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域下大学毕业生心理状况对比研究
2014-06-01陆竞文
陆竞文
(淮北师范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安徽 淮北 235000)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国际爆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毕业生求职雪上加霜。面对就业,大学生出现种种冲突与矛盾,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常常使大学生处于急性或慢性应激状态”[1]。就业心理使个体的身心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发挥着应激的积极效应或消极作用。目前有关大学毕业生和就业心理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集中于团体理论研究,对于男女大学生就业期间身心健康对比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用生态学观点分析与生命有关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2]。本文尝试探讨某大学不同性别大学毕业生就业期间在身心健康状况方面的差异,从生态学视域下梳理不同性别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校大学毕业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1.1 研究组 某大学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15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量,平均年龄为21.8±1.12岁。
1.1.2 对照组 某大学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160名男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量,平均年龄为22.6±1.24岁。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3]。
1.2.2 施测 某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老师给予统一指导语实施测试,保证测试的有效性。对施测结果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由表1可知,总体上看,就业期间男女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10个因子的平均得分未超过2分,可见男女大学生就业期间心理健康状况水平较好。在各因子上,就业期间女大学生得分均比男大学生高,差异非常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男女大学生就业期间SCL-90的差异比较(±s)
SCL-90中,以因子分≥3表示症状中、重度,主要有以下因子:女大学生症状表现为躯体化(1人,占 0.98%)、强迫症状(2人,占 1.96%)、人际敏感(1 人,占 0.98%)、抑郁(3 人,占 2.94%)、焦虑(2 人,占 1.96%)、敌对(2 人,占 1.96%)恐怖(1 人,占0.98%)和精神病性(2 人,占 1.96%),其他(2 人,占1.96%);男大学生症状表现为:人际敏感(3人,占2.6%)、偏执(1 人,0.87%),其他(1 人,0.87%)。
3 讨论与思考
就业选择是学生毕业期间的重要应激事件,就业期间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感受多,可疑有心理问题的大学毕业生多。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大学生。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就业形势严峻,一个岗位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人竞争,社会就业招聘中男女性别又不对等,使女大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失败感增加,更加紧张不安和恐惧,造成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多种症状。就此随机咨询18名女大学生和20名男大学生,15名女大学生对就业招聘中男女性别不对等状况存在不良的心理预期倾向,12名男大学生对就业自我推荐和直接与用人单位交往中较好地展现自我,很少出现紧张心理。
女大学生承受的就业压力更大,受到的应激刺激更多,比男大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如今面临经济挑战,“大学生对于前途的忧虑增大,更加倾向于较安稳的职业,而全球经济形势日趋严峻使此类工作更加难找,女大学生承受力随着经济状况的恶化更加减弱”[4]。女大学生承受繁重的学习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同时,还要独立应付生活事件和肩负对未来的规划等多重应激刺激,造成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水平比男大学生高,出现显著性差异。孙崇勇[5]的研究表明,就业竞争压力大使一些大学生对前途感到渺茫,较少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状态。这些对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4 对策建议
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期间大力开展基于生态学的心理适应培训。
第一,主要采用基于生态学视域的团体辅导游戏形式培养大学毕业生对就业择业的适应能力,包括人际沟通技能、团队协助能力等,通过大学毕业生积极参与一系列团体辅导游戏活动中对他人的总结评述,积极挖掘自身优点,尤其是女生的嫉妒心、猜疑心以及敌对心理基于生态学视域的团体辅导活动中得到提高和调整;通过女生与男生的通力合作,引导女生发现并善于运用周围环境的已有资源缓解就业择业时突发事件中的压力、冲突等情绪体验;通过深刻的男女大学毕业生团体小组体验,增加女生对就业择业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恢复适应环境的自信。
第二,从生态学视域合理运用积极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高校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后,在自我保护的本能驱使下,采取某种方式消除因挫折引起的抑郁、焦虑、困惑等负性的不愉快情绪体验,恢复心理平衡。心理防御机制有消极和积极两种。消极心理防御机制涉及文饰、潜抑、反关等,它们虽有一定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焦虑情绪作用,但是由于具有自欺欺人、退缩逃避倾向,如过多使用,可能引起心理疾病。积极心理防御机制涉及仿同、升华、补偿、幽默等,它们具有自信、乐观、进取倾向,有利于个体战胜挫折。高校大学毕业生受到挫折或处境尴尬时,用幽默方式来化解困境,维护心理平衡,保持心情开朗、愉快,不仅是明智之举,更是显示较高素养。高校大学毕业生将原有嫉妒感升华为不甘落后、奋发进取行为,就业遇到失败把一些历史人物、英雄、楷模作为仿同对象以激励自己奋发进取,既达到心理平衡,又创造积极价值,利己利人。
第三,采用认知领悟疗法,引导大学毕业生通过解释择业心理不适并逐渐改变认知,从生态学视域协助高校大学毕业生减轻或逐渐缓解心理不适症状。
[1]杨黎.大学毕业生焦虑心理分析及对策[J].心理健康教育,2007(11):141-142.
[2]余谋昌.生态文化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83):145-146.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S):31-35.
[4]赵达.学生就业要克服现实与理想的落差[N].光明日报,2009-02-12.
[5]孙崇勇,刘浩强,袁晶.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焦虑及抑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12):1518-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