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而不悲观
2014-06-04王光宇
王光宇
2013年是中国银行业面临重要变数的一年,且不说利率市场化取得重大进展、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发布、银监会针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8号文出台、6月份的银行间“钱荒”等事件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构成重大影响,单提及其余的一些个案,例如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民营银行政策放开等,就可使商业银行经营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现实和无情,隐隐约约地给中国银行业抹上了一丝动荡的色彩。但也正是在这一年,作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中流砥柱,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以下分别简称为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在经营上继续取得了仍属不错的业绩。四家大型银行2013年的经营收入均超过4000亿元,同比增幅均超过9%;四家大行的拨备前利润超过2300亿元,同比增幅均超过10%,数据仍可圈可点。回顾过去的2013年,我国经济面临下行隐忧,银行业处于一个相对动荡的环境之中,即便如此,各家银行交出的成绩单却并不悲观,这无疑为宏观经济金融的健康稳定起到定海神针之功效。
2013年四大国有银行经营情况
银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国民经济环境息息相关,我国GDP增速从2011年的9.3%回调至2013年的7.7%,银行业的业绩也不可避免减速。此外,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互联网金融来袭、监管规范加强、同业竞争加剧,四大国有银行直接受到冲击,资产负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但相对中小型银行而言,四大国有银行的总资产和盈利能力均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动荡的背景之下仍能够找到一些乐观之处。根据披露的2013年年报,四大国有大型银行经营呈现以下特点:
资产负债总量继续增加,营业收入保持平稳增长
2013年实体经济增速放缓,货币政策的主基调稳定为稳健,
实际上相当程度具有收缩性质,6月份的银行“钱荒”事件预示着该年度外部形势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下,2013年四大银行资产负债总量继续增加,工行资产总量为18.92万亿元,建行为15.36万亿元,工行仍然为四大行老大;从客户存款总量上看,工行和建行分别为14.62万亿元与12.22万亿元,两者增速分别达到
7.2%和7.8%,但四大行的存款总量包含一部分保本理财,如果将这部分的数量剔除,存款总量应有所减少。2013年四大行的经营收入均突破4000亿元,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工行和建行营收均超过5000亿元,增幅分别达到9.3%和
10.5%,考虑到两行的基数本来就足够大,这一幅度已经相当惊人。农行大力拓展农村县域市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规模的扩张直接推到了营业收入的强劲增长,201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657亿元,营业收入直逼建行。中行自全球金融危机后微调发展战略,其继续强调海外业务之际大力发展国内市场,实施国内外市场同步加快发展的战略,并力图以此缩小与其他几大行在规模上的差距。2013年中行的营业收入达到4075亿元,同比增长11.3%,增幅处于四大行第一,显示出该行的发展步子确实迈得够大(如表1所示)。
银行运行景气度显著下降,利润增幅有所放缓
2013年的年报显示,四家国有银行共实现净利润约8080亿元人民币,占据整个银行业的半壁江山,有力彰显其市场地位。就净利润规模而言,工行以2629.7亿元居四大行之首,继续位列A股市场最赚钱的公司之列。建行以2151亿元的净利润居次席,农行和中行则以超过1600亿元净利润分排其后,但两者数值已经较为接近,仅相差不到30亿元。从增幅来看,四大行中农行和中行最高,分别为14.5%和12.3%,工行和建行的增幅分别为10.2%和11.1%。
尽管2013年四家国有大型银行净利润继续保持增长,但可以看到的是,这比前些年的增幅已经呈现下降态势,似乎预示几家大行的赚钱能力在下降。四大行中农行的净利润增速最高,但也比2012年降低了4.5个百分点,四大行中唯有中行增幅没有降低,逆势增长,不过提高幅度也仅为0.84个百分点。2013年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等影响,银行业运营的景气度明显下降,直接反映到了净利润的增幅放缓上,不过这尚在业界预期之内,并不意外。
ROA和ROE盈利指标表现良好,净利差收窄趋势明显
