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解析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2014-06-01宗佳惠
宗佳惠
电影《死亡诗社》剧照
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是指在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各要素的构成方式,反映的是媒介素养教育活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在世界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结合本国国情,创建了极具特色、影响全世界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从文化角度比较研究三国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对于促进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英国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文化保护
从F.R利维斯和丹尼斯·桑普森发表文化批评论著《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为起点[1],“保护主义”就作为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教育理念存在多年。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采取的是一种以“保护主义”为理念的教育模式,即反对大众传媒及其所传播的大众文化,避免年轻人受到有害的大众文化的影响。虽然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多元化发展的影响下表现出某些“超越保护主义”的特征[2],但是这种存在多年的“保护主义”理念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核心理念是“文化保护”,即保持本国文化传统、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纯正和健康。[3]
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保护本国传统文化,这与英国悠久的历史以及严谨的学术传统是密不可分的。媒介素养课程形成了双向知识传播,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教学方法,学生也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英国媒介素养教育实行多种教育体制,主要是由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学校三方面组成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已经覆盖学生学习的全部阶段,成为正式教育体系的教学科目。[4]
在这种“文化保护”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英国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比较全面。它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媒介文化批判能力,并且不断扩充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通过“体验式”的课程教学,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局限,引导其正确认识媒介对文化的影响,提高学生对于大众文化的学习、认知能力。
英国媒介素养教育强调“文化保护”的理念,因此,在教学评价中,它既注重学校课程考核又注重社会舆论,[5]形成了双重评价标准,学校课程的考核对象既有课程也有学生、教师。此外,还将社会舆论的影响作为评价标准之一,使得教育评价能够及时反馈,提高媒介素养教育的质量。
二、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文化抵制
与英国有所不同,加拿大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强调“文化抵制”。加拿大对于美国文化的态度十分矛盾,即喜爱美国大众文化又担心美国文化过度渗透。鉴于这种情况,加拿大意识到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性,在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制订了一系列“文化抵制”的政策,积极抵制美国文化的渗透,保护本国的文化主权。在“文化抵制”理念的指导下,加拿大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本国文化。
加拿大的媒介素养教育体制完善,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每年还会举办媒介素养教育学术交流和研讨会。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重视对信息技术、媒介理论和媒介作品的研究,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美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区别。政府颁布媒介素养教育的指导方针,编著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指南;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学校媒介素养教育与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媒介负面文化的免疫力;建立媒介教育组织,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在“文化抵制”理念的影响下,加拿大的教育内容一是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使国民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另一个是培养学生的“认同能力”,通过分析不同的媒介实例,培养学生的媒介批判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三、澳大利亚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文化融合
澳大利亚被认为是当代西方最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多元文化主义”和“共同化主义”的口号下,[6]澳大利亚学者提出了将媒介素养融入各类层次的学科中,推行“文化融合”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国民的跨文化媒介素养,将跨文化传播与教育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国民多元文化意识,提高对文化差异性的认识与批判意识。
澳大利亚“文化融合”的媒介素养教育经历了“自上而下”的发展历程,“从初等教育开始逐渐推广到中等、高等教育等领域。[7]在媒介素养教育发展过程中,澳大利亚政府积极推进媒介素养教育,建立起多层次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结合“文化融合”的教育理念,采用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教育内容,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不同学科中采用多元化、分层次的媒介素养教育,教育内容以实际操作为主。注重对媒介作品的思考和分析,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表达自我。此外,还重视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学习与包容能力,增强学生的媒介认知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澳大利亚的媒介素养教育核心思想是“文化融合”,在这个思想的影响下推行多元化教育,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媒介文化为中心,重点评估学生分析技巧,强调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与包容,逐渐形成了测量媒介素养的五类、十条标准。[8]通过这一系列独特的评价标准,澳大利亚建立起了完善的评价体系,促进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
四、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与启示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媒介素养教育,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时间不长。一方面我们既要学习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和经验,另一方面又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走本土化的研究道路,逐步创建出适合我们自己的媒介教育模式。
(一)强化教育理念,以文化建设的高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实践
英、加、澳三国对于媒介素养教育虽然采取了不同的举措,但是三个国家在实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理念都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是从教育学和传播学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但是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是因为我们没有将媒介素养教育上升到文化建设的高度。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因此,我们需要与时俱进,既要保护本国文化,提升自身软实力;也要促进文化融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无疑对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规范教育体制,从文化建设角度创新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会影响媒介教育体制的选择。英、加、澳三国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不同,他们对于媒介素养教育体制的规定也有所不同。我国要从文化建设角度制定媒介素养教育体系,既要保护本国传统文化,还要具备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意识。要结合本土化的文化特征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此外,媒介素养教育仅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相结合,建立权责明确的教育体系,促进媒介素养教育系统有效地开展,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推进媒介素养教育。
(三)借助不断更新的媒介技术,丰富媒介素养教育内容
大卫·莫利在著述中说过,传播新技术的一个后果就是信息传播媒介正在发生具有深刻影响的变革。在现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9]不断更新的媒介技术增加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新内涵。对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标准和模式的探索,有利于建构真正符合本国实情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10]随着新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对于如何借助网络技术规范网络也成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创新教育评价,从文化建设角度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
媒介素养教育评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立媒介素养教育的评价体系时,必须明确教育理念,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既需要通过学校引导学生,也需要与社会舆论相结合,还要注重对教育资源的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同时也要与社会相结合制定评价体系,致力于保持民族的批判自主力和传统文化的独立与繁荣,确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评价标准。
英、加、澳三国媒介素养教育针对本国国情,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措施,既反映了其必要性,也反映了多样性的文化态度。英、加、澳三国非常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和推广,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媒介知识的普及与传播,媒介素养教育已经专业化和普及化;媒介素养教育活动主体不仅包括学校和政府,还包括社会工作者、家庭以及媒体工作者;教育内容也分层次多样化,与各国的文化传统和实际情况紧密联系;此外还与媒介技术的发展相结合,利用丰富的技术资源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要在借鉴和学习其他国家理论和经验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找出符合自身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与中国政体、价值观和人民需求相适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工作。
[1][2]DavidBuckingham.MediaEducationintheUK:MovingBeyondProtectionism[J].JournalofCommunication,1999:33 -43.
[3][4]韩仁瑞,臧连运.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特色分析与借鉴意义[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7-20.
[5]黄廊,李永军.全球化视野下媒介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153-155.
[6][7]潘洁.澳大利亚跨文化媒介素养教育[J].现代传播,2010(9):38-42.
[8]徐永贵,梁启冰.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比较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2):74-76.
[9][10]荣建华.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