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严重创伤病人的临床特征及抢救方法
2014-05-30张林海
张林海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创伤病人的临床特征及抢救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53例严重创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抢救脱险46例(86.8%),死亡7例(13.2%),有效抢救时间为30-90min,平均(49.5±2.1)min。结论在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制定个体化的急救方案,可以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严重创伤;临床特征;抢救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4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04-02现代社会随着工业的发展,交通事故伤、坠落伤、各种创伤以及其它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创伤不断增多,严重创伤是急诊科常见急症,具有病情复杂、病死率高以及病情急重等特点。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53例严重创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来我院的53例严重创伤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1例;年龄5-81岁,平均34.5±1.9岁。所有严重创伤的患者均在受伤后15分钟至2个小时到我科就诊。48例为多发伤,5例为单发伤,ISS>16分13例,≥25分40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27例,砸伤11例,坠落伤7例,暴力致伤3例,挤压伤3例,刀砍伤或刀刺伤2例。其中开放性损伤29例,闭合性损伤24例。创伤部位:颅脑损伤38例,胸部损伤9例,骨盆四肢脊柱损伤26例,腹部损伤15例。合并休克42例。
1.2多发创伤多发创伤是指在事故发生时,同一致伤因素可使人体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较严重损伤。本组多发创伤48例,其中40例合并休克。损伤部位:头与胸部11例,头与腹部9例,头与四肢8例,头、胸、腹与四肢8例,胸与腹2例,胸与四肢1例,腹与四肢1例。
1.3诊断标准全部患者按照人体损伤严重程度评分标准(ISS)进行评分。
1.4抢救方法对于病情的评估都需要根据ABBCS等方法对患者加以检查。A(airway):气道有无堵塞,是否开放;B(breath):呼吸動度和频率;B(bleeding):体表主要出血部位;C(circulate):脉搏血压,末梢循环;S(sense):患者意识情况和刺激反应状态[1]。主要抢救措施包括输液、止血措施、吸氧、吸痰、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等,观察病患的生命体征,给缺氧者供氧;心跳等出现暂时性停止的,进行相应的心肺复苏术;对于胸外伤者,要清创并闭合开放性伤口;有多发性病包括脾肝破裂、开放性损伤等要抢救并做好术前准备;颅内压升高比较快速的要滴注复方甘露醇,必要时要重复进行复方甘露醇的滴注;对于有腹部外伤的病患,要及时进行腹腔穿刺并胸腔闭式引流。
1.5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数据采用(χ±s)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及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经过积极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抢救脱险46例(86.8%),死亡7例(13.2%),有效抢救时间为30-90min,平均(49.5±2.1)min。
2.253例患者治疗前ISS分值>16分共13例,占24.5%;ISS分值≥25分共40例,占75.5%。治疗后ISS分值>16分共41例,占77.4%;ISS分值≥25分共12例,占22.6%。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3讨论
严重创伤的患者入院时,病情往往紧急,大部分患者不能提供正确的主诉病情,只有靠临床经验对患者的伤情做出准确的初步判断,尽快实施医疗干预,力争在患者入院后10min内给予救命性治疗,1h内给予确定性医疗干预[2]。
3.1呼吸的管理必须即刻保证患者通畅的气道、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清除呼吸道异物,给予面罩吸氧。昏迷、严重呼吸困难时,应予气管插管或球囊面罩加强呼吸。
3.2休克的救治建立静脉通路,快速扩容,适量的706代血浆,中分子右旋糖酐,并尽快备足全血,尽早输入。有心功能不全者给予强心药,有呼吸功能不全者可给呼吸兴奋药;有颅内高压或肺水肿者在血压稳定后可用脱水药物。
3.3脑损伤的抢救立即给予颅脑CT平扫,并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怀疑患者除颅脑外其他可能有损伤的部位做最直接恰当的检查。在给患者检查的同时,通知手术室做好手术的一切准备。
3.4骨折的急救一般骨折的手术处理需等到患者全身情况改善后进行,但对于骨折本身危及生命安全的,应在尽快改善患者全身症状的同时,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3.5多发伤的急救广泛的多脏器损伤伤员往往处于休克状态,持续出血,并发凝血功能障碍,复杂、耗时的修补重建手术只会加重伤员的生理紊乱。在这种情况下,损伤控制原则可能是唯一的选择。参考文献
[1]赵文静,张亚卓,单丽丽,等.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中重度创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1266.
[2]王永剑.综合性医院急诊外科建设发展模式的探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04):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