一般而言,资产收益率(ROA)和资本收益率(ROE)两个指标较多地用来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国际上常常将ROA超过1%的商业银行定位为先进银行。根据2013年报,四家大型银行的ROA均已经超过这一数值。其中建行以1.47%居于首位,最靠后的农行也达到1.2%,这显示出国有大型银行在全球银行业市场中确实已经体现出了一定的先进性。但对于股东来说,最关注的指标是ROE,其衡量股东每投入一单位资金所能获取的回报。从2013年国有大型银行的ROE数据显示,工行以21.92%位列第一,建行以21.23%紧随其后。相对于一般上市公司而言,除了上述两个指标,根据业务特点,商业银行还强调用净息差(NIM)来衡量其盈利能力。NIM指的是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平均生息资产的比值,反映商业银行生息资产的盈利能力,实际上也反映一家银行的资产议价定价能力。2013年,由于受到央行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调整政策的影响,以及互联网金融增加负债成本等因素的冲击,2013年四大行水平多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农行2013年的NIM为2.79%居于最高位,建行以2.74%居其后,工行为2.57%,与2012年相比,这三家大行的NIM均出现下降态势。唯一例外的是中行NIM虽然以2.24%排在四大行之末,但却上升9个基点,由于中行的海外资产占比较高,同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高达30%,其受到利率市场化影响较小,故而息差不降反升。2013年几家银行的NIM出现下降趋势,主要是2012年人民银行两次下调基准利率,几家大行的绝大部分贷款于2013年底前完成重定价,但重定价后的存量贷款及新发放贷款均执行较低利率,导致贷款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此外,由于市场形势变化,几家大行的负债成本上升,尤其是部分定期存款利率上浮,部分抵销了降息对存款平均付息率的影响,从而使NIM不同程度收窄(如表2所示)。
净利息收入增幅放缓,手续费收入受政策影响下滑明显
利息收入依然是各家银行利润的“重头戏”,从2013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出,四大行的净利息收入均较2012年同期增长,其中建行10.3%的增幅与中行基本接近,而工行的增幅仅为6.1%,分析原因主要是该行的利息支出增幅较高所致。净利息收入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贷款增长带来的息差,这也是我国银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从2013年年报可以看出,虽然面临经济下滑和产能过剩等不利形势,四家国有大型银行仍然合理把控了信贷投放,严控风险的同时促进了净利息收入增加。数据显示,2013年四大行共实现净利息收入14926亿元。其中工行净利息收入4433.4亿元,同比增长6.1%;建行净利息收入3895.4亿元,增幅10.3%;农行净利息收入3762亿元,同比增长10%;中行净利息收入2836亿元,增长10.4%。但不容忽视的是,四家大行的净利息收入增幅均较上年度不同程度放缓,其中工行较2012年同期的15.2%下降了9.1个百分点,放缓的幅度最大。目前,净利息收入在各家银行的收入结构中仍占绝对的比例,短期内非利息收入仍然难以挑大梁,四大行主要依赖于利息收入发展的业务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面对利息收入增幅放缓,四家银行所面临的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的任务仍然比较繁重(如表3所示)。2013年,四大国有银行在非利息方面的收入出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还是与上年度增幅相比,四家大行的这一指标都相当令人满意。2013年,工行非利息收入达到1355.7亿元,占营业净收入的比重达到23.42%,建行实现非利息收入1216亿元,占经营收入比重为23.79%,中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达到令人惊讶的30.41%。面临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各家大行意识到经营战略调整的重要性,纷纷推动创造手续费收入的中间业务发展。鉴于中间业务基本不消耗银行自身的资本金,能够增加客户粘度和忠诚度,且不易受到大环境变动的干扰,因此促进手续费收入的增长对于银行业健康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2013年,四大国有银行继续推进战略调整和业务转型的步伐,收入结构进一步调整,手续费和佣金等中间业务收入不断增加,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成为推动净利润增长的正向因素。目前,几家银行的手续费收入主要来源于代理业务手续费、信用承诺手续费及佣金、银行卡手续费、结算与清算手续费、资产管理费、外汇买卖价差收入、财务顾问和咨询费、托管与其他受托业务佣金等。2013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商业银行收费管理的规定,规范和透明化了商业银行的收费类型和具体标准,此举对四家国有银行的影响非常负面。从年报数据可以看出,尽管不断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手段,但与2012年度动不动就超过30%的增幅相比,2013年四大行的净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仍呈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工行和建行该项收入增幅仅为1.11%和0.18%,分别较上年增幅下滑了30多个百分点,中行尽管具有贸易融资、国际结算和外币理财等业务上的传统优势,该项业务受到的影响也非常明显。2013年中行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同比增长1.05%,农行增幅则仅为0.25%。
资产质量出现波动迹象,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从四家国有大型银行的资产质量情况来看,出现了一些新的令人关注的新迹象,表明各家大行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仍是需要加强的工作。年报显示,2013年四大行中工行、中行的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均出现双升;建行0.99%的不良率保持不变,但不良贷款额上升;农行的不良率在四大行中唯一下降,但不良额仍然出现上升。从年报来看,除了农行1.22%的数值外,其他三家银行的总体不良贷款率仍然低于1%左右的水平,考虑到庞大的资产量,这一数值即使是放在全球银行业中也尚属可以接受。不过,要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即再考虑四大行不良贷款的核销因素,如果将核销的数值加回,则各家行的资产质量控制问题恐怕要更严峻一些,这应该引起警惕。
