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旅游文献综述

2014-06-01李泽锋贾红乾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边境旅游研究

李泽锋,贾红乾

(1.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00)

边疆旅游文献综述

李泽锋1,贾红乾2

(1.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00)

边疆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域,随着旅游活动的深入,边疆旅游以及开始被很多学者所关注。文章通过对边疆旅游文献的梳理、归纳、总结,从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两个角度,将已有学者的研究概括为6个方面:边疆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规划、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边疆旅游运营模式、边疆旅游区域发展、边疆旅游区域合作以及边疆旅游市场。并对这6个方面的已有研究进行分析概括。以期通过对边疆旅游已有的研究进行综述来为日后此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支撑。

边疆;边境;边疆旅游;文献综述

一 前言

边疆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遗存,奇异的民族风情以及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等因素,而成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地方,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到那里进行观光旅游。同时,相对于内地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而言,边疆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背景,传统的历史因素,以及多元化的民族构成,使得其旅游研究更加复杂化。因此,对于边疆地区的旅游问题也为很多学者所关注。

本文对于已有的边疆旅游研究进行梳理,并归纳为六个方面:边疆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规划、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边疆旅游运营模式、边疆旅游区域发展、边疆旅游区域合作以及边疆旅游市场。具体见图1。

图1 边疆旅游文献分析图

二 边疆旅游产品的规划和开发

边疆旅游产品的规划和开发是众多学者所关注的部分,学者们通过对边疆丰富旅游资源的挖掘,提出塑造出符合大众需求的旅游产品的合理建议。

90年代初期,Dallen J Timothy就意识发展边疆地区旅游的重要性,光就边境上而言,吸引物就包括分界线、边界公园、纪念碑和一些自然奇迹等,具有很强的吸引游客的功能,因此他认为发展旅游业对边疆地区来说也很重要(Chris Ryan,谷慧敏2010)。孙雪岩(2012)结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昼看三国界,夜闻异国情”的边寨风光和浓郁的朝鲜族民族风情,分析了其和朝鲜半岛的跨境的民族性特点,提出可以开发民俗文化怀旧旅游,历史遗址“红色”旅游,保健旅游,长白山自然风景游等项目来保持对韩国游客的吸引。周彬,钟林生等(2013)在分析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俄界江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其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策略:打造边境旅游、邮轮旅游、冰雪旅游、文化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徐淑梅,李圆慧,王亚丰(2012)在具体分析了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旅游资源优势,提出具体建议,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主要集中于对边境旅游、自然生态旅游、冰雪旅游、文化旅游等产品的开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五区-四轴”的旅游空间布局。王付建(2011)通过对延边地区旅游资源的分析,认为今后应重点开发朝鲜族风情、长白山文化、边境文化、渤海国文化、宗教文化和近代革命历史文化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优势突出的文化旅游产品。

对于边疆旅游产品的规划和开发而言,边境的很多地区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还没有被很好的开发利用,所以学者们对边疆旅游产品规划和开发的探讨对边疆旅游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 旅游目的地社会化影响

边疆地区由于和内地在地理上的分割问题,很多都保持着其独有的历史文化传统,这是一种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随着旅游的发展、游客的进入,给当地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带去了一定的冲击。Li Yang,Geoffrey Wall(2009)通过对云南西双版纳案例区的研究与实证研究,分析与民族旅游相关的社会化问题,提出一个用四个主要利益相关者群体来评价的框架:政府,旅游企业,少数民族居民和游客。并认为旅游的发展会给当地边疆社区居民带来焦虑感,这种焦虑感很难被消除,但是这可以被管理控制。而Adi Weidenfeld(2013)则从旅游对边疆旅游目的地的正面影响来看。他首先指出旅游对边境地区创新的促进很多时候被忽视了,在调查了游客在边境地区的流动对知识的传递和创新的扩散的影响后,提出了一个概念框架:移动率、连通性、国际化、社会文化的相似性、管理的规模。最后指出,旅游能够促进边疆旅游目的地的创新。我国学者对唐雪琼,朱竑(2010)以撒尼、傣和哈尼三个父权制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通过曼春满、曼乍与曼嘎俭村、五棵树与月湖村、箐口和大鱼塘村为案例地调查得出,旅游发展对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妇女社会性别观念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旅游带来的社会文化的交融,少数民族妇女主体意识和自立能力的增强,不断建构起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性别观念。孙九霞(2011)研究发现边疆地区发展旅游业在提高其经济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和缓地改变着边疆族群的自我认知。旅游所带来的边疆与内地主体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实现当地边疆地区的“去边缘化”。

