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校《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4-05-30周云芳

2014年47期
关键词:选修课教学改革

周云芳

摘要:军校《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课程是对本科学员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人文社科基础类选修课程,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增强学员任职能力,提高学员综合素质,本文旨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军校学员选课要求的教学改革之路,从而满足军校学员知识体系结构、任职发展及增强其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需要。

关键词:选修课;中国近代文化概论;教学改革

军校《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课程作为提高学员人文素养的基础性课程,要充分发挥该课程的作用,必须着眼于近代文化知识的认知、近代文化情怀的熏陶、近代文化价值的分析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的人文内涵与人文魅力,着力培养学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加创新先进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我们必须超越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满足军校教育转型需要的《中国近代文化概论》教学新模式。

一、构建军校《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课程专题式教学模式

《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课程作为学员的公共选修课,其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包含了思想、文学、科技、制度、教育、民俗、史学、哲学等范畴,目前,《中国近代文化概论》教学在许多高校开展的时间尚短,已出版的教材较少,而且主要是立足于高校历史学专业课的角度编写的,内容繁杂、体系谨严,逻辑性强,语言抽象,没有集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很难为理工科的学员所掌握,这同公共选修课宽泛的体系性、普及的学科知识、通俗的教材语言等特点不相适应,所以我们应该遵循《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作为一门选修课所具有的灵活性、适用性和时代性等特点来选择整合教学内容,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专题式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设置为中国近代哲学思想、中国近代文学、中国近代教育与科技、中国近代艺术、中国近代社会礼仪与风俗五大专题,中国近代哲学思想:主要学习中国近代先进思想的内容及发展演变过程,通过梳理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发展变化使学员了解中国近代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融的复杂过程;掌握中国近代先进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洋务派的变易进化观和戊戌改良派的进化史观,熟练掌握“五四”文化中的思想启蒙;中国近代文学:了解中国近代文学产生、发展的概况,熟练掌握各个时期重要作家及作品;理解中国近代文学精品的意蕴和内涵,接受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加深对各个时期文學精品所表现出的时代精神和取得的艺术成就的理解,并将作品中的情感内容与自己的现实人生相联系,增强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感,强化以文化软实力提升自身战斗力的效果;中国近代教育与科技:了解中国近代教育的内容;掌握中国近代教育的总体特征;理解科举制度废除的背景、过程及影响;熟练掌握中国近代教育的现实意义;掌握中国近代科技的主要成就,熟练掌握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以及近代科学的基础和核心精神是什么,培养学员的科学精神,使其充分理解中西近代科技的不同,并正确看待这种不同,反对盲目自大与民族虚无主义;中国近代艺术:了解中国近代音乐、绘画、戏剧与电影的发展历程,熟练掌握中国近代艺术取得的成就,理解近代艺术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熟练掌握现当代艺术对近代艺术的借鉴和发展;中国近代社会礼仪与风俗:了解西方礼仪对中国近代社会礼仪的影响;了解中国近代生活习俗的变迁情况;掌握近代对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追求,理解传统观念与国家命运对近代婚恋的影响。了解中国近代礼仪和风俗变迁与经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教育在改变婚恋观方面所起的作用。

五大专题的设置注重对中国近代在社会、人文等方面的文化“通识”进行梳理,拓展学员的知识面;将中国近代文化精神作为主要脉络融入课程中,培养学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远大的全球视野;在拓展学员知识面的同时,穿插大量历史史实及文化现象,寓教于乐,避免“偏、专、枯”,让学员在掌握中国近代文化基本理论和基本精神的同时,充分认识中国近代文化的主要精神和实践意义。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讲究的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讲授有余,研讨不足,学员只是被动地听与记,导致学员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制约了教学效果。专题式教学法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的这一不足,充分发挥“专题”的优势,它从某种程度上摆脱了教材的束缚,由教员灵活地安排教学计划,比较自由地选择研讨、案例、启发、提问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通俗化,从而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员上课的积极性,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专题式教学可以主要采用研讨式教学法,在教员的指导下,学员通过自主研究——课堂交流——教员点评等环节,掌握专题知识。在专题式教学模式下,学员通过搜集资料,在分析、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提出对所研究问题的基本认识和自己的见解。在此过程中,学员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采用专题式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讲授中国近代文化的表现形式方面,以培养学员审美直觉能力与分析能力,将一些基础知识交给学员自学,而把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变迁的关键点列为若干研讨题目,以点带面,以培养学员的宏观概括能力,在这种互动性较强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完善和深化学员的知识体系。同时,在课堂上给学员提问的机会,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员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其自学能力。

