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
2014-05-30董晓清
董晓清
这几年随着经济飞速的发展,人民越来越意识到受教育的重要性,信息的流动、物产的流动导致人口的流动也越来越大,许多的乡下农民为了生计、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举家进城。据调查,我校学生总人数近1000名,外来民工子女400多人,将近占学校学生人数一半,如何对这些外来民工子女实施正确而有效的教育教学问题,成为我校的一个重大问题,于是我就以以下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外来民工子女就学的现状分析
1.文化背景差异
这些外来民工子女主要来自文化相对闭塞的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偏僻的农村,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校园文化,面对与本地学生巨大的文化隔阂,心理压力非常大。具体表现为: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对学习成绩不上心。
2.众多的心理问题
自卑。外来民工子女大都来于乡下,由于与当地语言环境的差异,存在着很浓的乡音,再加上在老家都用方言交流,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用普通话表达。造成他们在与本地学生交流时语言上产生困难和不适应。话一出,城里的孩子不由得会鹦鹉学舌、会讥笑他们,乡下孩子因自认为受歧视而自卑,觉得城里人看不起他们,一些乡下子女慢慢地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无奈。“爸爸、妈妈进城打工,所以我一回家得先照顾弟弟妹妹,没有时间做作业,常被老师批评。”
“爸爸、妈妈是乡下人,许多知识都不懂,不能辅导我做作业,也没时间帮我检查作业。”
“爸爸、妈妈没钱给我买课外书,我也没时间看。看见同班的同学,买了很多学习用书,我很羡慕”
这种生存状态很容易让这些乡下孩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如果不对他们进行真正有效的教育,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产生不良的对抗情绪,最终很可能会出现问题行为。
期盼。“希望,大家能把我们当成他们的朋友、家人,真心的接纳我们!”
是啊!孤独是多么可怕。生活的重压、学习的挫折、不公平的歧视,使这些乡下子女过早的成熟,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欢乐时光,因为长期处于紧张与迷茫之中,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有了阴影,行为就会产生严重的缺陷和偏差,成为学校中的弱势群体,面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势必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许多新问题、新困难。
二、思考与对策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的一句题词,也是这些乡下孩子的共同心声。如何對这些孩子展开有效的教育?让这些孩子拥有一个和谐的校园?作为学校,作为教育战线的教师,又该如何尽自己的职能呢?为其添砖加瓦呢?
1.赞美建和谐
“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一些顽劣的学生,我们往往不是向家长告状,就是严厉训斥孩子,我想,这样既容易使孩子失去信心,同时也深深地伤害了家长的自尊。
上学期我们班新转来了一个男生,大家都称他为“傻蛋”,他每次考试都在40分以下,有一次,他考了45分,放学后我刚好遇到他的母亲,这时我主动走上前去,没想到这位母亲急忙说:“老师,这孩子肯定又是给你惹事了,我都不好意思见到你。”说着惭愧的低下了头。看到这,我连忙对她细数这孩子的许多优点:“你这孩子,挺不错的,有爱心,能主动帮助同学,生病了坚持上课,这次考试还提高了5分,你回去可要好好地奖励他,这5分可是他下了苦功得来的。”话还没说完这位母亲就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老师啊,这可是他入学以来第一次有老师夸他,太谢谢你了。”我转头看了看这位学生,只见他昂着小脑袋看着他的母亲,那神情啊,满脸的自豪,还轻轻地对我说:“老师,下次我会考得更好。”从此,他变得更加懂事了,各方面都比原来进步了,期末考成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想:是那次的赞美,拉近了我和家长心灵的距离,也是孩子建立信心的一个起点!
2.沟通达共识
沟通让家长对学校、教师、学生的情况才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拉近学校与家庭的距离。班里有个孩子父母为了能让他过上与城里孩子相当的生活,长年奔波在外忙于赚钱,无暇顾及他。这个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习惯也非常不好,不是迟到就是旷课,我常常与他聊天,课后留他补课,但结果都不理想,一次他的日记这样写到:为什么别的孩子都是爸妈的“小皇帝”,我却是爸妈的累赘,为什么他们重不关心我书读得怎么样……我悄然大悟,他滞留不前的原因在于他的父母,在于他渴求的那份最容易又最难得到的父母之爱。于是我找了个机会好好地与这个孩子的父母做了一个长谈,并把这个孩子的日记给他们看。告诉他们,其实孩子要的并不是能穿上美丽的衣服,玩最好的玩具,而是有个温暖的家,哪怕是简短的几句话。
从那以后,我发现这个孩子进步了,上课不迟到了,作业完成了,学习也进步了。我想:是我与这对父母的那次交谈,使他们懂得怎样爱孩子,也明白了怎样和自己的孩子沟通了。
3.团结促和谐
“团结就是力量”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班级要用爱心来经营,要有一股麻绳把这些爱心系在一起。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加强班集体建设,营造温馨小家,让孩子们在集体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在班集体的这个“家”里,努力营造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空间,设置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感受团结的力量,让孩子们充分享受成长的快乐。在学习园地中既有优秀生整洁优异的作业展示,也有待进生战胜自我的感人一刻;风采栏上既有城里的风光景色,也有乡里的田间小趣;光荣簿上既刻录各项赛事获奖、为班级争光的光辉,也记录劳动抢在先、助人为乐抢在前的默默感动。在班集体的这个天空里,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空间,留下成长的痕迹,努力让孩子爱班级这个家。
总之,乡下子女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关心。爱之以诚、身之以行、导之以明,持之以恒。俯下身来与孩子建立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使他们和我们走到一起来。让同在蓝天下的孩子们,携手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