四 边疆旅游运营模式研究

在边疆旅游问题上,有些学者着重关注旅游的运营模式问题,探索一个有效的旅游发展的运营方案,为其他边疆地区的旅游提供借鉴。李庆雷(2009)在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旅游研究中提出,其应该推进旅游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践。周灿(2009)通过以德宏州旅游为例,在分析旅游发展背景条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德宏旅游发展模式”,其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立足于现实来谋划未来;立足于自身优势来开发产品;立足于自己的劣势来寻求突围之路;立足于本土文化来发展现代旅游产业;立足于整个区域的社会进步来规划旅游业的发展。王燕华(2010)以黑龙江省萝北县为例,提出了生态农业旅游模式。其指出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应该依托独特的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是促进边境地区繁荣,通过对萝北县开发生态农业旅游进行实证研究,提出该县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策略。王丹彤,明庆忠,王峰(2012)从旅游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辅,强调社区参与的多元化网络治理模式,并针对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和社区不同的参与者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和措施,以保证旅游者的安全,实现云南边境地区旅游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崔莹(2010)研究和探讨黑龙江边境旅游开发优势、发展现状以及战略构想,提出边境旅游空间发展模式:“一心凝聚”,“三极拉动”,“三线展布”。

五 旅游影响下的边疆区域发展

旅游对于边疆区域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从整体上的战略高度来考虑,着眼于旅游影响下的整个区域的全盘规划和发展;其次是就某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对于此区域的发展给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边疆旅游的区域发展的战略研究

有些学者通过对边疆区域的资源环境分析,提出边疆旅游发展的战略,从整体上把握和发展当地的旅游经济。李果、杨嘉琳(2011)从边疆旅游业的区域优势分析出发,探索了边疆旅游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提出了围绕民族体育、北方冰雪、草原美食等参与旅游的新战略。付景保(2013)在研究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并据此提出了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李庆雷(2011)认为国际化战略是边疆民族地区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产业创新是旅游业国际化的重要保证。姜晓娜(2010)通过对黑龙江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的分析,认为黑龙江省发展边境旅游的战略选择应为市场定位战略,国际合作战略,旅游促销战略,联动发展战略。

(二)边疆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

学者们通过对某些案例的分析研究,提出与该区域相对应的旅游策略。Alon Gelbman,Dallen J. Timothy(2011)指出虽然边境地区是在两种文化、两个经济体之间的,似乎是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之下,但是对于旅游而言也隐含着很多经济发展的机会。其通过对Belgian Baarle-Hertog and Dutch Baarle-Nassau 的案例研究,设计出了一个对于飞地类边境地区的旅游发展策略模型,主要包括物理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通过此来提出合理的区域发展策略。石美玉(2009)认为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扩张是一种不可抗拒之势,我们必须广泛实行开放政策,联合营销将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国边境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李英花,崔哲浩(2011)调查图们江区域旅游资源和边境旅游的合作现状,认为应该:减少游客通关手续,实行签证互认制度;建立图们江区域旅游合作交流的旅游信息平台;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开发新的旅游路线;建立有效的图们江区域旅游合作机构;打造共同的旅游目的地。姜太芹(2012)通过边疆古镇和顺古镇为案例进行研究,对边境古镇的地域特征、建筑风格、民风民俗等进行一一解读,并对其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边境古镇旅游开发的策略构想。肖扬,马艺芳(2009)通过对广西—越南边境旅游的资源、时机等优势,得出要更好地发展广西—越南边境旅游,应拓展广西—越南边境旅游线路范围;凸显广西—越南边境、文化两大特色;强化口岸旅游购物特征;构筑边境旅游休闲度假地;重视第三国游客市场。

六 边疆旅游的区域合作问题

边疆旅游由于其处于与邻国接壤的地区,因此也更加的需要其通过不同国家的边疆地区或者与周围边疆地区的合作才能更好的开展旅游。区域旅游合作指在合作区域内,围绕着旅游者的空间流动,合作各方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资本、劳动力、物资和信息等要素的空间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张英,张焱,2010)。

