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音乐走进体育课堂

2014-05-30薛积东刘丽萍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口令节奏动作

薛积东 刘丽萍

【摘 要】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把音乐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不仅受到形态的教育,而且也得到音乐美的感染,进而使美育融合到体育教学之中,使体育与美育的结合,更加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体育教学;音乐作用

一、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对学生心理的作用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体育和音乐对他的作用也不同,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正处在发育成长的高峰期,随着心理和生理的不断变化,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态度也不断分化,具有更大的选择性,高中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能表现机智、灵活和敏捷的运动项目,如激烈的篮球对抗性比赛、小型足球赛等。女生则更喜欢动作强度不太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能表现灵活、机敏和柔韧的运动项目,如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等。

2.音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产生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例如对体育感兴趣的人,对比赛消息总是最敏感,无论收看体育节目还是在运动现场观看表演,都会全神贯注,目不斜视地表现出对体育运动的强烈关心,这便是体育兴趣的表现。黑格尔说:“音乐的节拍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魔力,所以听音乐时时常不知不觉地跟着打节拍。”中国男篮CBA主题曲《相信自己》是一首让人听了热血沸腾的歌曲,激发队员只有去拼搏才能取得胜利。一首节奏强劲,旋律优美的音乐,能使人感到力量,激发人的激情,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能调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产生学习技术动作的内部动力。

3.音乐能减轻由于运动给学生带来的疲乏感

体育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运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和锻炼,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身心上的疲劳。音乐对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網状结构有直接的影响。它通过一定的节奏,速度和音调对人起到,镇静,兴奋,镇痛,调节心率,降低血压等作用。在体育课中,当学生感到疲劳时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诸如,《梁祝》、《蓝色多瑙河》、《青年圆舞曲》、等音乐减轻和消除疲劳,使学生安定舒适。

二、音乐引入中学体育课堂是“教”与“学”的需要

1.符合学生自身的需要

在中学校园里大多数学生喜欢听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课余时间你如果在校园里随处走走,随时可以听到他们或是低声吟唱,或是放声高歌。音乐已成为中学生课余时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他们有着较好的音乐基础,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听懂歌曲的含义,分辨出音乐节奏的快慢。

2.符合教师教学的需要

传统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一般是由教师讲解示范,喊口令组织学生练习。队列队形,武术,健美操的教学更是如此。为了进一步熟练或巩固学生的技术动作,教师必须多次重复喊口令。一堂课下来,学生无可奈何勉强接受,枯燥得叫苦连天,教师也累得口干舌噪。而如果引入音乐,学生只要合着音乐节奏练习,教师在一旁指导就行了。这样不但学生学习有兴趣,教师也轻松了许多,从而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引导”上,无形中就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配乐的优点

人们之所以喜欢在音乐伴奏下做练习,主要有两大优点:

1.音乐替代了单调无味的口令、信号

广义地讲,无论是强、弱声响或口令都可称作“信号”,它在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时起到“统一行动”的作用。例如学生在进行队列操练时,教师用的口令,鼓号队击的鼓点,或在运动员进行曲伴奏下进行操练等。比较而言,上述三种做法虽然都起着信号作用,但后两种信号显然更受练习者的欢迎。

另外,音乐与口令两者巧妙地结合,也具另一种情趣。例如做广播体操,它既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又是在口令的提示下同步进行的练习。

2.优美的旋律,能调动、激发人们兴奋性和情趣

由于人们在清晰、欢快音乐节奏伴奏下做练习,加上对音乐的理解、想象和受音乐感染力的影响,很自然地从心灵中产生共鸣。所以,它对清除由运动中出现的单调感和疲劳,陶冶情操等具有其它手段无法代替的作用。

四、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

1.音乐敲响前奏

预备铃响前,把节奏感强烈的乐曲――运动员进行曲播放给学生听,利用乐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催促体育委员把队伍整理好,准备上课,这样给予学生的是一种愉快的感觉,一开始就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2.音乐激活身体各个关节

音乐进入课堂,深受学生的喜爱,准备过程中妙用音乐,营造课堂氛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由于过去的准备活动总是老一套,跑跑步,做做徒手操,致使一些学生不愿意配合,动作散慢,没有起到准备活动的效果。如果使用优美的音乐配合韵律体操做准备活动,效果就不一样了,因为利用音乐,一开始就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3.音乐增加练习的乐趣

(1)基本部分是我们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掌握动作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部分,在练习过程中,由于有的学生怕脏,不愿意流汗,有畏惧心理,情绪低落,练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材特点允许下,选择适合于教材的音乐加以伴奏,创造优美的环境,把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调动起来,尝试在新环境下练习。例如:讲授练习跑的摆臂动作时,考虑到教材场地布局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先用击掌方法来指挥学生摆臂,同时,提示学生注意体会摆臂节奏和手臂轨迹,然后利用强烈快速、节奏紧密的乐曲,配以老师的口令,引导学生练习。

(2)在体育课练习高峰时,尝试音乐推迟疲劳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脸色、脉搏、表情等精神面貌,因为,这时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对动作的反应较迟钝,有懒惰情绪,不想动,对老师布置的练习任务和要求,心不在焉,听不进去,疲劳现象相继出现,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及时做出对学生生理、心理上的调整,选用与教材特点有促进作用的音乐进行伴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启动学生的思维,比如在上武术课时,由于同学们的柔韧性较差,完成动作也不标准,眼看练习积极性下降,我马上用一首《男儿当自强》,重新让同学们投入到练习的热情当中。

(3)音乐促进身心恢复。音乐进入课堂教学,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能抑制疲劳,加快疲劳的消除,达到休息的目的。一堂课快结束时,学生身体比较疲劳,机体内积存了大量的乳酸,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消除疲劳,不但练习效果会打折扣,也会影响下节课的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尽快消除疲劳,可选用轻柔、舒缓、恬静的轻音乐伴奏,进行放松练习,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恢复身体状态。例如,在原练习队伍的基础上或集中排成各种不同的队形或散点队形,选用轻快的徒手操和现代舞蹈动作,配以柔和的慢节奏音乐,尽情的放松。

总之,让音乐走进体育课堂教学,正处在不断的实践、成熟、总结阶段,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究技巧,增加形式多样的教法,引导、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逐渐的把音乐寓于体育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内心更加纯净健康,性格更加开朗活泼,积极向上,培养更加顽强的拼搏精神,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保驾护航。相信有音乐相伴的体育课堂会更加绚丽多彩!只有尽可能地做到上述几个“一致”,才能使练习者及比赛时裁判与观众在听觉、视觉和个人本体动觉上的完美和谐统一,引起共鸣,获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著.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刘启平.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科技,1995(16):45-46

[3]刘维良,马庆.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猜你喜欢

口令节奏动作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高矮胖瘦
口 令
动作描写要具体
YOUNG·节奏
好玩的“反口令”游戏
画动作
SNMP服务弱口令安全漏洞防范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