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四五”课堂教学探索
2014-05-30张安
张安
【摘 要】初中语文“三四五”课堂教学的研究目标主要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整体经过创设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流程,促使创建完善的语文课堂策略,实施语文课堂的素质教育,研究教学流程,遵循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本,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提出初中“三四五”教育施行的策略。
【关键词】“三四五”;教学模式;初中语文
新时代的教育体系要求教育应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彼此合作、社交能力、探索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当前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教育模式的老旧,无法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经过教育工作者的长期探索和经验上的终结,提出“三四五”教学方式,其包含了新的教学理论和多元化思想,开创出新的育人模式。
一、语文“三四五”课堂介绍
“三四五”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是三步骤、四环节、五课型。语文教师应用“三四五”方法教授课程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三四五”的含义:
(1)三步骤:三步骤主要是课堂的延伸、课内的研究和课后的提升。课堂延伸是语文“三四五”教学的起始阶段,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其目的是对于课堂上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适当的安排预习时间,为课堂上开展高效学习做准备。而课内研究阶段则是学习的真正核心,是课程的真正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要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凸显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改变教与学之间的主次关系,达到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课后提升则是真个学习过程中的收尾阶段,其作用也至关重要。教师应该选择典型、有梯度、多样式的课后题供给学生课后巩固学习,同时应该与生活相结合,通过适当的主体学习,来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和写作能力。
(2)四环节:四环节是指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精讲点拨和巩固拓展四点,四环节都是在课堂上的应用,提倡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课堂,在课前学生已经对课程有所了解,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我讨论学习。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应该给予积极的解决,帮助学生疏通思路。在最后老师提出课程的主要重点,留下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练习,当堂测试,适时纠正。
(3)五课型:五课型是指阅读教学课、写作教学课、专题复习课、测试讲评课、专题探究课,五课型是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以阅读、写作、专题复习、测试讲评、专题探究为主要内容设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后的扩展阅读和写作。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學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育课程出现重要改革,但是却没有被落实,课堂依然是老师讲课为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老师认为自己讲的课程要比学生自己学习获得的效果高,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2)教育观念跟不上教育的改革,教师在在力求教育好学生,时刻关注自己讲课好坏,忽略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讲课的目的是为了教授学生知识,意在促使学生学习、研究和创新。教师不能准确的把握课堂的主体内容,无法把握内容精讲、略讲或不讲的度。
(3)教师对于教育的把握不够准确,只重视学生在课堂内的教学,并不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从认知到发展这个过程来看,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古今中外很多大学者都对学前预习给予肯定的答案。部分教师也很注重预习,由于无法把握预习的内容重点和预习的时间,预习对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影响并不明显。
(4)教师的问题比较随意,在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中,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氛围,无法有效让学生掌握知识。老师单方面认为课程改革就是要增加老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忽略了在互动中,老师自身存在主导性的地位作用,老师应该把握教学重点,对讨论的问题精炼。
三、初中语文“三四五”课堂教学策略
(1)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有目的预习。预习在“三四五”教学模式中处于首要位置,预习文章能使学生正确的理解文章的大意。教师在课前预留学习任务,提出学生预习时候要注意的方面和需要掌握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2)课堂上教师适当引导,小组形式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前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了预习,学生对于课程已经有一定的理解,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出一些课文中的情境,促进学生学习。
(3)展示探索结果,师生互动提升,学生在问题研究之后,应该由老师来检查学生的研究结果。对于归纳不准确的小组,教师应该及时的给予纠正。
(4)夯实基础知识,课后扩展延伸,课后的及时复习,有利于对于课程的掌握,并且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章,增加阅读量和写作能力。
四、结束语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新课改对语文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课堂教育的问题日益体现出来。“三四五”教育模式的引入,对语文教学有着重大影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自我学习能力也会加强。
参考文献:
[1]耿红卫.国外语文课程新理念提出的背景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5)
[2]林志强.冲出应试重围摆脱选修尴尬——三年新课程实验反思[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10)
[3]任爱芬.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15)
[4]张景焕.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