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现存问题及解决途径

2014-05-30牛凯利赵林

2014年47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解决途径

牛凯利 赵林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并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取向,本文从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特点开始,在分析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存在的困惑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途径,使他们保持一种正确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对于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解决途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向等各个方面的转型时期,他们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有着强烈的人生追求意识,期望自己有大可作为的灿烂人生并努力的付诸于实践,但是,结合现实可以发现,他们的人生追求有着一定程度的不足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因此,从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主要特点开始分析,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主要特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人们总是从自己的生产和交换关系中吸取道德观念,并逐步调整,使自己适应社会生产关系的要求。这一动因,“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和交换关系的发展决定的”“人们头脑中发生地这一思想过程,归根到底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①人们的人生追求,不管是否自觉意识到,总受到外部客观条件与内部主观因素的制约或影响。当代大学生,生长在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他们因自身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而有较多的人生追求期望,因思维敏锐而有较大胆的、新颖的人生追求,他们又因社会实践尚未真正地展开,生活尚未真正深入,人生尚未有深切体验,而在人生追求中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特点。

(一)人生追求的眼界开阔但目标模糊

当代大学生相对而言见多识广,文化价值的多元化,使得他们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和理论,和形形色色的实例,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追求中的视野是开阔的。然而也可以看到,他们的人生追求在目标上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情况。从宏观层次讲,对“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他们尚未有相当的明确认识;从微观层次上讲,他们往往没有明确所要追求的事业、成就到底是什么。

(二)人生追求的意愿主观但激励外在

动机是行动的潜在环节,动力是行动的推进支撑。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追求中,其动机的主观意愿比较明显而且较强烈,然而缺少一点对客观坏境和条件的必要顾及,往往是“我想干”,而较少考虑“我可以干”。而与动机的较强主观性相反,其人生的激励却显得外在,内在的积极而持久的激励则显得相对缺乏。因而人生追求的动力有些“力不从心”,缺少一定的坚韧性和持久性。

(三)人生追求态度积极但心态浮躁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应该说是积极的,心怀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很有“勇于迎接挑战”、“迎接艰难”的气概;而且可贵的是,大部分大学生是能将自己个人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然而,他们也往往急于求成,往往“捕捉到机会就雷厉风行”。显得心态浮躁,浮于表面未能很好地深入到生活实际中去,追求尽快地得到结果而不很注意追求的过程。因此,当他们不可避免的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会出现畏难情绪,停步不前。

二、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困惑

如果说有一个词最能概括当代大学生心态的话,那么这个词或许就是“困惑”。这种困惑表现为一种迷惘和不知所措的心态:对改革形势和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困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困惑,对道德价值取向的困惑,对人生道路和生活信念的困惑。这些困惑文织缠绕在诸如高校教学管理落后的现状、青春期的心理躁动、毕业后求职的惶恐不安之中,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困惑显得格外复杂和迷乱。

(一)大学生人生追求困惑的表现

1、意义感的丧失与生命的空虚

中国传统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受到了冲击,大学生更加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在个人和社会面前,更加追求实际,认为个人应该处于更本位、更中心的地位。石中英教授指出:现代人文世界支离破碎、日益萎缩。其结果是,我们所经历的社会是一个比较富裕但是无论如何却不能算是幸福的社会,我们所体验的是一种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寂寞却因此越来越冒险甚至疯狂的感觉。意义的失落、存在的空虚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困境。

2、成功欲望的增强与生命的焦虑

在一个日趋开放和公平的竞争社会里,成功意识的不断增强,可以激发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生命的价值。但成功的人不一定会感到幸福。罗素认为:成功只能是幸福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不惜以牺牲其他一切来得到它,那么这个代价是太昂贵了。现代社会,改革深化的高风险、社会矛盾的频发、求职竞争的激烈却又使得大学生对人生的不确定和各种变数感到无能为力,对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的选择感到迷茫彷徨,身心压力明显增大。

