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老年死亡教育

2014-05-30杨娜

2014年46期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

杨娜

摘 要: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临终关怀,以及死亡教育等问题,受到更多的关注,也是教育工作者亟需面对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死亡心理;死亡教育

何为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新标准就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按2003中国统计年鉴中的2002年1%人口抽样调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调查人口总数的8.16%,2005年初,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到1.45亿,占到了总人口的11%,我国已经毫无疑问的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预测,我国的老龄化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来到。

老龄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人口现象。老年人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死亡。面对死亡这个话题,中国的传统都是避讳的,因为“死亡”是神秘的,是可怕的,是隐晦的,是不能被提及的,受到这样的思想影响,人们的精神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状态,对于死亡的认识被禁锢在恐惧与迷信、否认或轻生的阴影中,无法自拔。这种观点对于老年人尤甚,惧死,畏死的心理更为突出,为了使老年人能够正确的认识死亡,客观的对待死亡,从而愉悦地享受晚年生活,可以通过死亡教育的方式来实现。

一、老年死亡教育意义

什么是死亡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各家自持一言,近年来对于死亡教育的研究专家们也没有统一的定论,综合而言,死亡教育是研究死亡的本质内容,从而探讨与之相关的现象,从而促使人们深思自己的生命价值,更加有意义生活的教育。

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进程是几十年上百年,而我国仅仅用了18(1981-1999)年,到2020年,全世界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因此,对老年人实施死亡教育意义深远,而且任重而道远。

第一,树立正确的生死观,首先帮助老年人抛弃陈旧腐朽的观念,从对死亡的恐惧和逃避中解脱出来,正确的看待死亡。我们每个人都明白死亡是每个人生命的终点,任谁都无法逃脱,但是当死亡真的离我们很近的时候,本能的求生欲望无限迸发,人们会热烈的向往生命,同时渴望活着。所以死亡教育首要的任务是帮助老年人直面死亡。

第二,正确处理生与死的关系,老年人的生活经历丰富,回顾一生,直接或者间接地见证了许多生命的死亡,有的老人可能更加达观,有的老人可能愈加害怕死亡时候的痛苦,还有的老人或许更担心死亡之后的灵魂归宿,因此,死亡教育要针对普遍及个别的问题来进行适合老年人的死亡教育,这一才能够真正的帮助他们处理好生死的关系。

第三,提高生命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421”家庭和空巢老人的出现,使得老年人在本应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时,却更加孤独,没有子女的相伴,有得老年人只能住在陌生的老年公寓里,更加没有了归属感,体会不到人生晚年的幸福。通过开展老年死亡教育,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而且有利于消除老人孤独感,寻找精神依靠,同时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加积极健康的面对晚年的生活,提高生命的价值。

二、老年人死亡心理分析

人们为什么会恐惧死亡呢?原因可以总结如下:

一是本能。人类最根本的欲求就是生命,那么,当面对死亡时,恐惧是本能的反应。

二是丧失。人生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么死亡就是一个人什么也不带走,孤独的离开,这就意味着世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这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对于奋斗了一生的老年人更是如此,所以害怕死亡。

三是虚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明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当一个人步入老年,最希望听到的是社会或者他人的肯定,“您这一生有成就”、“您功高至伟”、“您教育孩子非常成功”、“您的一生影响了很多人”“您的许多话都是至理名言”等等,这类型的语言可以说明这位老人的人生价值,他实现了自我,他了无遗憾,使老人可以欣慰。

三、老年人死亡教育内容

1、克服恐惧心理

引导老年人走出死亡心理误区,既是一道深奥的课题,同时又是一个禁忌的话题。既然恐惧死亡是本能的反应,那么首先我们就要消除老年人对于死亡的恐惧,通过死亡教育让老年人认识死亡,正视死亡,从而坦然面对死亡,进而才能够活的轻松,活的健康,才能够在有限的生命里幸福的享受生活。同时,也是使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压力就转化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正确地对待疾病

人一旦进入老年阶段,几十年的辛苦劳作,身体已经发出各种警报,也就意味着老年人的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和病魔作斗争,因此,死亡教育可以通过一些医学常识,急救知识等方面的宣传,促进老年人的自救;同时,也要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树立健康积极心态,良好的心态是战胜病魔的有力武器,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也使老年人更加自信,更加乐观的面对疾病,面对死亡。

3、开展各类活动

社区,老年公寓,社会志愿者,子女都可以组织老年人观看有关死亡及善终服务的录像片,或者参观死亡博物馆,到殡仪馆参加葬礼,也可以通过分享彼此有关死亡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释怀过去的心结,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老年人了解更多的生命知识,消除对身后事的忧虑,强化老年人对死亡的科学观念,增强面对死亡的信心。

史铁生曾经说过: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因此,通过死亡教育,使老年人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念、增强面对死亡的信心,从而使余下的生命更加充实,有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死”的思考,实际上是对“完满人生”的思考。(作者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 党俊武:《如何理解老龄社会及其特点》[J], 《人口研究》2005年第6期。

[2] K·W·夏埃,S·L·威里斯:《成人发展与老龄化》[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 唐庆,唐泽菁:《死亡教育漫谈》[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12期28~33页。

[4] 陈雅雪,韩跃红:《从临终关怀看死亡教育》[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卷第4期。

猜你喜欢

积极老龄化
国际城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经验及启示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现代城市养老居住模式研究
互助养老新模式唱响最美“夕阳红”
老年教育发展的新路径探究:媒体开办老年教育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酒店营销创新研究
“积极老龄化”中的社区居民自治与社区邻里网络的构建
“积极老龄化”理念下的社区居家养老与弹性应对策略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教育问题研究
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老年体育发展对策
积极老龄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