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式创业教育模式对学子创业的影响分析

2014-05-30柳一村周悦李丹吕星灼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开放式大学生

柳一村 周悦 李丹 吕星灼

【摘 要】通过对浙江万里学院开放式创业教育模式回证,探索出通过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模式来开展大学生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提升创业成功率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为高校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模式提供参考,具有理论上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可以丰富和完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创业教育;开放式;浙江万里学院;大学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模式转变成为大众化模式,大学生如何就业成了一个新的课题。如果所有的毕业生都只是一个被动的就业者——只会找饭碗,那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高校中,实施创业教育应该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所以建立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模式在现今高等教育格局下尤为重要。

一、浙江万里学院开放式创业教育模式简介

基于对创业型大学的理解和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浙江万里学院主要是通过系统实施开放的创新创业教育来凸现创业型大学的个性特征的:其一,明确提出了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欲望和能力为核心的广义创业教育。其二,以校本创业教育的潜课程建设,着力构建了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体系、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创业教育活动体系。其三,以宽松的制度环境和创业实践教育机制为创业型大学建设提供不竭源泉。

1.组织建设和制度保障是全面推进创业教育的基础

学校于2006年在国内高校率先成立创业教育学院;2008年4月,学校联袂宁波团市委,创建了面向社会人士的“宁波青年创业学院”,构建了开放的创业教育大平台。在组织建设上确保了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同时,学校先后制定颁布了《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办法》、《创业导师工作条例》、《中长期创业型大学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20)》等一系列制度保证了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

2.创业课程和创业平台是全面推进创业教育的关键

学校的课程建设是围绕创新创业能力需求为出发点,强化以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助推,创业孵化项目和实战平台为提升,形成独立设置的“四年一贯制,四个层次相衔接”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极大的促进了学风建设,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在平台搭建上,①学校从2002年起,每年拨出10万元专项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2007年,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力度增至每年100万元;②学校组建了“未来企业家协会”、“万里创业者联盟”等创业社团,学校成为全国KAB首批会员单位、全国KAB创业教育基地,学校KAB俱乐部被评为全国十佳俱乐部;③学校与江北人才服务中心、宁波民营企业家协会等机构签订学生創业项目孵化战略合作协议,还与维科集团等众多企业签订了合同成立了“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在校学子创业实践、就业见习提供支持。

3.创业阵地与创业活动是全面推进创业教育的保障

学校通过教学管理创新,将创业模拟、实战活动纳入专业素质拓展学分,创业企划书和创业项目报告书可以替代毕业设计;学校通过与企业的战略合作,将企业的营销理念、创业实践项目引入校园;每年,校、院两级都开展创业文化节、“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行动”等创业实践活动,社会、媒体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在阵地建设上,①学校建设创新创业中心,用于孵化学生创业项目;②学校投资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乍浦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区”,以大力推进大学生开展各种创业实践活动;③2002年,学校投资50万元注册成立了“宁波市科技园区‘博远创业有限公司”,让学生加强创业体验,积累创业经验;④2011年,学校批下专项经费筹建用于宣传学生创业典型、孵化学生创业项目、扶持学生创业团队的“大学生创业中心广场”;⑤2012年,学校大学生创业园区成为宁波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区。

二、模式取得的成效

1.校本创业文化彰显特色

学校将“甬商文化”、“浙商精神”有机融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创业文化”。学生中已普遍形成“创业光荣”的共识,2013年5月的调查显示,在校生中有创业意愿的占13.3%,其中有8.21%的学生有创业经历或正在创业。

2.创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

学校注重创业教育研究,编辑出版了《未来企业家》、《浙江民营企业家培训教材》等30余部专著、教材和刊物;探索并在浙江省高校推广基于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改革新模式,基于教学改革的创业教育新模式要素集聚,2008年,学校的“基于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国30个创业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0年4月,教育部发起成立了2010—2015年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我校成为首届教指委成员单位,2011年我校的“创业型大学建设”成为浙江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学校是全国KAB首批会员单位、全国KAB创业教育基地;形成了一批具有创业教育理念和创业教育能力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搭建了多方位、立体化的创业教育平台;形成了“3+1”、“3.5+0.5”等形式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途径;建立了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制度环境和师生发展性评价机制。

