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托班幼儿入园分离性焦虑的缓解策略

2014-05-30孙慧琴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性焦虑入园小朋友

孙慧琴

【摘 要】“入园分离性焦虑”是幼儿初入园时常见的现象,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缓解,将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探讨了教师如何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各种策略缓解和消除幼儿的“入园分离性焦虑”,使幼儿快快乐乐上幼儿园。

【关键词】入园分离性焦虑;策略

当孩子们离开家庭聚集到幼儿园这个集体中,第一次开始他们的“社会生活”,各种不适应的状况会不断出现,多数孩子在初入园时表现出与亲人或依恋对象分离而形成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焦虑情绪,这种焦虑情绪被称之为“入园分离性焦虑”。因此,对于这些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新入园的幼儿来讲,“哭闹”是最常见的现象,如此现象,一般至少要持续几周,有些甚至长达数月之久。带托班幼儿时我就曾遇到过以下案例:

案例一:晔晔小朋友在刚进幼儿园的一段时间几乎听不见她说话,虽然她妈妈告诉我们她在家的时候话很多。一整天时间,她几乎都是坐在板凳上观察老师和别的小朋友,只有在想上厕所的时候她才会轻轻的和老师说几个字:“我要拉尿。”她看人的眼神非常专注,十分注意观察老师的言行。回家后她会告诉父母许多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情节,她告诉妈妈她不想上幼儿园,她说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不想说话。

案例二:铭铭在入园的一个月里几乎天天都会哭。他每天只要一进教室,就站在教室的门边,小手扶着门,身子靠在门上,嘴巴叫着“妈妈,我要妈妈”。还不断询问“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俨然一副“守门神”的样子。这是他第一天上幼儿园时和妈妈说再见的地方。老师多次试着带他离开那儿,可他总是说“不”,如果离开了,他会哭得更厉害,并会想法子迅速回到那里去。

像上述类似的案例在我们的实践工作中很普遍,如果对这样的入园分离性焦虑,不采取相应措施逐渐缓解,会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严重的还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那么,教师如何使幼儿减少入园分离焦虑,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呢?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论”的“安全需要”中曾指出:“幼儿具有对家庭的依恋情绪。”从幼儿出生到入园之前,都是在熟悉的、温暖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生活的,因此幼儿园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对这个陌生的环境产生的不安全感、恐惧感是导致幼儿哭闹的最根本原因。这种分离焦虑来源于依恋障碍,这是每个入园孩子必然经历的情绪反应。一旦孩子的这种与被依恋者、被依恋环境的接近企图受到阻碍,儿童就出现分离焦虑。

综合“入园分离性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各种外部特征,我觉得适宜采取进行以下策略予以缓解和消除:

一、转移法

即根据2~3岁幼儿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将幼儿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或对其他事件的依恋。转移法包括情感转移、言语转移和游戏转移。

(1)情感转移法。即将幼儿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进而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教师应经常与孩子进行身体上的接触,抚摸孩子的手、脸、耳朵、头发等部位,拥抱并亲吻孩子,让孩子从老师身上找到母亲一般的温暖感觉,从而尽快建立师幼的依恋关系,减缓因失去依恋而引发的分离焦虑。

(2)言语转移法。即教师通过言语来释怀幼儿的焦虑情绪。教师可以和幼儿交流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是什么、喜欢什么小动物等。通过言语的说服、引导,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以淡化分离焦虑。

(3)游戏转移法。即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来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教师可组织各种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请幼儿参与其中,使孩子的注意由恋家迁移到幼儿园丰富的活动之中。对于初入园的幼儿来说,游戏可以帮助幼儿之间尽快熟悉起来,在同龄伙伴中找到安全感、归属感,以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使其不愉快的情绪转移到游戏中来。

二、满足法

即适当满足幼儿的一些要求,给幼儿以更多得自由。如上课可以自由走动,可带自己喜爱的玩具等来园;有的幼儿提出先不吃饭、不睡觉等,可暂时答应他,让他放松下来,真到吃饭睡觉的时候,他也饿了困了,就自然得跟着吃饭睡觉了;还有的孩子不让关门,这一点非常普遍,因为他们觉得关了门,妈妈就进不来了,就这个理由,却解释不通,我们不妨先把门大敞着,只要注意安全,别让孩子自己走出去就行了;我们班的晔晔小朋友,中午睡觉一进被窝就哭着念叨:妈妈,妈妈……。从表面看他想妈妈了。但我了解到在家里,每次睡觉都是妈妈陪着她才能睡着。由此判断,她发出了一种“求助信号”:老师,请陪陪我!于是,我轻轻走到她的身边,给她掖好被角,不必任何言语,只要坐在她身边5分钟,她就会进入梦乡。

三、鼓励法

即教师适时、适当的在集体面前赞美幼儿,多用肯定性语言,少用否定性语言,对幼儿所获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如当幼儿愿意主动和教师交谈时,当幼儿终于能够自己独立进餐而不需要教师喂饭时,当幼儿能主动告诉老师“我要拉尿”时,当幼儿能愉快的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等等,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语言夸奖“你真棒!”“真能干!”……,再适时的奖励幼儿小红花和五角星等;安排他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等等强化幼儿的积极情绪。孩子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很高兴,很得意,产生深切的自豪感和从未有过的满足。这样,孩子也会顺从老师的教育,服从老师提出的要求,逐渐对老师产生依恋感,进而容易接受集体生活。如佳恬小朋友,进了幼儿园就一个劲的问:妈妈什么时候来?教师回答她后,她还是隔5分钟一问。表面看是她是“念母心切”,实际上是因为她正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于是我们便让她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扔扔废纸屑,分分勺子等等,还不时的在小朋友面前表扬她。佳恬由此而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这种喜悦是在家里、妈妈那里得不到的。慢慢的,她便愿意上幼儿园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了。

四、渲泄法

即让幼儿适当的发一些脾气、满足他对亲人的依恋,使孩子的心理上得到真正的放松。小如意是个活泼可爱、能说会道的孩子,每天来园时总是哭哭啼啼的说着“妈妈会来接我的,爸爸会来接我的。”老师抱着她听她说,一会儿就能安静下来,而且她一天内要哭好几次,只有听她诉说才行,如果安慰她或是叫她不哭,她反而哭得更加傷心。

五、回避法

即适当回避容易引发幼儿情绪波动的人、事、物。如班里的丁丁小朋友看到有人来带别的小朋友都会号啕大哭,叫家长带他回家,于是我们在有人来班里时尽量不让丁丁看见,把他带到另外一个活动室内,并和他父母亲说好尽量早点来带孩子。刚开学的几天,教师应尽量避开各种可能诱发孩子想念家人的话题,对容易引起幼儿恐惧、紧张、不安的教玩具等找个适宜的地方放置,以便消除幼儿的焦虑。

总之,初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有针对性地缓解和消除幼儿“分离性焦虑”有助于控制幼儿不良情绪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幼儿与教师及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入园“分离性焦虑”在不同幼儿身上的表现也是有所不同的。其差异性决定了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灵活机动,对每一位幼儿所表现出的焦虑的外显行为采取适宜的缓解策略,这样孩子们就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

参考文献:

[1]陈帼眉著.《幼儿心理学》

[2]洪敏贺雪.《如何让新入园的宝宝尽快适应》

[3]冯爱华.《试谈幼儿入园适应性的培养》

猜你喜欢

性焦虑入园小朋友
怎样克服 期待性焦虑
怎样克服期待性焦虑
免票入园
男人要学会应对性焦虑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
Let’s DIY Poster
60天适应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