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2P网贷对银行信贷利息多重效应分析

2021-04-02徐冯璐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P2P网贷利息收入差异化

徐冯璐

摘  要: 近年来,P2P网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我国银行业存贷业务和利息收入构成挑战。详细比较了P2P网贷与银行借贷的功能、特点和优劣,并结合不同银行类型的特质,探究了P2P网贷的竞争效应、信息脱媒效应和学习、合作效应,发现这些效应在不同类型的银行中存在显著差异。为此,不同银行应差异化地取长补短,做强做新传统借贷业务,并与P2P网贷适度分化,保持利息收入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 P2P网贷  利息收入  多重效应  差异化

一、引言

2005年英国公司Zopa创立了P2P网贷模式,随后在欧美国家兴起。2007年,第一家P2P网贷公司“拍拍贷”在我国成立,此后,这类公司迅速发展壮大。信而富、拍拍贷及和信贷接连3家平台成功赴美上市数据来源:根据网贷之家《2017年P2P网贷行业年报》。。P2P网贷是不同于银行传统信贷的新型借贷模式,其产生与迅猛发展内生于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型企业融资需求逐步降低并逐步转向资本市场,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农户快速发展,融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同时,个人追求品质生活和管理财富的欲望越来越强,个人消费和投资成为拉动内需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传统银行借贷模式繁流程、严审批,管理中小微贷款无疑是低效的,无法满足中小微客户的资金需求。此外,近年来存款利息低迷、股票市场动荡、股权融资渠道不畅、房产限购等因素使得社会闲散资金投资理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两多两难”格局,即中小微企业多,融资难;社会闲散资金多,投资难。P2P网贷应用网络数据挖掘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绕过银行,直接撮合借贷双方,降低了交易成本,便捷了业务流程,扩大客户范围,也有效地缓解了“两多两难”借贷摩擦。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受机制体制的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缓慢,银行体系则非常发达强势,实体经济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很强。截至2019年7月末,银行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实体经济融资总额的689%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数据。。因此,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导,在国民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存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主营业务,利息收入是其主要的利润来源,截止2019年末,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比仍高达7735%数据来源:根据银监会网站数据。。可见,银行业务虽然日趋多样,但传统存贷业务仍然是其最核心的业务,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稳健发展,而且对传导央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信用规模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都有重要意义。P2P网贷是继银行传统信贷之后的全新业态,其发展速度极快,直逼银行主营业务,令人不禁引发一系列思考:P2P网贷与银行借贷有哪些区别,能否替代?P2P网贷影响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内在机理是什么?影响效应是单一的还是多重的,影响程度如何?在我国,不同类型银行在资产规模、客户基数、资源约束、运营模式等方面迥然不同(刘莉亚,2014)\[1\],P2P网贷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响差异有多大?不同类型银行面对P2P网贷该如何调整转型,如何建立异质化协同合作机制?研究由此展开。

现有研究存在几点欠缺:(1)探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关系的多,即便涉及P2P网贷和银行借贷,论述也多是点到为止;专门深入研究P2P网贷与银行借贷关系的少。(2)将银行传统信贷与P2P网贷进行比较,分析如何基于各自比较优势进行分化发展的少。(3)针对银行整体的研究多,针对不同类型银行的异质性分析少。(4)对策建议重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轻利息收入业务,缺乏专门针对银行如何做精做深传统信贷业务、增加利息收入的对策。

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力求有如下创新:在理论层面,详细比较了P2P网贷与银行传统借贷的核心功能、特点和优劣,基于比较提出P2P影响的多重效应;而且,结合不同银行类型的特质,分类型探究P2P网贷影响的效应和程度。在对策建议层面,着眼于商业银行如何取P2P之长补银行信贷之短,做强做新传统信贷业务,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优势,与P2P网贷适度分化,保持利息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P2P网贷与商业银行信贷特点及优势比较

(一)发展历史和市场地位相差大

银行传统借贷业务历史悠久,体系完备成熟,是金融市场的主导,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信用创造和货币政策传导,尤其在中国,社会对银行体系借贷的依赖度很高。银行具有资产和资本实力,配备优质的人才和先进设施技术,网点众多,客户资源丰富,在市场上处于绝对强势,而且规范稳健经营,有严格的法律法规保护和监管,信誉高。P2P网贷出现时间不长,还处于发展摸索的初期,经营模式、产品开发以及风控管理等方面都在不断完善中,尽管发展速度很快,但市场地位和信誉度上根本无法和银行相比。