3.创新创业教育硕果累累

万里学子在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竞赛中表现出色。在2007年“赢在嘉兴”青年创业大赛中,学子俞奕旻摘得桂冠,获得大赛唯一的10万元人民币创业大奖;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的“奥林匹克”的“挑战杯”竞赛中万里学子表现出色,2009年,学子荣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10年再获佳绩,荣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取得学校“大、小”“挑战杯”的“大满贯”。万里学子创业热潮涌动,应届毕业生创业率节节高升,创业新秀崭露头角。2008-2013年,学校应届毕业生成功创办企业近1100家,吸纳就业人员近8000余人。2006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王建,毕业四年创办了五家公司,他在2011年入选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组织的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荣获2011年宁波市“创业新秀”称号;2003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孙洁,成立了众信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她于2008年荣获首届宁波市“创业新秀”称号;2011届金融专业毕业生沈靖淞,当时还是才刚刚跨入大四门槛的他在2009年11月,注册成立了专门为客户综合理财提供咨询服务的金融投资顾问公司——宁波市鄞州靖恒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他在2010年荣获浙江省“最具潜力校园创业之星”称号,2011年荣获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扎根农村、创业富农的姚春梅;得到风险投资上百万,被誉为在校创业永不停歇的“接力棒”的“甬动”创业团队;在校期间一人创办两家公司,创造月利润上百万的沈家巍……一大批优秀万里创业学子正在涌现。

三、对完善开放式创业教育模式的建议

高校应该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融合“两类元素”:专业教学体系中的教学元素与创业培训体系中的创业培训元素之间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和螺旋提升。

1.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不再仅仅是产生理论家、思想家的摇篮,更要培养出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优秀创业型人才。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利于开启大学生的思维,可以直接而快捷地帮助大学生了解基本的创业知识,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形成科学的创业结构,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和培养创业理念。高校要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完善创业教育机制,建立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2.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师资能够理性引导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一是组织具有创业辅导热情、又符合相应标准的教师参加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让教师更新观念和知识,创新思路和方法,掌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授技能。二是加强与就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交流,深化職业规划指导,采用课堂教学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反馈和评估体系,促使大学生独立自主创业,培养其发散性、创新性思维,树立良好的创业品质。三是聘请成功企业家、校友、社会知名人士,开设系列讲座,与大学生互动交流,为创业教育注入鲜活的血液,在多方位指导和传授各种创业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以身传教,将其创业经历和经验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有效激发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

3.构建复合型的创业实践体系

一是要依托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开展科技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鼓励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创业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二是要构建“大学生创业工作室”、“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大学生创业园”三级联动的创业孵化平台。以专业为依托的“大学生创业工作室”是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形式和载体,由学生自愿组合、自发组建;学校以“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为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和指导;大学生创业园由政府主导,与高校、企业、社会服务机构共同创建,为大学生创办企业提供办公场地、工商注册、财税、创业资金、市场开发、招商引资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创新创业成效显著的工作室或项目可以申请入驻大学生创业园并进行孵化与提升。

4.建立专门的创业指导团队

我国的创业教育在大多数高校还没有开展,许多大学生创业企业还未正式运营,就倒闭在了萌芽之中。大学生要成功进行融资必须要让投资看到企业成功生存和成长的前景,拥有基本的创业知识是创业企业能够顺利成长的关键所在。为了能够让大学生创业企业实现顺利的运转,必须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解决的机制,建立专门的创业指导团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要切实发挥创业导师的作用,可以将大学生创业导师的指导方式分四种:一是单个指导,根据大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由创业导师进行针对性指导;二是“会诊”指导,由专家对疑难问题进行集体会诊;三是授课指导,针对大学生创业者中比较集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专家定期给予授课指导;四是“陪伴”指导,根据大学生创业的不同特点,由创业导师跟踪其创业过程,进行全程指导。

5.强化创业学子跟踪服务

高校不仅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深入、立体、广泛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孵化,对于已经毕业的创业学子的跟踪服务也尤为重要。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创业学子在社会创业同样需要母校给予跟踪服务,尤其是建立创业学子联盟和建立在校大学生与已毕业校友之间的交流平台,充分利用校友资源。联盟可以以地区为单位建立,高校不仅可以通过联盟对创业学子进行政策辅导、创业培训等服务,更可以通过联盟进行创业学子间的创业互助和对在校学生的创业指导,其模式可以借鉴目前比较流行的创业导师制,邀请企业家校友作为创业导师,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黄林楠,王琳,等.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J].江苏高教,2010(2):104

[2]庞玉兰,王欣.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学,2011(3):158,160

[3]张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66

[4]周宇飞.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基于面向农村创业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0,(4)

注:本论文为2012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2R41903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开放式大学生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大学生之歌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等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