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2014-06-01牛丽娟
王 涛,牛丽娟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王 涛,牛丽娟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调查并分析了影响毕业生就业的诸多不利因素,力求寻找得出减小或消除其不利因素的对策。在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文中的分析和研究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促进毕业生就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职业院校;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竞争力
在实现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历程中,出现了严峻的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该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就业难的原因可能涉及到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方面,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竞争力不足。鉴于此,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专业技能已经成为解决其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然而,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却很低,这有悖于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初衷。因此,认真分析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毕业生的职业(专业)能力、社会人才需求情况等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并对其提出应对对策,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
一、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原因
1.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
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始终没能给高等职业教育一个准确的定位。有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职业培训或者成人教育,也有人将高职层次的学校称为技校,此类偏见导致好多学生在考不上本科院校的情况下才被迫选择高等职业学校,好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招聘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在现阶段,很少有人将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考填报志愿的首选。除来自各方面的偏见之外,长期资金投入不足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尴尬存在的一个因素,这同样导致了社会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持有怀疑态度。由此可见,前些年政府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正面宣传太少,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误解和歧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力度的增大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以上认识现象有所改观。
2.高职教育办学缺乏特色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属于普通高等国民教育序列。从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量上来说,它占据着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与其他教育结构一样,本应有其鲜明的办学特色,但因经费缺乏和诸多不利条件的限制,使得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成了压缩的普通本、专科教育。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比本科少,实际操作能力不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有违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出发点。人才招聘单位需求层次定位高会考虑接收本科生、研究生,需求层次定位于应用操作层会优先考虑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夹缝中求生存,出路非常困难。
3.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弱
一份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见附表1),高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大数多企业的认同,但各项指标的评价不高。
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既有高等职业院校的内在因素,也有社会和毕业生的外在因素。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组建历史短,多数由中等专科学校升级而来,脱离以前的行业支持,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模式不合理、师资队伍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以上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认识不清,对高等职业毕业生就业层次认识不够,直接影响到高职生的职业意识和就业导向。
4.政府和国家投资方向以及行业背景的影响
2007年至2010年期间,国家大力投资修建高速铁路,制定铁路建设跨越式发展战略,导致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的各个下属公司人员紧缺,从而从市场上大量招聘工程类专业高职毕业生,许多铁路工程学校毕业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然而,2011年高速铁路投资和建设势态放缓,铁路工程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受到一定影响。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的完善,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建筑工程等建设步伐放缓,会影响土木工程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
5.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流收集
现阶段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指导办公室,但这些部门工作人员大都忙于应付一些与就业相关的事务性工作,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流于形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够深入,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大多数工程类高等职业院校的企业人才需求信息流收集,仅仅停留在部分大、中型工程建设企业,对于多数小型企业和私营工程公司的人才需求信息收集不够。因此,导致小型工程单位招聘难和毕业生就业难同时存在的怪圈。
6.高职毕业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的影响
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竞争力是决定其就业可能性大小和就业单位好坏的最关键因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观念对其就业成功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就业体制“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就业形势下,学生们的就业观念严重影响到大学生能否实现就业。积极主动、符合实际的就业观念、就业期望值的合理调整可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二、积极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对策
1.校企合作,互利双赢
高等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背景优势,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主动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和系部每年有意识地到企业和施工一线进行走访学习,寻求企业的支持和帮助,建立校友联络途径,寻求校友的支持和帮助。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在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推进校企高度融合,建立由校企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2.以素质为核心,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个人品德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根椐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结构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应深入行业和企业进行调研,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设置合理课程标准,确定具体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建立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以优质的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可靠保障依赖于优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资源。完善的教学资源不仅包括设施完备的教学硬件,也包括师资、教学理念、管理体制等各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现场教学”等多种灵活办学形式,改善教学条件,培养高质量、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4.通过现场教学方式迅速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学校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几个技术先进、热心于高职教育、与办学情况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作为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对学生进行现场实践和专业技能培养,同时可以解决企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服务于企业。笔者所在院校依托近年来高速铁路和地铁建设迅猛发展的市场背景,企业人员需求量大,要求人才质量高。2011-2012学年两个学期通过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五个班的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后发现,有现场教学经历的学生老练、成熟,在就业面前显得游刃有余,整体就业率较高,比较受企业青睐。
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和实践环境中会调动所有主观因素积极应对,其所获得的感受是模拟环境里难以得到的。通过现场教学活动,学生加深了对社会、企业及岗位能力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
5.努力寻求政府的支持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在学校与企业的接触中,如果能介入政府的适当引导,促成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联动”的良好态势,势必能使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内宁波市在这方面做得相对较好。《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明确强调,要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特别强调支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职院校。
6.系统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流收集
高等职业院校应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与时俱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系统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体系,认真、严肃地做好入学教育、专业教育、成长教育、安全教育等各个环节,将就业指导课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在积极搜寻大、中型企业人才需求信息的同时,兼顾小型、地方性和私营企业的用人信息需求。拓宽并建立良好、畅通的信息流收集渠道,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高职毕业生要增强就业危机感,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用专业技能增加就业成功率的砝码。高职院校在职业资格和实用技能方面的培养要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高职学校从相关行业、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学一线,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和创新就业指导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起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择业观。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既懂理论知识,又精通应用技术及新技术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真正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成为社会急需的栋梁之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才会得到大的提升。
附表1 高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调查表
[1]张德炎.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能力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2007(7):24-25.
[2]刘洋.当前高职教育招生与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05-107.
[3]邹奇清,乔向东.关于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的调查与分析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34-35.
[4]王宁宁.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11,11(5):24-27.
[5]陈蕾,周晓康,李建民,赵常学.示范性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7-9.
[6]王涛.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分析与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16-17.
[7]徐美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4):100-103.
G64
A
1673-0046(2014)4-0013-02
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攻关项目(项目名称:高职土建类专业五大基本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1GG20)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