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思想与当代社会

2014-05-30周龙涛

东方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积极因素

周龙涛

【摘要】有选择地继承孔子思想,对当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孔子所倡导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求知务实的无畏品格,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孔子思想注重道德修养,重视理想人格的培养,强调伦理政治,注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修养,强调忠于职守、洁身为民,反对为富不仁、残害人民,孔子思想中还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体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关心。注重国家民族的整体观念,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融合、独立与统一,具有积极的影响。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同时,要“去其槽粕,取其精华”,其中的积极因素,今天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孔子思想;传统思想;积极因素

作为中国传统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孔子思想,在当代社会中同样有许多积极因素,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求知求真的无畏品格,这也是孔子一再提倡的可贵品质。儒学经典《周易大传》中,就提出了“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⑴的思想,鼓励人们要有顽强的奋斗精神。后来,孔子又進而提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⑵,把重人思想与经世态度结合起来,重视人生价值,强调人们应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孔子鼓励人们树立奋发图强、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当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需要更坚定的意志和更强烈的进取心,只要具备这些品格,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中奋发有为的精神,克服惰性、僵化、消沉等不良心态,对于造就一个有生气的社会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孔子思想中的自强不息精神体现在求知求真的大无畏品格中。孔子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⑶ “朝闻道,夕死可矣”⑷这些为真理、正义献身的精神,有利于我们培养民族气节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我们培养民族气节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鼓励人们积极进取,不断发展,完善自己。在当代中国,这种求知求真的无畏精神,需要继续提倡和发扬。

二、孔子思想注重道德修养,重视理想人格的培养,并把“修身”、“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这些强调了忠于职守、洁身为民的经世风格及廉政精神和务实作风。

注重道德修养,强调伦理政治,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重要特色。孔子思想中的道德,自然打着其历史的阶级的烙印,但孔子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曾反映一些进步的潮流,包含着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道德,如律己修身、仁爱孝悌、舍生取义等。孔子主张,必须注重道德践履和人的自身修养,为进行道德修养,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⑸。他还提出“修己以敬”⑹、“为仁由己”⑺、“耻其言过其行”⑻等等。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政治思想,以“心”释“仁”,强调道德践履和内在的修养,以达到理想人格的培养。这些思想强调人们在道德修养中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注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修养,是孔子思想的特点,而“仁者爱人”是其最基本的内容。“爱人”的正面展开便是“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⑼。只有通过这些内在的修养去建立高尚的人格,培养德、智、志、美等理想人格要素,才能使天下归“仁”。孔子的这些人格思想,对于处理人我关系和人际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从“自我”做起,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这样人我之间、人际之间就能够协调和谐地相处。

孔子主张实行:德治“、”“王道”,认为在修养上若没有达到“内圣”,在政治上就不能实行“外王”。其“内圣”、“外王”之道和“修齐治国”之方,把人们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王道政治结合起来,把“修身”、“齐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把“内圣外王”、“治国平天下”落实到治国正俗、经世济民上。在此倾向的影响下,孔子思想特别注重“德治”。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⑽又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⑾他认为用道德去教化人民,治理国家,老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行为自然端正。

孔子还注重廉政,强调忠于职守,洁身为民,反对为富不仁、鱼肉百姓、残害百姓、残害人民。如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⑿,正体现了孔子廉政自律的思想。孔子思想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经世风格,主张躬行实践,明道经世,富民养民,兴邦强国,这种精神和作风,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对于抑制腐败,实行廉洁政治,也有其积极作用。

三、孔子思想中有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孔子的“仁学”实际上就是“人学”。孔子从“仁”出发,肯定了人的地位,人的作用,对人性、人道、人生、人格、人际等一系列关于人的问题加以阐述,建立了其人学思想体系。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⒀;“ 各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⒁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把人置于鬼神之上,把事人置于事鬼之上,这一思想是非常精辟的。孔子的重人思想为后儒所继承和发挥,后来孟子所提出的“民贵君轻”⒂的思想,就是在孔子“人学”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孔子把修已和济世结合在一起,提出“修已以安百姓”,“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⒃,把人本思想落实到“安百姓”和“济众”上面。孔子的这些思想,体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关心,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

四、孔子强调“大一统”,注重国家民族的整体观念,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孔子思想中有很鲜明的大一统思想和国家民族的整体观念。孔子生活的春秋末年,正是华夏民族和四邻地区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孔子对批判地继承夏商文明的西周采取了“吾从周”,的肯定态度,并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吾从先进。”⒄在多民族杂居的情况下,他不把血缘种族放在首位,而把“礼乐”作为区分文明和野蛮的标准,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大一统”思想。这种思想传统,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各民族的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孔子思想中的大一统观念和国家民族的融整体观念,经过长期地潜移默化,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心理要素,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融合,独立与统一,产生环保积极的影响。

以上所述的孔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道德价值。其中的积极因素,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强民族自信心,推动对外文化交流,搞好改革开放,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易大全》

[2]《论语》“子罕”篇

[3]《论语》“为政”篇

[4]《论语》“里仁”篇

[5]《论语》“子路”篇

[6]《论语》“宪问”篇

[7]《论语》“颜渊”篇

猜你喜欢

积极因素
教学成功的加速器
鲁滨逊性格中的积极因素
挖掘生物教学中的积极因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浅谈高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统一战线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探析
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学前儿童洋书籍流行现状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