(二)业务机理及盈利方式不同

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机构,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赚取存贷利差收益,并承担贷款风险,保证存款人的资金安全和收益。银行信誉度高,存款资金成本较低,贷款利息也较低,对于借款人来说融资负担小。P2P网贷是信息中介机构,为投融资双方提供信息服务,以服务费为盈利来源,不需要承担投资人的风险,也不需要动用自身资金。因此,P2P网贷投资人承担的风险大,投资资金成本较高,贷款利率也较高,借款人的债务负担重。

(三)风险管控方式有别

银行有良好的风險管控意识,具备成熟的信贷风控和管理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信用风险评估的主要标的除信用记录外,更多地侧重于土地、房屋等物质资产和公司信誉状况等指标,缓释信用风险的机制多数都是抵押、质押和担保(莫易娴,2014)\[4\]。从理论上讲,P2P网贷用新技术手段获取海量信息,更加灵活准确识别和评估客户风险,实现科学风险管理,快捷高效。然而,现实中,作为新兴行业,P2P网贷经营者风险管理意识和经验不足,对客户的风险甄别以及风险对冲机制未有效建立起来(吴晓求,2014)\[5\],风控能力较弱。同时,外部征信环境不健全也加大了P2P网贷的风险。

(四)信贷产品及客户存在差异

银行擅长通过金融工程技术和法律手段设计复杂的信贷契约关系,研发多元化的信用产品,强调现金流、风险和收益三者转换和匹配,实现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善于经营规模资产,善于处理风险多样、相对复杂或个性化的信贷需求。因此,其主要市场集中于大企业、大项目和优质的个人客户。事实上,在我国银行贷款余额中,大中型企业或高端个人客户仍占据较大比例。即使是小微贷款,单笔金额也多在50万元以上,远远高于互联网平台上10万元以下的平均贷款金额(交通银行课题组,2015)\[9\]。P2P网贷额度小、分散、流动性大,同质性大,大部分用于临时资金周转、平滑消费、启动投资项目或其他债务整合等(韩斯玥等,2014)\[15\],风险种类较单一。因此,P2P网贷多采用针对小微客户的简单、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却缺乏处理个性化、专业性强的复杂业务的经验和能力。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最大的优势在于雄厚的资金实力、高度的专业性、强大完善的风控体系、垄断市场的地位等,因此,善于经营规模化资产、应对个性化需求。然而,银行传统借贷方式管理小额贷款效率低、成本高,长期以来,对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贷款明显不足(韩斯玥,2014)\[15\]。P2P网贷最大的优势在于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优势,优化交易条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借贷资金交换和匹配的效率,拓展了借贷可能性边界,使金融更普惠化。然而,我国P2P网贷尚处于发展初始阶段,理论意义上信息技术优势还未真正形成,业务专业性不强,风险防控能力薄弱,因此,其适合处理“简单化、标准化、小微化”的借贷需求。

三、P2P网贷影响银行利息收入的三重效应

由于P2P网贷与银行借贷各自的优劣势,他们之间存在三重效应,即竞争效应、信息脱媒效应与学习合作效应。三种效应在方向、程度和时滞上不一样,导致影响的复杂性。

(一)竞争效应

P2P网贷依托网络信息科技优势,低成本、高效率地执行信贷核心功能,扩大了客户范围,势必会冲击传统银行借贷。资金供求双方可以绕开银行,直接通过P2P网贷理财和融资,出现“借贷脱媒”。银行存款减少,为吸引存款增加存款利息;贷款减少,为吸引贷款减少贷款利息。银行存贷业务运作机理和P2P网贷不同,前者不具备成本优势,价格竞争和业务量的缩减会导致银行利息收入下滑。随着P2P网贷的发展,其服务更加复杂化、全面化、专业化,所从事的业务将越来越多地与银行产生交叉和竞争(韩斯玥等,2014)\[15\]。因此,竞争效应对银行利息收入有负向影响。