四大行资产质量出现这个局面是前几年所没有的,直接终结了此前不良贷款“双降”的神话。在年报中,建行、农行、工行均提及了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不良贷款出现反弹,这两大行业也成为不良贷款率较为集中的重灾区。在我国商业银行业启动上市改革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保持了持续“双降”的态势,即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下降。2013年,由于外部经济增速的下滑,以及国内外各种复杂形势的变化,一定程度上触发了不良贷款的暴露。从行业结构看,四大行不良贷款新增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地域则多集中于长三角一带,尤其是江浙地区。考虑到不良资产的暴露,为实现稳健经营,顺应于监管部门对于国有大型银行拨备覆盖率的要求,四家国有大型银行均将其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提高到达标水平之上,借以提高风险抵御的能力。其中农行的拨备覆盖达到367%,为四大行最高,即便最低的中行拨备覆盖率也超过了200%,为下一步严密防控风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经济增速整体下行、房产调控、产能过剩等因素下,银行业不良资产难免有所反弹,目前四大行的不良资产暴露还主要集中在特定地区和特定行业,并非全局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应该说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仍然整体可控(如表4所示)。
资产充足情况良好,资本管理方法技术有新进展
2013年银监会颁布实施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严格强化资本充足监管,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出了要求,要求商业银行需要满足最低资本充足率、储备资本、逆周期资本、系统性重要银行附加资本的规定。按照资本管理办法规定,国内系统性重要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底线为11.5%,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5%。从2013年报来看,四大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经达标。其中,建行的资本最为充足,其资本充足率为13.34%,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75%,两项指标均位居四大行之首。工行次之,其资本充足率为13.1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57%。农行在快速发展中对资本形成较大的消耗,其资本充足率为11.864%,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11%,资本充足情况处于四大行之末,且已经接近监管红线。2013年四大银行资本充足情况超过了监管部门的要求,也超过新资本协议对于系统性重要银行的要求,这无疑给几家大行的业务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表5所示)。
对于四家大型国有银行来说,一方面需要面对业务发展与资本充足率匹配的问题,另一方面还面临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可能提高的要求。2013年几家大行纷纷向监管部门申请实施资本监管高级法,银监会也倾向于鼓励这一做法,引导银行由“干了再算”向“算了再干”转变,将资本约束贯穿于整个管理流程,实现资本管理与信贷管理的有机结合。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目的是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让银行通过内部模型这个统一的“尺子”去量化风险,使银行风险管理更加系统化、一致化、精细化,推动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从定性为主转变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将风险计量结果深入应用于贷款审批、定价、绩效考核等日常经营管理,从而切实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预计2014年该项工作应有大的进展。总的来说,国有大型银行资本金约束与业务发展之间的矛盾短期内仍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即需要各家大行在资本管理技术方法上有所突破,也需要各自在业务结构调整和资本节约上狠下工夫。
经营费用下降幅度明显,成本管理取得实效
2013年,顺应于中央“八项规定”等有关文件精神,四大国有银行纷纷加强成本管理,压缩各项运营费用,展示了较高的成本控制水平。从年报的具体指标来看,四大行的经营费用增幅均较2012年下降,其中建行下降的幅度最高,比同期下降了