总之,专题式教学是个开放的体系,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的容纳力,能够鼓励任课教员在授课中主动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弥补教学内容表达相对不足的缺陷。同时,学员也会在此教学法中感觉到尊重、新颖,能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使教学在一个师生互动的氛围下实现教学相长。

《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覆盖领域广,课时少,所以要设法将学员的学习时间从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的自主学习,为此我们深入探索了“主课堂+第二课堂+网上课堂+社会课堂”的四堂联动教学模式,主课堂基本采用研讨、启发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第二课堂依托国学等俱乐部举行演讲、诗歌朗诵、礼仪大赛、人文知识竞赛等活动,调动学员的课后学习实践积极性;网上课堂主要是根据教学专题择优搜集一些课本和讲义之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音像、书籍、评论文章等上传到校园网络平台,通过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媒体的演示,让中国近代文化形象地体现在声音、图像、影视和动画中,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为《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课程教学起到辅助和补充作用;社会课堂就是布置学员利用节假日到家乡或驻地观察当地的建筑、饮食、服饰、礼仪等领域保留下来的近代和地方特色,让学员以小论文的形式概括总结出其对中国近代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社会课堂就是布置学员利用节假日到家乡或驻地观察当地的建筑、饮食、服饰、礼仪等领域保留下来的传统和地方特色,让学员观察、分析、书面概括总结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把中国近代文化的研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对于自学内容,教员辅导学员联系现实开展自学,创造条件帮助学员运用好图书馆、网络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培养他们收集、组织专业资料的意识与习惯,为终身学习和研究打基础;指导学员开展自学后的学习交流活动;每个单元都设置讨论题、思考题,以小组为单位在自学时间讨论,特别注重指导、帮助、监控学员学习小组开展活动,锻炼学员的团队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布置学员写出对自学内容的分析报告,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对比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對当今中国的影响,培养乐学员的思辨和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证明,“四堂联动”教学体系成效显著,使学员的人文素养普遍获得提高。

三、建立过程考核和课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作为选修课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在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我们还对《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课程的考核方法改革。舍弃了一张试卷定高下的传统考试法,将原来以知识为重点的考核方法转向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实行过程考核和课终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重视学员平时的学习过程,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

过程考核包括课堂表现、研讨等实践活动等;课终考核考试题型舍弃了传统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全部改为注重分析概括能力的论述题。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分项成绩均为百分制,按比例折算累加为总成绩)。其中,过程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后作业完成情况(50%)+课堂表现(50%);课终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形式为:闭卷笔试(100%)。

过程考核中,课后作业成绩取平时作业的平均分,课堂表现成绩根据每位学员平时的发言登记成绩及各组讨论发言的总体表现按组打分并登记为个人成绩。课终考核中,闭卷笔试试题为论述题2道(各50分),每道不少于500字,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这种考核方式既重结果,更重过程。增加平时成绩在学期成绩中的比重,而平时成绩的评定是全面的动态的,更加重视对能力的考核,使对学员的成绩评定回归到真正的学习评估上。

总之,我们的《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课程围绕着“以生为本”,体现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积极主动实现《中国近代文化概论》课程的有效性。(作者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军政部人文室)

参考文献:

[1]张习孔.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2:199。

[2]蔡世华.“中国文化概论”课定位与教学视点「J」.煤炭高等教育,2001(2)。

[3]介永强.关于中国文化史教学的一些思考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24:54一57。

[4]叶岗.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体系和重点探讨.台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6(2):64一66。

猜你喜欢

选修课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艺术类学生中管弦乐的选修教学
基于构建双语环境下的多样化选修课理论及实践
高校开设普拉提选修课的意义探析
关于光学与现代生活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高职英语视听说选修课多元考核手段
河南省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