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与纤溶临床特点分析

2014-05-31徐晓峰毛永强戴一平

当代医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纤溶急性期血肿

徐晓峰 毛永强 戴一平

脑出血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经临床研究证实,脑出血患者发病时凝血功能、纤溶功能均会发生异常,和健康者相比,其外周血小板(PLT)体积及数量、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数量以及血浆D-二聚体(D-D)数量等有关指标均产生特异性改变。其中,PLT、Fib与体内凝血及止血功能有关,同时参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形成过程[1]。而D-D指当纤维蛋白单体被活化因子作用时形成的标志性物质,能表现体内发生继发性纤溶亢进、高凝的状态。现择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治疗80 例脑出血患者,进一步了解其急性期时凝血和纤溶的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张家港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治疗80 例脑出血患者,均通过头颅CT检查加以确诊,且在发病24 h内入院接受治疗,均为急性期患者。其中女性患者31 例,男性患者41 例。年龄59~79 岁,平均年龄67.82 岁。合并糖尿病者14 例,合并高血压者32 例,合并高血脂者15 例。全部患者没有使用抗凝药物。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80 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照组,其中女性患者33 例,男性患者47 例。年龄均在61~81 岁,平均年龄69.58 岁。将严重性血液系统疾病、器质性疾病患者排除。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采取凝血、纤溶功能的有关检查。对全部研究对象,空腹抽取其5 ml静脉血[2-3],并把其中3 ml血液注入抗凝管(管内预先注入浓度为109 mmol/L枸橼酸钠),再开始实施离心处理,时间在15 min左右,旋转3000 r/min。把血浆提取出来后,对Fib、D-D进行检测。另2 ml血液置入标准的血常规抗凝管(管内预先注入抗凝剂EDTA-2 k,浓度为1.5 g/L),然后对MPV、PLT加以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4.0 对两组试验数据予以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表示利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急性期发病的第1、3 d外周血小板计数减少、血浆D-二聚体数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发病第7 d得以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在发病的第3、7 d血浆纤维蛋白原数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发病后,外周血小板体积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和纤溶临床特点分析表[n(%)]

3 讨论

脑出血血肿多是于发病后20~30 min出现,大多数出血情况能自行停止,且血肿周围水肿将在6 h后逐渐加重。患者病理改变表现是临近脑出血可在出血后30 min发生海绵样改变[4-5],并且在3 h以后范围开始扩大,在6 h后向血肿脑组织靠近然后坏死,在12 h候坏死与出血融合出现病理改变。大部分患者在出血6 h前后出现不可逆性脑损伤,血肿在7 h之内被清除取得了满意效果。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多由于并发脑疝致死,后期死亡多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长期受到抑制致使多脏器功能衰竭致死[6-8]。患者处于濒死状态时,即使能抢救存活,也会留下严重性功能障碍,血肿压迫时间与致残率、致死率具有正相关。所以脑出血在超早期及早期实施有效处理措施,有效清除血肿,使受压脑组织得以复位,缓解周围脑组织受到的压迫,增强局部血液循环状况,降低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尽可能改善预后效果。

临床研究显示脑出血急性期发病,同纤溶活性、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有关。一般情况下,体内血液中凝血系统、抗凝、纤溶均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如果血管发生破裂,使组织因子可以激发出机体凝血途径,形成纤维蛋白多聚体,同时作用于出血部位,达到止血目的。但是大脑血管发生病变以后,纤溶活性明显升高,凝血功能逐渐减弱。观察组80 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在发病的第1、3 d,血液中外周血小板计数减少,血浆D-二聚体数量增高。在发病的第3、7 d,血液内纤维蛋白原数量升高。并且发病以后外周血小板体积也显著性增高。通过观察研究发现,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均会发生凝血功能减弱、纤溶功能增强的临床特点,所以治疗时应严格缜密监测患者外周血小板体积及数量、血浆D-二聚体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等临床指标,积极对症处理,保证预后效果良好。

[1]易晓净,许丽珍,陆士奇,等.脑出血急性期凝血和纤溶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0,14(4):481-482.

[2]薛红,伍国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与纤溶功能的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12):1644-1645.

[3]陈炼.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抗凝及纤溶状态的临床观察[J].南华大学学报,2010,34(3):446-447.

[4]翟江,陈宗羡,郝建平.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6):142-143.

[5]侯惠敏,季建中,张俊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6):400-402.

[6]李元芳,吴珊.脑出血和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凝血纤溶指标对比观察[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11,5(5):87-88.

[7]崔艳香.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华中西医杂志,2011,7(9):126-127.

[8]薛红,伍国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与纤溶功能的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1(12):421-422.

猜你喜欢

纤溶急性期血肿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脑动静脉中的变化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