(二)信息脱媒效应

P2P网贷割裂了银行与众多企业和个人的联系,银行因此失去了大量具有价值的客户信息和交易记录,使之失去完整性姜建清,“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银行不变革就被淘汰”,2013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讲话。。银行是经营“数据”的企业,触及客户金融需求有关的数据对于银行来说至关重要。银行凭此分析客户借贷行为、规划借贷契约、设计借贷产品。这些数据脱媒,无疑会使银行丧失信息管理的主动性,信用中介的功能也会受到重大冲击。因此,数据脱媒效应对银行利息收入有负向影响。

(三)学习、合作效应

P2P网贷有互联网信息技术、线上大数据、一套有效的小额信贷管理方法和可观的信贷长尾市场客户。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P2P网贷合作,学习利用其优势,并与自身优势相结合,从而实现借贷模式改良和效益提升。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原有客户的忠诚度,还可以建立更广的市场基础和信誉度,为银行创造更多收入来源。事实上,已有不少商业银行积极发展网上业务,推出网上银行、直销银行。还有部分商业银行直接开展P2P网贷业務(沈悦、郭品,2015)\[4\]。不仅如此,在学习合作过程中,P2P网贷体现出的开放、共享和普惠的精神也会改变商业银行原有相对自我的信贷经营理念。由重大项目、重大客户到“普惠亲民”、注重客户体验,这样势必会提升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质量,为银行赢得更多收入。因此,学习合作效应对银行利息收入有正向影响。

三重效应不是同时出现的,一般来说,先有竞争效应和数据脱媒效应,有竞争有危机才会有动力去学习借鉴,合作共赢是学习借鉴的更优化方式。另外,竞争效应和数据脱媒效应会很快体现出来,而学习合作效应对银行利息收入的影响相对迟缓。知识吸收利用、彼此对接和协调等等到最后转化为收益需要时间。再次,竞争效应和数据脱媒效应取决于外在因素,带有客观性;而学习合作效应更多取决于内在因素,受意愿和能力两方面影响。银行学习合作意愿越强、动力越足,效应就越明显;另一方面,银行学习合作的各种条件资源越充足,能力越强,效应就越明显。

四、P2P网贷对不同类型银行影响的分类讨论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分为国有商业银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四大类型。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在资源约束、产权结构、经营模式等方面差别很大。P2P网贷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影响也不尽相同(Karen Furst等,2002)\[16\]。

(一)国有商业银行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成立时间早,享受政府各项优惠和扶持,长期以来都处于市场的垄断地位;资产规模、客户基数遥遥领先;各种资源丰厚,拥有现代化的金融管理体系、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支持。其客户主要集中于大型国有企业、民营龙头企业以及高端私人客户,规模以上的成熟大项目居多(刘忠璐、林章悦,2016)\[17\],因此,与P2P网贷市场不在一个层面上,没有实质性的竞争效应和数据脱媒效应。此外,国有银行拥有的规模资源优势,有实力借鉴P2P的新技术提升信贷服务功能,P2P网贷对国有商业银行利息收入总体具有积极意义。

(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

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很少受惠于国家扶持,市场地位、资产规模、机构和人员等方面还无法和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但股份制银行产权明晰、自负盈亏、治理结构合理、市场化经营模式使其有更强的效率意识和竞争意识。股份制银行善于找准自身定位规划经营战略、灵活应变,而且在经营上比国有银行更重视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刘莉亚等,2014)\[1\]。P2P网贷会分流掉股份制商业银行原有客户,同时使之流失重要的客户信息和交易记录,产生竞争效应和数据脱媒效应。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对于国有银行而言,体制机制灵活、求变求新;相对于城商行和农商行而言,更具有资源优势,因此,其学习借鉴P2P创新模式、谋求合作共赢的意愿和能力都较强。例如为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快速生长,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拓展网上业务,线上直销银行锋芒初现,各类“宝宝”产品应运而生,更有以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银行率先涉足网络贷款业务(杨小波,2015)\[18\]。然而,知识、技术、观念的吸收利用,从不完善到完善需要时间。短期来看,P2P网贷会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息收入产生冲击,但长期来看,会倒逼其赋能数字金融,带来更多的利息收入。