8.4%。如从成本收入比指标来看,四大行均未超过40%,且大多比同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其中中行的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降幅最大,农行以0.4个百分点的降幅紧随其后,建设银行成本收入比稍稍上升了0.15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四家大行业务发展、网点设备增设和人员的增加,取得这一成绩已经殊为不易。从年报中可以看出国有大行在中央的号令下,对于成本管理直接采取了刚性的措施,一方面既符合中央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另一方面也间接贡献了净利润的增加(如表6所示)。
2014年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展望
2014年,预计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监管政策层面更加复杂多变,利率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四大国有银行继续保持业务的较快增长,需要紧跟形势发展,密切注意政策机会,不断开拓创新业务模式,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并内部挖潜增收。
传统业务面临空前压力,新兴业务发展面临约束,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难度增加
如果观察商业银行的各项传统业务,从负债端来看,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各种第三方支付对渠道的冲击,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难度大大增加。存款业务压力巨大,这在目前存贷比考核政策之下,直接影响资产业务的开展。从资产端来看,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脱媒的趋势明显,企业议价能力不断增加,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难度也越来越明显。再从中间业务端来看,规范业务的开展成为国家主管部门的政策关注点,预计2014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将继续开展商业银行收费业务检查,这势必对四大行的财务顾问等收费业务带来巨大影响,影响中间业务的收入。而对于理财和资产管理等新兴业务,这些领域一度被视为帮助商业银行吸纳客户、稳定存款、增加收入的利器,但监管层面对这一块的政策约束却越来越严格,对业务的组织体系建设、产品设计、产品投资管理、外部机构合作、产品销售等方面相继出台文件,直接增加了商业银行顺利开展业务的约束。以上诸多因素叠加,将明显增加四大行经营的难度。
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经营成本进一步上升,银行利差收窄和利润增幅减缓将成为趋势
目前四大行盈利增长的源泉主要来源于业务规模增长、息差维持、新兴业务快速发展及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等几大因素,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这一良好的局面可能难以再现。从大的外部环境来看,中央政府2014年的工作基调是“保增长,调结构”,这势必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实际上2014年初我国经济已经出现增速减缓、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各种债务事件多发的迹象。来自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减弱,监管层面上中央银行也对四大国有银行的年度信贷规模进行了一定的削减,这必定使商业银行难以维持此前依据较高信贷投放保持盈利高增长的经营模 式。此外,2014年利率市场化必将继续推进,存款保险制度行将推出,资本约束继续加强,互联网理财将继续繁荣,这些因素加总之后,预计四大行保持利润的高速增长越来越困难,净利差的收窄不可避免,各家大行利润增幅的放缓已是大概率事件,甚至不排除今后四大行的利润增长为个位数的可能。在变化多端的外部形势面前,四大银行唯有扎实做好内功,切实做好产品创新和客户服务,不断进行业务的创新,才有可能抵消利差收窄带来的影响,继续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保持平稳发展。这就需要四大行加快推动经营转型,大力发展综合化经营平台,发挥旗下基金、保险、投行、租赁、期货等子公司的功能,强调集约化经营,合理调整资产配置,积极拓展收入来源。业务上进一步强调金融产品创新,大力发展投行、资产管理、理财、资产托管等新兴战略业务,全方位增加收入水平。
资产质量出现反复的概率较大,经营风险扩大,风险管理工作需严格加强
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当期风险可能在若干年后爆发,不良贷款容易在某一阶段集中爆发,这是非线性特性在银行业资产质量上的体现。2013年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净新增已经比较明显,已经出现不良贷款额和不良率双上升的局面。2014年,银行业将继续面临宏观经济景气度下降和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的冲击,这些风险因素可能会在特定的区域和行业集中爆发,并使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面临反弹压力,风险管理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这要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高度重视资产质量的潜在隐忧,在授信管理等业务管理上狠下大功夫,强化风险管理措施,优化贷款区域结构和客户结构,加强授权管理、限额管理和抵押担保管理,做好风险缓释和处置,落实各业务领域的风险防范,尽力拒风险于千里之外。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