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疗效观察

2014-06-01蒋兴伟张晓良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6期
关键词:嗳气浅表性反酸

蒋兴伟 张晓良 尹 健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1)

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疗效观察

蒋兴伟 张晓良 尹 健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1)

目的 采取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进行疗效观察。方法 根据其病机特点以健脾疏肝、升清降浊为法则进行立方用药。结果 痊愈25例(占41.7%),显效20例(占33.3%),有效14例(占23.3%),无效1例(占1.7%),总有效率98.3%。58例HP转阴,阴转率96.7%,结论 中医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可靠,HP转阴率高。

辨证施治;幽门螺杆菌;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中药

慢性浅表性胃炎[1]是胃黏膜受到多种因素长期损伤后,引起的慢性炎症。1990年提出的悉尼分类系统将其分为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部的炎症重,不伴萎缩。最常见病因是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笔者近20年来治疗HP相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全部经我院胃镜和C14呼气试验确诊。其中男性35例,女25例;年龄16~72岁,平均42岁;病程1.2~30年,平均7.3年。主要临床表现:胃脘疼痛58例(96.7%),腹胀56例(93.3%),嗳气或反酸33例(55%),纳呆42例(70%),大便异常40例(66.7%)。

1.2 诊断标准

参照王蔚之总主编的临床疾病诊断标准[2]制定。均有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或饱胀感、食欲减退、嗳气或反酸、恶心,部分患者有可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HP检测阳性。

1.3 治疗方法

根据本病的病理特点,拟健脾疏肝、升清降浊、祛痰通络为治疗原则。基本方药: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10 g、甘草10 g、砂仁10 g(后下)、柴胡10 g、白芍15 g、郁金15 g、厚朴10 g、田七10 g、乌贼骨25 g、玄胡15 g、蒲公英15 g、黄连3 g。加减法:胃痛较甚者加七叶莲30 g、救必应15 g;纳呆、腹胀明显者加内金10 g、布渣叶15 g;口黏口苦、大便不爽、苔黄腻者加火炭母30 g;便黑者加紫珠草30 g、或仙鹤草25 g;无嗳气、反酸或恶心者去乌贼骨;舌淡苔薄白者去黄连、蒲公英。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全部病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总结。

1.4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参照王蔚之总主编的《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2]拟定。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基本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胃镜检查胃黏膜糜烂及出血消失、充血减轻、炎症范围明显缩小。有效:症状减轻,胃镜检查炎症范围缩小或减轻。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胃镜检查无变化或加重。

2 治疗效果

见表1、表2。

表1 60例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变化例数

表2 症状疗效

治疗3个疗程后,经我院胃镜检查,按上述疗效标准评定,60例中获痊愈25例(41.7%),显效20例(33.3%),有效14例(23.3%),无效1例(1.7%),总有效率98.3%。60例患者中HP转阴者58例,转阴率96.7%。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38岁,因反复上腹痞闷胀痛10余年,加重半个月于2010年6月18日初诊。屡经中西治疗,疗效不佳。就诊时症见:胃脘痞闷胀痛,纳食过多或情绪不佳尤其,神疲乏力,时有嗳气、呃逆,恶心反酸,纳呆,不知饥饿,平素性情急躁,喜叹息,口苦口干喜温饮,大便时干时稀,舌淡尖略红边有瘀暗,苔腻微黄,脉弦细。6月18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轻度)。HP检测:阳性。证属脾虚肝郁,肝胃不和,气虚血瘀,寒热夹杂,升降失常。治以健脾益气,疏肝和胃为主,佐以化瘀止酸。处方: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10 g,甘草10 g,砂仁10 g(后下),柴胡10 g,白芍15 g,郁金15 g,元胡10 g,厚朴10 g,田七10 g,乌贼骨25 g,蒲公英15 g,黄连3 g,1日1剂,水煎服,2次分服。1周后,诸症减轻。连服1个月,上腹痞闷胀痛、嗳气反酸等症状消失,食欲、大便正常,再以上方去乌贼骨、蒲公英、黄连、元胡、厚朴,调治2个月。复查胃镜及HP检测,一切正常。追踪一年,胃痛未作。

4 讨 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西医的病名,属中医的胃脘痛范畴。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①饮食不节,劳倦所伤;如《玉机微义》所云“饮食劳倦则伤脾胃。”②七情所伤,气血不和,络脉淤阻;如《吴医汇通》说“俟升降失宜,则脾胃受伤,脾胃受伤则出纳之机失其常度。”③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古今医统大全》云“胃乃六腑之本……胃气竭则百病生。”④胃阴不足,络脉枯萎。⑤寒热错杂,蕴结不解。笔者从临床观察到,脾虚肝郁是其致病主因,只有在出现脾胃枢机失利,升降紊乱的病理变化时,才会导致脾胃病的发生,脾胃在出现病变时主要表现为升降紊乱。其病理机制除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本虚标实外,入病入络,气滞血瘀亦贯穿该病全过程,病位在脾胃。其治疗吐天士云“犯胃莫如肝,泄肝正救胃。”因此,其治疗关键在于健脾疏肝,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其升降协调。西医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其主要病因之一,治疗上多以杀灭HP为主。方中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补虚,复脾胃升降之机;柴胡、白芍、郁金、厚朴疏肝行气;砂仁化湿和胃;三元胶囊(田七、乌贼骨、元胡)系验方,能制酸止痛,化瘀行气,单用本方治疗慢性胃炎,亦可取得较好疗效;蒲公英、黄连既能清热解毒,又能苦味健胃,且有杀灭HP作用。纵观全方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标本兼治,服后可使寒热平调,阴阳和谐,从而脾胃之气得以恢复;中气振作,升降复常,则诸症缓解。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个长期反复发作的过程,疗程较长,因此应长期坚持服药。笔者认为在其治疗上应注重综合调理,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调理。”因此,平素应节制饮食,勿暴饮暴食,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辛辣醇酒及生冷之品;注意精神调摄,保持乐观开朗,心情舒畅;慎起居,适寒温,防六淫;注意腹部保暖,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这是预防和根治胃病的重要一环。

[1] 萧树东,许国铭.中华胃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1.

[2] 王蔚之.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S].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215.

R259;R573.3+1

:B

:1671-8194(2014)06-0176-02

猜你喜欢

嗳气浅表性反酸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观察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钦丹萍辨治嗳气验案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智能分光电子染色内镜联合小探头超声在食管浅表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