(四)城市商业银行

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依托地缘优势和客户资源,资本实力大幅增强,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盈利能力迅速提升,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城商行的目标客户是地方中小微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家庭,这与P2P网贷的主要客户对象有很高的重合度。因此,P2P网贷对城商行的竞争效应和数据脱媒效应非常明显。然而,城商行虽然机制灵活、善于开拓应变,但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局限于地方,存在资源劣势,这会阻碍学习和合作效应。城商行学习借鉴P2P网贷新模式的能力较弱、速度较慢,两者合作共赢的协同关系建立更需要时间。因此,在现阶段,P2P网贷对于城商行信贷业务的竞争效应和数据脱媒效应大于学习合作效应,对其信贷利息收入有负向影响。

(五)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由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而来,除了追求盈利最大化,作为农村地区的主要金融机构,还肩负服务“三农”的重任。农商行业务地域范围很小,主要客户是当地农户、农村工商企业、农业经济组织以及农村学生等,信息容易搜集和识别、借贷需求便于匹配。而且,经过多年的经营,农商行已经积累了扎实的客户基础以及处理风险较大的涉农贷款经验,使信用支农更有针对性。然而,P2P网贷在农村的信息优势不明显。目前,农村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科技方面落后。据统计,2018年底,农村宽带接入用户7454万家,仅占了全国互联网宽带用户的25%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网贷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都较低,相比陌生的网贷,大部分农业企业和农户更愿意依赖扎根乡土的“草根银行”解决资金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农户信息没有进入征信系统,信息不透明和信用信息缺乏导致信任危机和风险聚集。而且,“三农”业务具有非标准化、农业周期长、资产抵押物不足等问题,给P2P平台业务开拓带来难度。因此,P2P网贷在农村的社会认识度、参与度和普惠度都不高。农村融资需求更倾向于农商行,而不是网络。虽然如此,还是有一些先立先行的农业企业和农户会尝试着用网贷来筹资,并造成示范作用。截至2017年末,以农村金融为重要业务或撮合涉农贷款金额在千万人民币以上的仍在正常运营的P2P网贷平台有131家。数据来源:根据“网贷之家”。农商行会因为P2P网贷流失部分客户,造成一定竞争效应和数据脱媒效应。但是,现阶段,P2P网贷对农商行借贷的竞争效应和数据脱媒效应不大。另外,农商行总体规模小,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实力薄弱,学习借鉴P2P网贷技术以及开展合作的条件不足;加上政策任务较重,存在“预算软约束”,在新业务拓展方面缺乏动力,学习和合作效应不强。因此,目前来看,P2P网贷对农商行利息收入的影响不明显。

五、建议

首先,银行利息收入业务应立足优势,扬长避短,提升竞争力。一方面要扬长,发挥银行规范健全的风控体系和线下熟人资源优势,防御利用新技术后引起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系统性风险以及资金流向监管缺位等问题。此外,银行还应以自身专业化资产管理和风险定价能力赋予中小微借贷更深刻的业务和技术内涵,创新信贷设计,提供更专业化、综合化、多样化的中小微借贷产品。另一方面要避短,学习借鉴网络技术来补足传统信贷模式的短板,推进利息收入业务线上化,在“轻资产”方面实现突破。未来,商业银行需要将借鉴P2P网贷的重心放在如何以更低成本,提供更有效率的信贷服务上:如利用大数据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改进线上信贷审核技术,推进线上信贷产品标准化,降低信贷项目开发与定价成本,压缩庞大的分支机构与人员编制等。

其次,不同类型银行需要找准目标市场,差异化经营,创新与P2P网贷个性化合作模式。如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品牌声誉、规范管理、人才技术、资金及规模优势,打造全国性的专业化、综合化、规模化的一条龙投融资平台,引领P2P业务的合规集中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具有特色化的经营模式,又有发展直销银行等线上金融业务的丰富经验,风控能力也较强(刘忠璐,2016)\[17\],可以结合自身传统业务的经营特点和优势,专注于细分的长尾市场,如消费贷、供应链贷、金融产品收益权贷等参阅《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发展報告》,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探索和积累基于资产类别的风控经验,实现信贷管理的特色化和规模化,提升业务效率;城商行根植于地方,可以利用线下地缘优势、丰富的小微信贷经验和高效获取私有信息能力,与P2P合作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有效监控借贷双方和资金流向,更精准地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农商行可以通过与农业电商平台或“三农”服务商合作,以其积累的数据与P2P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以“三农”为核心的农业信用风控模型和农业网络信贷模式,为农业全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投融资服务,做强传统的特色支农信贷。