Timothy(1999)以美国和加拿大边境的三个跨界公园为例,建立旅游资源的跨界合作管理模式,强调管理框架、基础设施开发、人力资源、资源保护、促销、跨界合约之间的协调。Lovelock等(2006)建立了基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M-M-M”)的跨界合作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认为每个层面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微观因子反映个体因素,包括当地社区、景区管理者、经营者的价值观、专业知识背景、个性特征以及对景区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感知、态度和行为;中观因子包括组织因素、制度因素、区位因素;宏观因子是指国家或区域性政策,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可持续发展战略、合作模式等。Gelbman(2008)剖析了以色列和埃及、约旦、叙利亚、巴勒斯坦的边境旅游的冲突机制和解决途径。

薛佳,孙根年(2010)依据2004~2007年统计数据,发现周边国家居民对邻近的沿边省区具有较高的游客亲景度。因此建议将我国大陆沿边省区划分为4个边界旅游合作区,为沿边各省区与周边国家跨国区域旅游合作提供平台。王辉(2012)以新疆为例,探讨了边境口岸旅游合作的内在机理,分析了新疆口岸旅游合作时空格局的基本特征和在地域空间结构,探讨了新疆口岸跨国旅游合作的总体机制与实现途径。普拉提•莫合塔尔,海米提•依米提(2009)基于新疆边境旅游现状以及中亚国家旅游业概况,从旅游合作的意义出发,分析了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之间旅游合作的优势条件,并提出了推动中国新疆与中亚地区旅游合作的模式和对策。图登克珠,刘雅静(2010)从中尼边境旅游合作的发展趋势入手,提出中尼边境“珠峰跨国旅游区”的负责任旅游合作发展模式。黄华(2012)认为边疆省区要以内地为依托,把旅游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旅游经济合作和与内地的旅游产业对接,构建周边旅游经济圈。郭舒,丁培毅,曹宁(2008)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提出了一个跨界组织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OSL模型,用以描述跨界旅游目的地建立组织间合作关系的过程与动力机制。

七 边疆旅游市场

对边疆旅游市场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的:旅游产品需求方:游客;旅游产品供给方:旅游资源研究;整体旅游市场的研究。

(一)旅游产品需求:游客

对于边疆旅游的游客市场方面的研究是比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客源的结构、游客的态度、偏好等方面。如Dallen J Timothy和 Cevat Tosun(2003)在对美国和加拿大边境地区游客感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边界往往成为旅游活动的障碍,特别是心理障碍,护照的办理、边境机构的繁杂、缺乏信息等7边境地区会造成主观的障碍。Jingjing Yang,Chris Ryan,Lingyun Zhang(2013)通过对650份数据的调查,对汉族游客在台湾Tuva minority of Kanas Scenic Area进行部落旅游进行分析,指出虽然Tuva and their Kazakh neighbours在努力的进行目的地形象塑造,但是只有11%的游客对当地民族文化感兴趣。Jennifer H.Laing,Geoffrey I.Crouch(2011)作者通过37位参与者的访谈和50份旅游者类型的材料记录,分析了他们的旅游动机,认为“发现之旅”有可能是边疆旅游的真正动机和目的。

姜晓娜(2010),刘颖(2008)在自己的研究中分别运用数据统计研究的方法对黑龙江的游客的特征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马燕(2011)分析了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2001至2007年的分布情况;利用波士顿矩阵法,建立了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及目的地市场竞争态模型,得出了各市场在入境旅游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与态势,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孙美玉(2013)从客源市场结构,游客行为特征和旅游效果这三方面出发,分析对赴俄边境旅游的客源市场结构和游客行为,指出加强旅游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加大宣传力度以及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是今后图们江边境旅游应当努力的重点。

(二)旅游产品供给:旅游资源

在边疆旅游资源的研究中,很多学者通过对边疆旅游资源的详细探讨,分析这些旅游资源的优势。Dallen J Timothy(1995)研究指出虽然入境手续等通常视为各种障碍从而增加旅游目的地的距离感。但是边境上的资源和环境景观还是吸引很多游客。在边疆上的边界遗迹,边界公园和纪念碑等自然奇观都能吸引游客。文章在最后还介绍了跨境购物,边境赌博,游客中心,飞地等边境特有的旅游活动作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崔广彬(2007)就边疆民族地区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了思考,其认为民俗具有地域性差异、观赏性别具一格、可参与性强、资源的非替代性等特点,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民俗旅游的开发可以保护民族文化和当地的生态环境与资源。车艳竹,孙静(2013)分析了黑河的旅游资源优势,指出黑河是别具北国特色的绿色净土观光带,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多样、独特,景观与人文结合良好,独特性和垄断性旅游资源占整体旅游资源的42%。其对于吸引俄罗斯游客有巨大的潜力。