3、人际关系的疏离与生命的孤独

人依赖世界而生存,人不能离开其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人在关系中展开生活与获得意义。正是关系的多元化、全面化,才使人可能践行丰富的人生。现代社会的通讯设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便捷,但这些现代通讯方式也渐渐地隐去了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失去了面对面交流中无声语言的传递与交融。市场社会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经济关系,而真诚、信任、关怀等高尚的品质与深沉的爱却日渐淡化,不再成为第一要义。这样人们在交往中虽变得日益自由,却日益品尝着孤独。

(二)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困惑产生的原因

1、市场经济与社会不良思潮的负面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市场经济对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也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也具有负面影响。市場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利己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出现社会分配不公的情况,加之社会上对高消费生活有意无意的渲染,使得人们心理发生不平衡现象,这都助长了拜金主义的膨胀,使收入的多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

2、道德观念混乱,知行不统一

在高校中道德教育一直是学校极力倡导的一种教育,但目前的状况似乎是理论教育和行为表现脱节,理论教育的效果在学生的道德实践和日常行为中难以得到验证。他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世俗化,对自我认识和评价趋于主观,竞争与危机意识强烈,焦虑与压力也在与日俱增,身心健康水平下降,其价值取向呈现矛盾性,自身的要求与社会现实中的折射的矛盾已经促使不少大学生不再恪守一种道德观而是具有多种道德观。

3、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大学生虽然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但一直生活在宁静的环境中又承担着繁重的学习任务,这往往使他们以一种远离现实的特殊方式感受时代的变革。对他们来说,唯一的重要人生竞争就是高考,故当他们以天之骄子的优胜者的姿态跨入高等学府后,不再刻苦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之,不少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炼,形成自私自大的心理,这使他们当中不少人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取向方面出现种种问题。

4、网络时代的不确定性

大学生越发受到来自网络文化的影响,网络生活的自由性进一步张扬了当今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自由化取向。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通信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我们人类置身于更加广泛的联系和接触中。因为具有开放性,所以任何一件事,只要在網络上公布,立刻就可以传遍全球。但是,这种全球性是没有中心的。所谓文化全球化,它意味着:远近之间的差别已经消失,近道德与远道德之间能够据以区分的基础也因此消失,从而削弱了个体的民族性,使人的生活越来越处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中。

三、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点途径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稳定的价值观,其价值观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社会热点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学校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教育引导学生。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主导社会理想、信念和精神风尚的灵魂,其对于非主导地位的种种价值观念中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成分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因而它也是稳定国家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精神支柱,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成败。要使大学生明白: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凝聚民心,保证稳定,保持中华民族的品格。

(二)遵循“三贴近”的原则,注意价值观教育的动态性、实践性和层次性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定位不能脱离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能脱离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不能脱离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实际,要与现实的社会状况相适应,要从现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出发,要与动态发展的社会现实相一致,要掌握大学生人生观形成的特点,从学生现有的思想状况出发,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可以接受的程度出发,有分别、分层次地进行教育,既要贯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目标,又不能降低养“四有”新人的要求。只要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是积极健康、合乎社会要求的,那么无论其在具体的理想、道路、职业和生活上做何选择,都应当受到肯定和尊重。

(三)充分重视网络等现代载体,注意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性、有效性

网络以其独特的特征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一般认为,建立在面对面交流基础上的传统友谊能够提供社会支持、社会认可和归属感。当社会资源比较缺乏时,个体就会选择网络这种媒介来满足自己的这些需要,尤其当个体因环境改变而需要重新建立社会关系网络、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时更是如此。导致现实社会交往资源匮乏而只能在虚拟性的网络中寻求安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现代化生产条件下人们过多追求形而下的具体的行为目标,而放弃或忽略了具有终极性意义的超越、关怀和掌握世界的形而上的信仰追求,进而陷入了“既定目标得到后的无聊与得不到时的痛苦”的焦虑和虚无情结。我们应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现实交往能力的锻炼,从而培养其良好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

[3][英]罗素.罗素文集(第一卷)[M].靳建国等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4]孙正聿.探索真善美[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解决途径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浅析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一见钟情》现实意义简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社会保险争议解决途径探究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