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待花开的智慧

2014-05-30豆金秀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算式算法思维

豆金秀

【摘 要】在生本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持续有效地进行学习。本文将从“无为而为,培养学生自主建构能力”、“少教多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博而返约,提升学生持续学习能力”、“追本溯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生本学习能力;生本课堂

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总是没有静待花开的耐心,想用最短的时间,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就想方设法控制孩子们的时间,不厌其烦地重复练习,夜以继日地检查批改作业。我们如此辛劳,为什么教学质量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为什么部分学生却兴趣索然?其中原因何在?我想:生本课堂也许为这些问题找到一种解决途径。

生本课堂就是学生能做的,教师绝不越俎代庖,而在教学的范畴里,学生自己可以学会,教师应当大胆放手。教师要像火柴一样去点燃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成为师生享受生命价值的课堂。那在生本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持续有效地进行学习呢?

一、无为而为,培养学生自主建构能力

“无为而为”指的是教育者的表面上的、有形的无为,隐含着实质上的无形的有为。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问题,每个学生依据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的,都是有效的。师过“勤”,生必“惰”。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了,学生不用动脑筋就听明白了,这实际上是降低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价值,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的一种惰性,他们不需要想什么,等到需要想什么的时候,往往也想不出什么了。无为而为,教师的“无为”即少讲,“而为”即创设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与时空。在生本理念影响下,现在教师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的“而为”是使学生学习的天性得以发展。

如教学3×5=15,如果你告诉学生3×5=15,这不是教学。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5等于14”,那就是教学了。这时候,打瞌睡的孩子睁开了眼睛,做小动作的学生不再玩了:“什么什么?等于14?!”然后学生们就用各种方法,来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比如4个3是12,再多一个3,是15;数一数,5个3是15,等等。

二、少教多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少教多学就是通过减少规定性和增大选择性来给学生以独立有效思维的时间。如《二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案例:

上课开始,教师就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工合作:一位用分别写着2、3、7、-、=的五张卡片摆出所有可能的二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另一位动笔记下所摆的算式,准备汇报。孩子们都动起来了,而且兴致勃勃,热烈地讨论着,紧张地摆着,写着。然后,老师才根据学生的汇报和补充,在黑板上写下所有可能的六道算式:

27-3= 37-2= 73-2=

23-7= 32-7= 72-3=

老师由衷地赞赏学生所进行的探索,接着又提出了挑战:我们班是不是每个同学都能独立地心算出算式的结果?请大家把这些算式都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并写出心算的结果。能够算出所有算式的同学,还要想该怎样用口头语言表达你的算法步骤。如果遇到困难,力争自己克服,或者翻阅课本寻求帮助。几分钟过去了,老师巡视全班后,在黑板上醒目地写下两个算式:

32-7=35 32-7= 25

“同一个算式,在我们同学中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两个不同的结果?它们都对?都错?还是一个对一个错呢?”这几个的追问激发了学生们的又一轮的自主探索。“二位数减一位数,如果个位不够减时该怎样算?”到了小组汇报的时候,老师把关于32-7= 25的多种算法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并针对错误让学生说出要提醒同学注意哪些问题。

案例中教师没有按教材统一的模式,去规范学生的思维。而是巧妙地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定义改造为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使创新的火花闪现。

三、博而返约,提升学生持续学习能力

数学家迪厄多内认为:“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首先不是逻辑,而是对这个问题的感悟。感悟是辐射状的思维,是一种整体的‘完形。”感悟的东西是难以遗忘的。感悟的程度高,学习的效率就高,持续学习的能力就强。而生本课堂则非常有利于学生感悟学习。比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先教学“十几减9”,教师引领学生经历了如下几次选择感悟的过程:①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对“十几减9”的算法算理有初步的感悟。②使学生经历思维的交流过程。让学生把自己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这样让学生的思路喷涌而出,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等方法,使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的算法多样化,这是实现算法逐渐优化的第一步。③使学生经历反思评价的过程。评价他人的算法,选择他人的简便算法,实现对各种算法简洁性、实用性的反思,促进学生从多样化的方法中选优。④使学生经历再体验。教师通过运用所学的方法,开展“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好”的比赛活动,体验优化的计算方法的运用。通过充分的参与和感悟,学生领悟了十几减9的推导方法,并为后面续的学习十几减8、7……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体验中,逐步完成计算方法的优化。这一过程实际是把教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更深刻,效果更好。

四、追本溯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离开了生活,一切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必须要追求数学学科的本源——生活,把社会生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之中。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题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生本课堂强调教要使学生从过去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如教學认识人民币时,教师通过利用聪聪乘车买票、为自己购生日礼物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提问:你们用过人民币吗?引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为后面的学习认识人民币作好铺垫。再进行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以及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使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

我们要有静待花开的智慧、耐心、胆识!在慢慢行走的过程中等待每个孩子赶上来,在慢慢行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学习路上的风景,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获得人生的智慧,体验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思乐[著].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郭思乐[著].啼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安徽教育出版社

[3]中国教育文摘

猜你喜欢

算式算法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怎么写算式
基于MapReduce的改进Eclat算法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进位加法的两种算法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