(三)边疆旅游市场的整体探索

Neelu Seetaram(2012)对澳大利亚的入境游、移民旅游进行实证研究。通过从1980年到2008年15个澳大利亚的主要市场数据的分析,建立了一个动态模型。该解释变量包括收入,价格,替代目的地,机票价格和移民。此实证结果建立了移民和入境旅游的联系。Yingzhi Guo,Samuel Seongseop Kimb,Dallen J. Timothy,Kuo-Ching Wang(2006)研究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旅游流。发现两个了旅游市场之间存在一些旅游合作障碍,包括交通、政治和文化等。作者通过分析在文中提出了政治、交通和文化的方面的策略来增强旅游合作。最后,作者指出旅游业的作用在于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交流沟通与和平。陈永涛,肖洪磊(2013)利用旅游本底趋势线理论,对云南15年来边境旅游入境一日游进行分析,建立了云南省及3个典型州的旅游本底趋势线。赵多平,孙根年,苏建军(2012)本文选取2000-2009年中国陆地边疆省州市相关统计数据,发现旅游资源丰度、区位条件、经贸发展水平、开放度、可进入性等因素是影响边境旅游规模和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边境旅游也遵循距离衰减规律。方世巧,马耀峰,李天顺(2013)依据1980-2011年中国边境9省区入境旅游客流量和旅游收入数据研究表明:中国边境省区入境旅游可分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和加速增长期3个发展阶段;边境9省区入境旅游的增长变化、波动周期大致相同,但相关系数较低;各边境省区入境旅游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通过对边疆旅游研究的回顾和梳理,理清已有的研究内容和思路,为以后的边疆旅游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撑。同时,在现今蓬勃的旅游产业推动下,对边疆旅游已有的研究做综述,这对于以后边疆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将大有裨益。

[1]孙九霞.旅游发展与边疆的去边缘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2):6-11.

[2]Chris Ryan,谷慧敏.旅游目的地竞争力[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3]孙雪岩.发展延边旅游业的思考——以跨界民族为视角[J].旅游学刊,2009,24(6):31-36.

[4]周彬,钟林生等.黑龙江省中俄界江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6):182-188.

[5]徐淑梅,李圆慧,王亚丰.中国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J].地理科学,2012,32(3):336-342.

[6]王付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11.

[7]Li Yang,Geoffrey Wall.Ethnic tourism:A framework and an application[J].Tourism Management,2009(30):559-570.

[8]Adi Weidenfeld.Tourism and Cross Border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3(42):191-213.

[9]唐雪琼,朱竑.旅游发展对云南世居父权制少数民族妇女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基于撒尼、傣和哈尼三民族案例的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2010(1):123-128.

[10]李庆雷.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与对策研究——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9,27(3):28-32.

[11]周灿.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与探索,2009(7):151-154.

[12]王燕华.边境地区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实证研究——以黑龙江省萝北县为例[J].农业考古,2010(3):257-260.

[13]王丹彤,明庆忠,王峰.云南边境旅游安全治理模式与对策研究[J].旅游论坛,2012,5(1):64-70.

[14]崔莹.基于国家战略视角的黑龙江边境旅游发展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4):47-50.

[15]张英,张焱.西部边疆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研究初探:以澜沧江—嵋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为例[C].边境发展中国论坛,2010.

[16]薛佳,孙根年.周边国家到我国沿边省区入境旅游的O-D对接关系[J].旅游学刊,2010,25(4):39-44.

[17]Gelbman A.Border tourism in Israel:conflict,peace,fear and hope[J].Tourism Geographies,2008,10(2):193-213.

[18]Lovelock B,Boyd S.Impediments to a cross-border collaborative model of destination management in the Catlins,New Zealand [J].Tourism Geographies,2006,8(2):143-161.

[19]Timothy DJ.Cross-border partnership in tourism resource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parks along the US-Canada border [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1999,7(4):182-205.

[20]王辉.边境口岸跨国旅游合作机理研究——以新疆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8):1388-1394.

