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导游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2014-05-30杨扬
【摘 要】《导游基础》知识覆盖面广,内容繁杂,本文针对《导游基础》课程的特点及现状,提出了改进教学的建议和对策,同时,突出了实践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导游基础;课程教学;特点;现状;策略;教学手段;实践;学习方法
《导游基础》是旅游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旅游从业人员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必考科目之一。其课程内容也是今后学生从事导游服务工作所需具备的基本知识。通过几年的改版,《导游基础》的内容不断扩充,河北旅游部分自成一书,加大了建筑和客源国知识的扩充,书本的知识更加全面、系统。我校导游专业在开学初就开设了此课程,授课一学年,共计102学时,为的是让学生一开始就打好基础,如何让学生学进去,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是本文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导游基础》课程的特点
《导游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面广、内容繁杂
这门课程包含历史文化知识、地质、地貌、水体、气象、生物、建筑、文物古迹、宗教、民族民俗风情、世界遗产、主要客源国和目的地国家知识等,内容涉及历史、天文、地理、宗教、绘画、建筑、雕刻、民俗、美学等领域,虽然大多是概括性的介绍,但是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而杂,信息量大,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因此,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感到学习的乐趣,在课程教学时应引起重视。
2.教材部分内容抽象晦涩
本课程涉及宗教、建筑等领域的一些知识,尤其是宗教方面的,比较抽象晦涩,学生接触少,难以理解和记忆。如佛教寺院中供奉的佛和胁侍菩萨的组合,我国佛寺殿堂的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东西配殿、法堂、罗汉堂、藏经楼等,道教尊神三清、四御,建筑的構件、屋顶结构等,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比较抽象。学生感到既难记又难以消化,需要设身处地体验,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才能体会,这无疑加大了学习的难度。
3.考试难度加大
《导游基础》作为导游人员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在笔试和现场导游考试都有涉及。目前,在全国导游员资格证考试中,《导游基础》这门课程题目涉及面广而散,尤其在2013年开始全国进行上机考试后,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感到头疼。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点必须十分熟悉,在学习时既要有重点地把握一些知识点,也有必要兼顾全书。
二、《导游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失去兴趣
《导游基础》课程教学,不少高职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方法授课,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许多学生刚开始还对本书津津乐道,可到后来就望而生畏,就是因为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自主能力和潜能的发挥,使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课下不停地背。虽然许多教师也进行了课程改革的尝试,但目前的课程教学尚未摆脱学科体系教学的困境,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却“学”得没味,常常陷于被动的学习之中,容易造成学习兴趣下降,记忆疲劳。
2.课程涉及部分内容理解难度大
《导游基础》课程作为导游资格考试的科目,其教学和考试内容大多是常识性和记忆性的。课程内容庞杂,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历史、地理、民俗、宗教、建筑等诸多学科,几乎包括了一个导游员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全部。所以在学习某些章节内容时,部分学生感觉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课程涉及到宗教、建筑等领域的一些知识,学生接触少,不易理解。如佛教的“顿悟”,道教的“天人合一”,都比较抽象,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才能体味到,这无疑也加大了学习的难度。理论知识的过分铺垫,不仅背离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而且使相当多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习信心。
3.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由于《导游基础》教学目标定位于不含实践教学的理论课程,考核方式也就以闭卷形式的理论考试为主,口试、答辩、技能实践考试少。善于记忆和努力记忆的人往往获得好的分数,使得考试本身成为对死记硬背的鼓励。此外,《导游基础》课程考核成绩评定标准也比较单一,一次性测试成绩的终结性考试多,数次考核综合评价的形成性考试少;对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定,往往只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能力培养。
三、《导游基础》课程教学的建议
1.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图片、音像制品等教学工具。图片展示直观、生动、形象,比教师用语言描述让学生记忆更为深刻、便于理解,能提高学生的形象记忆效果,激发其学习兴趣,满足其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比如在自然景观这一章,好山好水的美景再好的语言也显得单薄,而利用图片或风光片会让学生更感兴趣,记忆深刻。
对于老师而言,除了课上知识的传授,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论坛、腾讯QQ等网络工具上与学生互动交流,写下游记或对某地某物的感想、心得,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比如教师可以专门建立一个博客,让学生加入微博成为博客成员,通过学生发帖和评论,可以依次晋升为“普通会员”、“高级会员”、“管理者”等级别,鼓励学生广猎知识,互通有无。当然,互联网虽然内容全面,方便快捷,但是难免鱼龙混杂,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辨析这些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他们。
2.重视课内导游模拟讲解
每次课给学生留下一些知识点,比如讲到道教八仙,八仙过海的典故大家都知道,但是不一定能讲出来,可以留作作业,查找资料,在下次课是让学生来讲解,使学生养成查找资料的习惯,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另外,也可在每节课开始时流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充当一次“小导游”,讲一讲自己家乡的美景、美食、特产、风土人情,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当导游员的乐趣,为其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工作奠定基础。学生本人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有助于学生主动吸取知识、消化知识、巩固知识。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环境,通过每个同学上台锻炼,找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也便于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因材施教。
3.增加对本地景点的实地实践
对于我本人所在的保定市来说,在市区有清代衙署—直隶总督署、园林典范—古莲花池、佛教圣地——大慈阁、基督教天主堂、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军校广场;在周边各县有满城汉墓、清苑冉庄地道、易县清西陵等,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到这些景点实地实践,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景点的实践中,平时书本中枯燥难懂的知识点在实地参观中,通过老师或当地景点导游的讲解会更加深刻。
4.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导游知识的学习,除了要靠勤奋,也要有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可以不定时变换一些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新颖的教学形式中快乐地学习,比如现在学生们都比较爱看“快乐大本营”、“开心辞典”等娱乐节目,那教师就可以把课堂变成节目录制现场,运用游戏、抢答、团队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记住知识点,也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团队意识。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用好的学习方法去影响学生。比如在板书时运用列表归类法、图示法等。比如在讲到寺院布局时,就可以在黑板中画出布局图,让学生运用图表来掌握知识,这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
杨扬,女,(1984.11~),汉族,河北保定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教于河北省保定市第四职业中学,中学二级教师,独立撰写的学术论文曾多次获省、市级奖励,研究方向:旅游与酒店管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