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牧笔下的池州景观

2014-06-01

池州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九华山清溪杏花村

吴 静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又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建置可追溯至唐武德四年(公元六百二十一年),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任职或游历池州,并在此留下了千古流传的佳作,其中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曾任池州刺史,在其任职期间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以特殊的方式记录了古城池州的风韵。

1 杜牧与池州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为人“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1]5097,虽进士及第,积极参与政事,但晚唐腐败的政治环境却使之才能无法施展,并受到其他官员的排挤。“会昌四年(公元八四四年)九月,杜牧由黄州迁池州刺史”[2]76,“到会昌六年九月迁睦州刺史,在池州整两年”[2]78。在池州任职的两年时间里,杜牧努力致力于地方的治理,向国家进献良策。他在《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中指出“以江淮赋税,国用根本,今有大患,是劫江贼耳”[3]168,希望国家能置备水兵以防江贼。会昌五年,正值池州大旱,杜牧祷告神灵,后果然“甘雨随至,槁然凶岁,化为丰年”[3]203,为此杜牧还于次年作《祭木瓜神文》亲自上山还愿,为民求福。由此可见杜牧对政事仍十分热衷,他的满腔抱负并未就此消褪,但被朝廷外放的遭遇,不免使之感到郁闷。

池州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西汉,隋时称秋浦县。“武德四年,置池州,领秋浦、南陵二县。贞观元年,废池州,以秋浦属宣州。永泰元年,江西观察使李勉,以秋浦去洪州九百里,请复置池州。仍请割青阳、至德二县隶之,又析置石埭县,并从之。后隶宣州。领县四,户一万九千,口八万七千九百六十七”[4]1603。唐代的池州因地处偏远,虽管辖秋浦、青阳、石台、至德四县,但经济并不发达,杜牧由繁华京都外放至这一江东小州,其心情可见一斑。但不得不说此处的青山碧水还是暂时缓解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忧愁,其所到之处遍及池州的名山胜水,留下了许多佳作。这些作品为我们展现了唐代池州的各类景观,便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池州的地方风貌。

2 杜诗中的池州

杜牧所作关于池州的诗文约二十余首,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现据《樊川文集》及地方志统计,这些诗文如表1。

表1 杜牧关于池州诗文

从表1可知,这些作品既有咏赞美景之作,也有借景抒情之文,其中尤以写景之作数量最多,内容涉及到九华山、齐山、秋浦河、清溪河、杏花村等池州的各类景观,它们不仅记录了美景,也记录了诗人心情。

2.1 美丽清溪河

清溪河源于佛教圣地九华山,河流贯穿整个池州城,在古代作为池州的护城河,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全河分上下两个部分,河流沿岸风光绮丽,不少名人都曾游历于此,如李白、苏轼、杨万里等都在此有诗作流传于世。杜牧在此也留下多首诗文,其中《池州清溪》、《鹭鸶》两首诗都是描写河岸优美的风景。《池州清溪》赞道:

弄溪终日到黄昏,照数秋来白发根。何物赖君千遍洗?笔头尘土渐无痕[3]49。

诗的一开头作者便说道自己流连于河边美景而不愿归去,第二句则将河水比喻为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新添的白发。此句一方面描绘了清溪河水的清澈,另一方面也以银发暗示了诗人的忧愁。最后两句则赞扬河畔美景,使自己心情愉悦,文采更为出众。

《鹭鸶》一诗则描绘了水鸟鹭鸶河边捕鱼的景象,捕鱼远去的水鸟消失在山间,犹如梨花飘舞于晚风之中。两首诗一首是清溪河的静态之美,一首是动态之美,所写景致不同,却都为清溪河畔之风貌。

另有两首《春末题池州弄水亭》和《题池州弄水亭》皆作于弄水亭。弄水亭位于城南清溪河畔,在贵池县南通远门外,据传为杜牧所建,取李白“饮弄水中月”之句为名。两首诗均展现了诗人为国效力的远大志向。“趣向人皆异,贤豪莫笑渠”[3]50中透露的人各有志,“不能自勉去,但愧来何暮。故园汉上林,信美非吾土[3]18”中所流露的壮志未酬,无一不表达了诗人虽身陷美景,却仍不忘报效国家。

除了弄水亭,杜牧还于会昌五年,在城南城楼之上制造刻漏,并与当时的名匠王处士商讨,“言及刻漏,因图授之”[3]156。刻漏作为古代的一种计时器,指导着人们的日常作息,杜牧此举大大方便了池州人民的生活,使人们能按时作息,生活有序。

2.2 圣地九华山

九华山为中国四大佛山之一,遍布深沟峡谷、流泉飞瀑,美不胜收,被誉为“江南第一山”。九华山汉称陵阳山,南梁称帻山,盛唐前称九子山。唐天宝年间,李白游历此处,写下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以山有九峰如同莲花,遂易名为九华山。嘉靖《池州府志》记载东晋隆安五年,天竺僧杯渡禅师来山传经布道,创立茅庵,唐开元年间又有高僧入此修行,圆寂后被尊为“金地藏”,故九华山成为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庙宇遍布全山,香火甚旺。杜牧在此留有《郡楼望九华》及《登九峰楼寄张祜》、《九华楼》诗三首,第一首诗云:

凌空瘦骨寒如削,照水清光翠且重。却忆谪仙诗格俊,解吟秀出九芙蓉[5]316。

诗人选取的视角是“遥望”,除从外部突出九华山的高、陡、险的特色外,又特别抓住“倒影”这一别致的景象,既表现出了山的秀丽,而又显示出水的清澈。山水相映是九华山景观的一大优势。后两首则描写了山对面九华楼上的美景,依山傍水,令人倾心。

三首诗虽作于九华山边,却并未突显九华佛山的特征,一是由于会昌年间武帝下令 “大毁佛寺,复僧尼为民”[1]245,使佛教一度衰弱。但主要还是由于在唐代此处以风景著称,佛教并非十分盛行,只于深山间有几所庙宇。实际上,直到明代九华山的寺庙才达到一定规模,清代达到鼎盛,至此方才成就其佛山之名。

2.3 魅力秋浦河

秋浦河源于李吴山,至贵池杏花村杜坞入长江,全长180公里,从南向北穿镇而过。沿岸风光旖旎,景色迷人,诗人李白曾留有《秋浦歌十七首》,尽显秋浦河畔的风土人情。杜牧也于此处留诗四首,两首作于林泉寺,分别为《池州废林泉寺》和《游池州林泉寺金碧洞》,第一首诗云:

废寺碧溪上,颓垣倚乱峰。看栖归树鸟,犹想过山钟。石路寻僧去,此生应不逢[1]48。

晚唐会昌年间,唐武宗大力打击佛教势力,林泉寺就是这一时期被拆毁的寺庙之一。对于灭佛之举,杜牧一方面认为社会过份崇佛,寺庙经济扩大不利于人民生产发展,对灭佛持赞成态度;另一方面又对武宗对于佛教的过份打击表示些许不满。本诗中所描写的废寺,一别颓废之态,仍然生机勃勃,风景宜人。正是杜牧以此表达寺虽废,但佛教、佛法仍源远流长的思想。可见佛教盛行虽有弊端,但佛法在时人心中仍有崇高地位,影响颇大。第二首则描绘了金碧洞中流水潺潺的自然风光。

另外两首 《九日齐山登高》、《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描写了秋浦河畔齐山的自然风光。齐山位于池州城东南方,“三面滨湖,岩洞三十有二”[6]23,其景以石胜,尤以洞齐,为“贵池十景”之一。传闻唐贞元年间齐映任池州刺史时,因颇有功绩,因而以其名为山名。前首登高诗,以景抒情,秋景怡人却无法缓解作者心中的忧愁。诗人虽想以登高来排忧,并劝解自己“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但官场的不如意,人生的不得志,不是轻易就能放下。所谓的排忧其实是无奈之举,诗人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而《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中诗人独步于长亭之中,尽显孤独、凄怆之感。两首诗中诗人皆以美景来排遣忧愁,但只能自欺欺人,忧愁难解。

2.4 名满天下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欲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酒之所以饮誉天下,不得不归功于杜牧的这首名作。历史上对于诗中的杏花村究竟源于何地虽多有争论,今人郎永清[7]从历史、地理、文学、自然气候等方面,已基本证实杜诗中的杏花村位于池州境内。《杏花村志》记载:“《樊川集》中池州诗最多。当其刺池时,喜登眺齐山、清溪诸胜,又尝游历金碧洞、杏花村,皆见诸题咏。明九华吴光锡刻《杜樊川池州诗集》行世,盖池州山水实以牧重也”[8]。可见杜牧虽只在池州任职了两年,但此地的名山胜水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以至于在此地留诗最多。

位于城西的杏花村内有平天春涨、铁佛禅林、白浦荷风、黄公酒垆、三台夕照、桑柘丹枫、栖云松月、西湘烟雨、昭明书院、茶田麦浪、梅洲晓雪、杜坞渔歌等十二景,其中黄公酒垆,旁有古井刻有“黄公广润泉”字样,此处正是杜牧品尝美酒之地。迷人的景色,香醇的美酒,难怪古往今来吸引了大批文人驻足于此。事实上,自唐以来有许多诗人驻足于此,留诗千余首,这些诗作多被收录于《杏花村志》中,杏花村也因此被自誉为“天下第一诗村”。

3 结语

除上述诗外,还有几首作于赴池州上任途中的诗,都是描写途中美景与诗人即将上任的心情。这些诗作从各个角度描绘了池州的景观,美丽的河水,峻秀的山峰,在诗人的笔下一一展现出来,流传至今。清溪河、秋浦河、九华山等景观至今依然存在,美丽依旧。现今以发展旅游事业为主线的池州,若能将美景与历史结合,复原古景,则更能突显本城的文化底蕴,使之能够长远发展,吸引更多游客慕名而来。

[1]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缪钺.杜牧年谱[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3]杜牧[M]//樊川文集,王允吉,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杜洁祥.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二辑[M]//九华山志.台北:明文书局,1980.

[6]光绪贵池府县志[M].桂迓衡,等纂,陆延龄,修.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7]郎永清.杏花村地望之争辨析[J].中国地方志,2003(3):53-62.

[8]刘世珩.贵池先哲遗书:第26种[M]//杏花村志:卷四贵池刘氏唐石簃刻本 ,1920.

猜你喜欢

九华山清溪杏花村
九华山地质资源与地域文化的渊源
2022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
《清溪雅集》
清溪河
杏花村更新重建探讨
碧玉清溪织彩绸
生态旅游风景区的规划设计——以九华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为例
邮票上的世界名山
杜牧与会昌灭佛
清溪少女绣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