第三,未来,银行与P2P网贷应逐步分化。P2P网贷和银行借贷是完全不同的授信模式,优势及擅长的领域不同。银行通过学习与合作,业务模式和经营效率得以升级和提高。在此基础上,银行应该基于自身优势与P2P网贷业务进行分化。一方面,我国企业的99%是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莫易娴,2014)\[3\],未来他们投融资需求将不断扩大,涉及更专业化、复杂化、个性化、体验式的项目,而这正是银行的经营长项;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需要资金支持实业发展,对利息较敏感,而银行安全可靠,借款利息低,是其谋求建设资金的理想之选。因此,银行可专注于中小微企业投融资业务,主要提供生产性、建设性资金,如供应链融资,同时应创新产品设计,开发多元化、特色化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确保利息收入的同时切实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而P2P网贷可以专注于某类风险单一、高同质化的简单微贷服务,采用标准化和便捷化的线上流程,以个体户、个人为主要市场,主要提供临时应急资金、消费性资金等。

参考文献:

\[1\][ZK(#]刘莉亚等中国银行业净息差与非利息收入的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14(7):110-124

\[2\]Claessens,Stijn,Glaessner,T,and Klingebiel,DElectronic Finance: Reshaping the Financial Landscape Around the World\[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2,22(1-2):29-61

\[3\]莫易娴互联网时代金融业的发展格局\[J\]财经科学,2014(4):1-9

\[4\]沈悦,郭品互联网金融、技术溢出与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J\]金融研究,2015(3):160-175

\[5\]吴晓求中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J\]财贸经济,2014(1):14-23

\[6\]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2015(2):5-15

\[7\]王国刚,张扬互联网金融之辨析\[J\]财贸经济,2015(1):5-16

\[8\]雷舰商业银行开展P2P网贷业务的模式与实践路径\[J\]新金融,2018(7):40-44

\[9\]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P2P网贷全景透视与银行对策研究\[J\]新金融,2015(10):53-58[ZK)]

\[10\][ZK(#]侯晓商业银行参与P2P网贷业务情况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5(2):53-54

\[11\]张晓玫,梁洪,卢露网络借贷中信息不对称缓解机制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2):64-80

\[12\]Larrimore,L,Li Jiang, and Larrimore,JPeer to peer lend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features,trust-worthiness,and persuation success\[J\]Journal of Applied Communication Research,2011(2):111-124

\[13\]Magee,Jack RPeer-to-peer len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J\]North Carolina School Banking Institute Journal,2011(15):139

\[14\]谢平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J\]金融研究,2015(8):1-12

\[15\]韩斯玥等国际P2P行业发展趋势与商业银行未来发展\[J\]金融论坛,2014(3):23-27

\[16\]Furst,Karen,Lang,WW,and Nolle,DEInternet Bank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2,22(1-2):95-117

\[17\]刘忠璐,林章悦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6(9):61-72

\[18\]杨小波城市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构建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博士博士学位论文,2015:1-165

\[19\]张兵,桑宇,虞晨阳商业银行净利差的短期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4(3):139-143

\[20\]王瑞雪,張桥云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化——基于我国上市银行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6(2):50-59

\[21\]钱仁汉,解红,田英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情况分析\[J\]华北金融,2016(11):35-38

\[22\]姜琪中国P2P网贷平台效率差异及成交量影响因素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6):60-77

\[23\]王欢,郭建强利率市场化、非利息收入与银行净利差\[J\]金融论坛,2014(8):3-12

\[24\]赵胜民,刘笑天互联网金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吗\[J\]当代财经,2018(2):49-61

\[25\]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6\]白仲林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7\]张正平,胡夏露P2P网络借贷:国际发展与中国实践\[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2):87-94

\[28\]郑志丹,项慧玲市场竞争对商业银行净息差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6(8):43-49

\[29\]朱卫东,陈龙中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影响因素比较分析\[J\]金融论坛,2013(7):34-39[ZK)]

猜你喜欢

P2P网贷利息收入差异化
广西JG集团绩效考核现状及评析
新时代下财税体制改革对金融企业的影响
企业间资金往来的涉税思考
大型企业集团差异化管控模式探索与研究
县域农村配电网规划建设现状典型性分析
新规视角下P2P网贷的监管剖析与研究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P2P全方位风险管控模式初探
中外电视广告差异化表达方式
营改增与债券税收及科目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