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创新人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4-06-01魏朝晖杜芳莉骆紫燕
魏朝晖,杜芳莉,骆紫燕
(西安航空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应用型创新人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魏朝晖,杜芳莉,骆紫燕
(西安航空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本文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要性出发,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对应用型本科的要求进行深入剖析,设计和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指标体系。体系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本科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为一级指标,以控制论思想为基础的“培养的实力”、“培养的活力”和“培养的效力”为二级指标。
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指标;控制论
一、应用型创新人才评价指标构建的必要性
创新是时代的灵魂,是人类满于现状的再创造,是对陈旧事物的一种摒弃。人类通过自己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创新,并推动着国家、民族的不断发展进步。国家民族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占得一席之地,理论思维不可少,更不可以停止理论创新的脚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世界到处可见“中国制造”。但是,2008年发生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让全国经济走向了低迷,各国政府逐渐以实行经济保护主义维护本国经济,贸易摩擦接踵而至。“中国制造”道路坎坷,严重者产能在敲响创新的警钟。所以,中国要想发展,要走向世界前列,必须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就要培养出一批杰出的创新人才。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主体的大学,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创新人才按照一定的标准,可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学术型人才主要研究理论性内容,重点在于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揭示;应用型人才则是理论与应用实践的结合,主要从事产品生产工作。学术型人才主要在于“发现”、“创造”,是把从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发现的客观规律以理论性的方式做表达,重视规律是主要特点。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应用”,即根据学术性人才创造、研究的理念,应用于社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不断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财富,是一种“具体”上的“普遍”应用。因此,从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定义来看,应用人才在社会上所占比例较多。
应用型本科即在本科院校中主要培育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等级,这与专科性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所不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是能熟练操作的劳动者,而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科技转换、应用和推广能力的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一线生产岗位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相应的企业对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动手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需要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相应的本科院校。这是实现教育强国、教育复兴的有力途径,是创建国际知名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赋予高等教育的当然使命。
高等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进行管理和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是国家、社会监督、评价和宏观调控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高等教育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评估指标体系,能客观、直接评价教育质量,为教育管理提供方向。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
1.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点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区别于应用型人才的。相对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是要把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实践,注重的是操作,不管如何转化。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要懂得如何操作,还要解决发现、发明、创造与实践之间的转换问题,要解决在转换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应用型创新人才要比应用型人才懂得更多、更前沿、更专的专业知识。从这个层面来说,应用型创新人才要体现出他的本科性。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区别于学术型人才的。学术型创新人才要富有创新能力和研究兴趣,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承担发现规律、创新知识的重任,主要从理论层面解决问题。而应用型创新人才主要承担转化、应用、推广和实际生产的任务。从这个层面来讲,应用型创新人才要体现出他的应用性。
应用型创新人才还要体现出创新性。应用型创新人才不仅仅是照搬理论研究,还要解决在理论与时间转换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应用型创新人才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应对转换中所遇到的各种理论的、实践的问题。
2.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针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点——本科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就需要与之相对应的应用型本科。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时,既要考虑学生知识的教授,又要考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从本科型上来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有魂灵、有眼光、有胸怀的大学。每个大学生个体都有其个性,有其擅长方面,也有其不擅长方面。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时,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性,对学生因材施教。作为因材施教的实施者——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用能更多地适合每个个体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学在因材施教上是一个推动者,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去鼓励、支持教师进行的各种尝试,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放手让教师自由探索。
应用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可忽略的存在,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模式上,要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在专业建设上,要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教师个体的素质要能体现出应用性;在教学条件上,应用型本科更加重视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
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大学自身先要有创新思维。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大学首先应该改变一些腐朽的教育方法,尝试一些新的、有创新性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
3.确定指标的指导思想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本科性”“应用性”“创新性”。因此,对本文就以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本科性”“应用性”“创新性”为一级指标。
将控制论的思想应用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培养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的过程是一个“投入”“产出”“收益”的过程。把学校培养学生当做一个控制系统,我们将这个控制系统称之为“培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如图1),学校管理部门与教师根据测量变送器(社会和学校质量评价机构,属于“被控控制”)和前馈控制(学校管理机构和教学部门,属于“主动控制”)送来的结果修订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控制器(学校管理部门与教学部门)根据目标制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机构(教学单位和学生管理单位)作用于受控对象(学生),测量变送器进行评价,进行下一次循环。
在这系统中,以“培养的实力”表示“投入”,“培养的活力”表示“产出”,“培养的效力”表示“收益”。那么,将“培养的实力”、“培养的活力”和“培养的效力”作为二级指标。
图1 创新人才培养系统图
三、应用型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的分析,得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评价体系共包括三个一级指标、三个二级指标,五十个三级指标。二级指标中,明确表明了应用型创新人才所应该具备的特性:创新性用、应用性。本指标中通过生均实验设备值、专业所拥有实验室情况、学科建设情况、高职称教师比例情况等明确了实力培养的情况,体现出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以开放实验室情况、双语课和多媒体课的比例、综合型设计性试验的比例、专业所拥有的精品课程数量等,评价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本科活力;以师均的成果奖励数量、师均技术转让总额、专利授权数量和科研的承载力等来评价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活力;以学生的参与创新竞赛获奖情况、在校生的科研参与、结业生为社会带来的价值和科技论文发表的情况等来评价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效力。创新性方面还要求每年都投入资金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派教师交流和培训、建设创新性实验室等。
[1]吴康宁.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1-15.
[2]潘懋元.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3]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8.
G64
A
1673-0046(2014)4-0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