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宅男宅女的思想动态

2014-05-30沈妍彦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沈妍彦

【摘 要】高校宅文化盛行与新媒体普及的双重影响,使得大学校园内“宅男宅女”的思想动态发生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的挑战,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很有必要。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高校的特点以及大学校园中宅男宅女的心理、行为特征,提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即探索个性化的网上师生互动平台,开拓网络服务性功能,依托网络开展隐性生活指导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宅

宅男宅女是近年来新兴的,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宅文化由日本流传至中国,指依赖网络,足不出户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中国80、90后年轻人中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大学校园的“宅男宅女”大多数表现为没课的时候从早到晚待在寝室,其寝室生活大多可以归纳为睡懒觉、玩手机、上网、叫外卖、熬夜上网……如此循环往复,足不出户。调查显示,除上课外,近70%的学生白天待在寝室的时间超过五分之三,大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宅在寝室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

高校宅文化的盛行与当今世界新媒体的普及息息相关。国内学者匡文波把新媒体大致归为三类:一是各类网站、搜索引擎、博客、微博等网络类;二是手机等其他媒体类;三是数字广播电视类等。而对高校学生生活影响较大的是前两类媒体,即电脑网络与手机网络。一方面,新媒体使得宅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社交、娱乐、购物,在寝室内可以兼顾学习与生活,因此许多学生课余时间乐意宅在寝室。另一方面,“宅男宅女”的生活大都依赖新媒体,他们认为“连上网络、一切都有了”,终日宅在寝室,生活相对单调,网络生活是其寝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而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26.8%。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当今大学生的阅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拥有手机与电脑,且拥有手机的同学大都使用手机的上网功能。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越来越多地走进大学生的阅读生活,改变着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学生更愿意在寝室享受阅读的乐趣,度过学习以外的课余生活。与此同时,随着当代社会“微文化”的逐渐盛行,“浅阅读”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一大阅读特征。微博、微信等阅读方式以其实时性、快捷性、互动性等特征吸引着学生们的眼球。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理论与实际生活脱离的现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与注视。《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宅文化盛行与新媒体普及的双重影响,使得网络环境下高校公寓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的挑战,作为高校教育部门,必须着眼于对大学生生活现状的研究,将关注的重点贴近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把解决大学生的身边事、关心事和具体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公寓作为学生休息、交际、业余学习和活动娱乐的重要场所,是重要而又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学生公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学生公寓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把公寓生活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畴,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寓生活观念,积极营造文明优雅、快乐和谐、个性鲜明、全面发展的公寓文化氛围成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信息传播的媒介越来越多元化,而新媒体对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影响,不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思想上,也变得越来越深刻。新媒体不断地发展革新,在大学生的生活、工作、學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己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人际交往、表达意见等不可缺少的一种途径。这一点也引起国内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者越来越大的关注,因此,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公寓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1)网络环境下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将极大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了解,有利于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2)网络环境下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将积极促进创新性地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依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多渠道地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将思想理论阵地与信息媒体阵地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重要阵地建设。

(3)网络环境下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将有效提升高校服务育人功能,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服务育人精神,有利于高校教育者与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特殊群体“宅男宅女”人格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高校的特点以及大学校园中宅男宅女的心理、行为特征,提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网络环境下公寓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1 探索个性化的网上师生互动平台研究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师生关系正在受到挑战,网络成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对话的交流渠道,教师可以运用新的方式与学生公寓内的宅男宅女们进行互动,零距离地进行交流和讨论,有效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宅男宅女这一与他人交流相对较少的学生群体各方面的情况是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从而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教育、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

2 开拓网络服务性功能研究

宅男宅女们出现的人际交往障碍及自闭等心理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及难点,网络的私密性、交互性、自由性与宅男宅女的心理需求是一致的。在网络环境下,被教育者更愿意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沟通有了良好的平等性以及真实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存在心理问题学生对统一显性教育的逆反心理,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利用新媒体,在网上平台提供符合宅男宅女心理需求的心理辅导,从心理服务出发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把宅男宅女寂寞的心灵从网络中解放出来是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服务育人功能实现有机结合的直接手段。

3 依托网络开展隐性生活指导研究

大学校园中宅男宅女的隐性生活往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容易忽略的研究对象,针对宅男宅女的心理特点,对宅男宅女进行隐性生活的指导很有必要。隐性生活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盲区,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隐性生活指导强调体验的重要性,通过学生切身体验来代替教师说教。通过各种有益的网络文体活动,以及丰富的网络公益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形式。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6)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5-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