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