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颜色词的语义对比及翻译

2014-05-30牟常青王爱东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语境颜色文化

牟常青 王爱东

【摘 要】不同的文化中,颜色是有不同的语意的。在人类语言中,颜色词语表现出来的独特魅力,往往能令人刮目相看。中英文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非常的丰富多彩,颜色词的产生与使用和自身的民族及历史相联系,中英文化体系中,对颜色词的使用有一定的共性,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当我们仔细去对比两种文化赋予颜色词的涵义时,利用翻译的技巧,尽可能缩小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可以从这个角度体会两种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颜色;文化;语境

一、前言

语言是具有神奇的魅力的,人類语言的产生大大加快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步伐。面对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人类用各种颜色词来进行描绘,随着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增多,颜色也越来越多的被用到人类语言中。由于其本身是一种视觉刺激,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受其影响,创造词语的人发现可以用颜色词表示更多的东西,于是有很多词汇随着应用的增加而被赋予更多的涵义。由于语言规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语言中其颜色词所被赋予的涵义也有很大的区别。这些颜色词语也表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中西文化中的颜色词都是被赋予不同的情感和文化象征。因此,对于颜色词,我们不仅要了解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即它所代指的是什么,更要深刻地理解其深远的象征意义,即它还被赋予什么。因为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不同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伸、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为了深入的理解中西文化中颜色词,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更好的应用中西文化中颜色词,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翻译的技巧。

二、颜色词代表的情感色彩对比

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人类对视觉信息的理解和处理是非常迅速的。在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中,使用了相当多的颜色词来生动的描绘这个世界,而对世界的描绘从本质上讲是对自我内在情感的一种表达取向。这种情感与表达之间的关系和民族传统,地理环境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关系。在汉语言的语境中,自古就偏爱红色和黄色,以红黄为贵,为尊,黄色甚至成为权贵象征的颜色。而在英语世界里,由于基督教文化的深远影响,对黑色和黄色十分反感,蓝色或紫色被奉为高贵的颜色。

汉语言文化以黄色为尊,源于对日神的崇拜。太阳的神秘感让古人产生敬畏,认为这种颜色是神奇的。达官贵人们于是住“朱门”穿“朱衣”。红色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是幸福、喜庆、兴旺发达。在西方文化中,尽管red也具有精力充沛、热烈、喜庆的意思,如red rose象征着热烈的爱情,但红色更多的是一种危险感觉的表达,如revenge(血腥)、a red battle(血战)、a 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从而产生颜色的禁忌。那么在翻译时就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同样以红色为例,中西之间差距这么大,《红楼梦》的名字就不可以直译了,red容易让西方读者联想到血腥和色情,从而在情感上产生排斥感。用意译就相对比较合适,由于《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所以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那么就可以避免因为颜色词所赋予的含义不同而引起的误解。

前文已提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黄色被赋予至高无上的涵义,但在西方,蓝色或紫色,被奉为高贵之色。如英语中的The blue blood(高贵血统),Blue book(名人名册),Blue ribbon(蓝绶带)。紫色更多见于基督教,它表示神权,西方帝王的皇袍、主教和牧师的教袍都呈现为紫色,西方用“紫袍加身”来形容人的显赫地位,同样“To be raised to the purple”有“走红,得志”之意。这在进行翻译时有必要注意这些区别,否则会出现无法理解的文意。

中英文化中对黑色的感觉比较地一致,黑色象征着死亡、苦难和和悲痛,西方人的丧服通常是黑色的,大部分中国人在吊丧时也佩带黑纱。稍有不同的是,中国文化中,黑色往往与邪恶、罪恶相关联,比如人们常说黑心、黑手、黑哨、黑货、黑帮等。但在英语环境中,黑色更侧重于庄重,威严和尊贵之意。Black suit和Black dress是西方人最崇尚的传统服装,在庄重场合,达官贵人,社会名流都喜欢身穿黑色交响乐团的成员几乎都是黑色西服,以示尊严和肃穆。

三、颜色词代表的思维方式对比

中英文的差异反映了中英思维方式的区别。汉语中经常用“眼红”“红眼”“害了红眼病”来喻指嫉妒,这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往往是从整体把握,从小到大,以小喻大,从实际出发和注重主客体感觉。用红色表示嫉妒,是对文化本身的一种概括。而西方人则用green来喻指嫉妒,这源自西方人的价值观。他们认为植物的绿色,是健康向上的,而这种特立独行标志着对别的颜色的挑衅,所以西方人用“green eyed”比喻嫉妒。这反映了他们的抽象思维是由物联想到人注重外部知识的获取。

四、颜色词代表的民俗文化对比

由于中英两国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于是不同的颜色词就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这些颜色词也体现了两种语言丰富的民俗文化用语及历史渊源。汉文化中的大多数典故来自《诗经》、《楚辞》等古代名著神话传说等;英语文化中的典故多来源于代表西方文化源头的《圣经》、希腊和罗马神话莎士比亚戏剧等。例如汉语中“红娘”一词出自中国名著《西厢记》。红娘本来只是《西厢记》中女主角崔莺莺的一个小侍女,由于她的机智勇敢,促成了莺莺和男主角张生的结合,受到人们的喜爱,于是后来更多的人用红娘一词来称热心促成别人婚姻的人。如果西方人不熟悉这一特殊的汉民族语境,想当然地将其理解为红衣女郎(a red lady)势必会闹出笑话。再如在我们中国民间流行着这么一种说法,如果某个男人的妻子有了外遇,那么这个男人会被叫做“戴绿帽子”,至于为什么是绿帽子而不是其他颜色,是西方人不怎么理解的。在中国古人以绿为不纯不正之色,因此“绿”在汉语中具备了一种表示低微的等级色彩;而在西方绿色则表示健康,生命,活泼的意向。因此如果要把它译成英语绝对不能译成Hear a green hat,因为英语民族没有那样的文化背景,不会有这种认知,不能产生类似的联想。同样地,英语作品里的颜色词也有其特定的含义,这是和汉语言有很大区别的,如远古时代,英国牧羊人总觉得一只黑羊混在羊群中是不吉利的,是可能带来灾难的,所以黑羊被称为“魔鬼的化身”,即black sheep,随后就被引申为“群体中的败类”,这相当于汉语中的“害群之马”,同样是指“家庭中的败家子”。

五、小结

从颜色词对比中英文可以看出,英语中的很多颜色词对我们的理解来说是“意在颜外”,因此,在理解和翻译英文中出现的颜色词时必须注意语境,联系上下文,要注意“擦颜观色”,思考其文化内涵,万万不可望文生义。

作者简介:

牟常青,男(1975.10~),满族,河北丰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

王爱东,男(1976.08~),汉族,河北衡水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语境颜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特殊颜色的水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