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小班幼儿常规的策略

2014-05-30陆加云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策略

陆加云

【摘 要】刚进小班的幼儿,从只与家庭交往扩展为与教师同伴交往。他们不仅需要建立新的生活秩序,也需要建立与教师、同伴交往的新秩序。当幼儿已有秩序被打乱时,会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和焦虑,甚至大哭不止。因此,教师要发展幼儿的秩序感,要采取与幼儿对话的方式,与他们一起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

【关键词】小班幼儿;常规培养;策略

刚入园的幼儿,年龄太小,“记性”较差,刚刚建立起来的常规转眼就会忘记,因此,教师要发展幼儿的秩序感,要采取与幼儿对话的方式,与他们一起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帮助幼儿把自己的行为和规则结合起来,以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习惯。常见的有效地策略有:

一、示范、模仿及榜样

对小班进行常规教育,示范-模仿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教师的示范是幼儿模仿学习的基础。在一般的常规教育中,教师的师范大都为显形示范,即教师明白的告诉幼儿应怎么做,并要求幼儿仔细观察教师或某些能力较强的幼儿的行为。比如,我发现在要求幼儿搬小椅子上位时,许多幼儿不是搬着椅子,而是推着椅子或拉着椅子,这样既容易损坏椅子,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针对这一现象,我通过示范让幼儿模仿练习搬椅子。这种显性示范对幼儿的模仿学习很重要,效果也很明显。同时,与显性示范相对的是隐性示范,指教师的行为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与自己制定的常规相一致,当教师要求幼儿“走路静悄悄”,自己就不能穿高跟鞋“啪嗒啪嗒”响;教师要求幼儿“用小水洗手”,自己就不能开大水冲。

二、在游戏中培养常规

在小班,教师更强调游戏的作用。幼儿能从游戏中认识周围世界,发展独立性、创造性和动手动脑能力,在游戏中接受教育。根据小班课程的特点,上课是短暂的,在10分钟到15分钟的时间里,往往体现着游戏性。同时,游戏也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其他各个环节,也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文学作品的妙用

文学作品,比如儿歌,短小、简单、形象、容易记忆。在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教师经常使用一些儿歌或小口诀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比如,在睡眠活动中有一项这样的常规: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够初步学习脱衣裤鞋袜,叠整齐,放在固定的地方。教师教幼儿一边叠衣服,一边念儿歌:纽纽扣,放整齐,左手抱抱,右手抱抱,点点头(有帽子的),弯弯腰。既形象又有趣,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将衣服得整齐。不止儿歌,还可以利用故事、图片、手偶游戏等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帮助幼儿认识并遵守常规。

四、个别指导和家庭共育相结合

常规教育的效率和家长的配合有密切关系,常有老师抱怨说,“假期一过,坏习惯全回来了”,也有家长反映说,“睡不着可以不睡,为什么一定要睡着”,因此,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要延伸到家庭。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有着老师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师,要了解幼儿生活背景,生活习惯以及个性特点,能够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教育,使之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学会与同伴相处。

案例:就餐习惯较差的小宝

生活背景:父母较忙,由阿姨照料。

个性特点:主动,大方,讲道理。

生活习惯:睡眠有规律;胃口好,喜欢吃各种各样的饭菜和水果,不喜欢喝牛奶豆浆及白开水,吃鱼虾会过敏;喜欢看书和运动。

生活能力:能够“一半吃一半喂”,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且能够坚持。

有了这样深入的交流沟通老师和家长都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小宝进行教育,帮助她很快适应集体生活,学习并遵守各种常规。比如,幼儿园要求幼儿爱吃各种各样的饭菜,但每次吃鱼虾时要为她另备一份。小宝不喜欢喝牛奶、豆浆,保育员采取“少倒多添”的方法引導小宝逐渐喜欢喝牛奶。阿姨在家里也用同样的方法让小宝喝牛奶,而不是让她“随心所欲”。

家园合作的方法有:面对面的交流、家访、家委会工作、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每周五的家园共育活动、“一线通”、宣传栏等。

还有一种方法的存在,不容忽视:糖果、饼干、小星星等各种表扬鼓励手段。在爱与尊重的心理的影响下,幼儿更容易接受来自奖励表扬的正面的引导教育。糖果、饼干、小星星等实物的奖励是对幼儿行为的肯定,能够让幼儿体会到成功。比如,周周高兴对笔者说,“我自己穿衣服,老师请我吃糖”。为了鼓励幼儿天天来幼儿园,老师在班级里设立了“全勤宝宝”奖。这种方法能够记录幼儿的优秀表现,提高幼儿的自信,同时鼓励其他幼儿上进,为挣做好宝宝,认真遵守各项常规。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使用奖励或表扬方式的时候,要让幼儿获得最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仅仅为了一颗糖。不能使奖励或表扬成为一种变相的惩罚,比如,教师说,“表扬明明,表扬虹虹……”,其实鼓励或表扬是一种反思性倾听,这样第三个幼儿会觉得“我不好”,对此,教师可以换一种说法,“表扬明明坐得好,表扬虹虹坐得好……”,这样第三个幼儿就会觉得“我坐得不好”,因此会调整自己的坐姿。这种表扬是对孩子的言行所传达的信息的反应,这是对幼儿行为的强调,而不是对幼儿本人的否定。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篡位与偏区现状指导策略分析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