[21]普拉提•莫合塔尔,海米提•依米提.我国西部边境的跨国旅游合作研究——以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旅游合作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1):136-142.

[22]图登克珠,刘雅静.中尼边境负责任旅游合作开发与展望——以西藏日喀则地区樟木镇为[J].西藏大学学报,2010, 25(1):12-18.

[23]黄华.边疆省区构建周边旅游经济圈研究[C].中国地理学会年会,2012.

[24]郭舒,丁培毅,曹宁.边界旅游中的跨界组织间合作行为研究[J].旅游学刊,2008,23(7):62-66.

[25]李果,杨嘉琳.边疆旅游的区域优势及战略发展[J].中国商贸,2011(3):175-177.

[26]付景保.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选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3):127-131.

[27]李庆雷.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国际化与产业创新路径——兼议桥头堡建设背景下西双版纳旅游产业发展战略[J].重庆文理师范学院学报,2011,30(5):53-58.

[28]姜晓娜.黑龙江省边境旅游发展探析[D].开封:河南大学,2010. [29]Alon Gelbman,Dallen J. Timothy.Border Complexity,Tourism and International Exclaves:A Case Stud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1,38(1):110-131.

[30]石美玉.联合营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边境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J].旅游学刊,2009,24(7):9-10.

[31]李英花,崔哲浩.图们江区域边境旅游合作的现状与展望[J].延边大学学报,2011,44(3):32-36.

[32]肖扬,马艺芳.广西—越南边境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边境经济与文化,2009(7):7-8.

[33]Dallen J Timothy,Cevat Tosun.Tourists' perceptions of the Canada -USA border as a barrier to tourism at the International Peace Garden[J].Tourism Management,2003,24(4):411-421.

[34]Jingjing Yang,Chris Ryan,Lingyun Zhang.Ethnic minority tourism in China e Han perspectives of Tuva figures in a landscape[J].Tourism Management,2013(36):45-56.

[35]Jennifer H. Laing,Geoffrey I.Crouch,Frontier Tourism Retracing Mythic Journey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1,38(4): 1516-1534.

[36]刘颖.黑龙江省边境旅游的发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37]马燕.新疆入境旅游市场分析与对策建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5):172-176.

[38]孙美玉.图们江区域边境旅游客源结构与游客行为研究—以赴俄中国游客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2013,46(3):19-26.

[39]Dallen J Timothy.Political boundaries and tourism:borders as tourist attractions[J].Tourism Management,1995,16(7):525-532.

[40]崔广彬.关于民族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民族从论,2007(1):66-71.

[41]车艳竹,孙静.黑河发展对俄边境旅游的优势分析[J].北方经贸,2013(2):107-109.

[42]Neelu Seetaram.Immig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Inbound Tourism: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Australia[J].Tourism Management, 2012(33):1535-1543.

[43]Yingzhi Guo,Samuel Seongseop Kimb,Dallen J.Timothy,Kuo-Ching Wang.Tourism and reconciliation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997-1005.

[44]陈永涛,肖洪磊.基于旅游本底趋势线理论的云南边境旅游发展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4):45-49.

[45]赵多平,孙根年,苏建军.中国边境入境旅游的客流演化态势及其动因分析——三省区的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2012 (5):134-140.

[46]方世巧,马耀峰,李天顺.中国边境省区入境旅游发展的时间同步性与区域响应[J].西部论坛,2013,23(4):48-58.

[责任编辑龙倮贵]

Literature Review of Frontier Tourism

LI Ze-feng,JIA Hong-qian
(1.Institute of management,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China; 2.Hei longjiang university,Ha bing,50000,China)

Frontier region is a area with having rich natural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tourism activities, many scholars have paid attention to the frontier tourism. By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some papers published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have previous research summarized into six aspects from two aspects: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 The six aspects are the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of the frontier tourism products, the influence of tourism destination, operation mode of frontier tourism, the development of frontier tourism region, the frontier tourism regional cooperation as well as the frontier tourism market.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has got a lot of valuable summary, which elementarily provide a firm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work.

frontier;border; frontier tourism; literature review

K825.6

:A

:1008-9128(2014)04-0022-05

2013-10-29

李泽锋(1990—),男,浙江诸暨人,硕士,研究方向:民族地区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边境旅游研究
中尼边境守护营
边境扬威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