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生物学对中学生物课的影响
2014-05-30车冬梅
车冬梅
摘 要: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对中学生物课有深远影响,因此在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进行新技术、新成果的介绍,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关键词:现代生物学;课程改革;中学生物课
近10~20年间,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已经越出了科学家的书斋和实验室,通过大众传媒进入千家万户,人人都可以接触到,包括青少年。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致癌基因,从转基因动植物到克隆基因,从线粒体基因到人类始祖“非洲夏娃”,从餐桌上的转基因食品到DNA侦破技术等,渐渐地成为公民的必备常识,甚至被誉为中国硅谷的北京中关村的街心都竖立着DNA分子模型的雕塑。
因此,基础教育中的生物科学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课程和教材不能给人一种课堂所学与现实脱节、高新技术离课堂很远的感觉。为此,在基础知识教学中,适时引入生物新技术、新成果的介绍,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样对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有很大好处的。
例如:在新编教材中,病毒是寄生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中的一类非常微小的生物,必须用电镜才能观察。课堂上讲这一节时,就可以引入当时流行的典型病例。可以问学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种病?怎样预防?”等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这一病例的知识,然后教师再讲。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看一看病毒的电镜扫描图片,从而引出病毒的概念。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听课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将深奥的问题简单化,提高了学生对卫生保健、身体健康的重视。
再如:在新编教材中,讲“基因”时,要适时引入“人类基因组计划”。几乎所有疾病都可以在基因上找到根源,所以人类疾病最彻底的治疗就是基因治疗。基因组好比一个庞大的乐团,基因好比乐团中的乐师,要想奏出一段优美的乐章,这些乐师一定要在統一的指挥下各司其职才行。而这又是一个无法比拟的庞大的乐团,组成这个乐团的乐师数相当于3个中国人口数,只要其中一个乐师捣乱,整个乐曲就可能变调。要管理好这个乐团首先得了解这一个个乐师的个性,从而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美国从1990年开始投资30亿美元从事“人类基因组计划”,从而将人类基因组30亿个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全部搞清,中国也参与基因图谱1%的测序工作。这是一项探索生命奥秘的伟大计划,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媲美。
又如:新编教材中,讲“生殖”一章,谈到“克隆”时可以问学生“克隆和复制”是不是同义词,让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复制是与原来完全一样,DNA复制就是如此,而克隆则是一个过程。克隆产生的个体还需进行胚胎发育和胎后发育。克隆个体与原本之间有一段年龄差异,发育过程既受基因主宰又受环境调控。克隆与其原本尽管基因相同,但所处环境绝不会相同。所以克隆不可能像复制品那样与原来完全一样。再者,如果克隆个体是由核移植产生的,那么由于重建细胞的细胞质并非来自原本,而我们知道细胞质中也有遗传物质,必然会对个体产生影响。所以不能把克隆看作是原本的复制品。
小羊多莉是动物体细胞克隆,植物细胞的克隆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果树的扦插、土豆的种植等都是非常严格意义上的克隆,都是无性繁殖。如此将“克隆”具体到生活中,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克隆”,也认识到克隆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我们知道,试管婴儿是在试管牛、试管猪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克隆可不可以用于人类呢?1998年初,美国哈佛大学理查德·希德一宣布他的克隆人计划,立即招来全世界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呼声。1月12日,欧洲19国联合签署了禁止克隆人的协议。我国政府以及美联社、英、德、日也明确表示反对。虽然禁止了人的克隆,但是可以将人体某些器官如心脏等细胞克隆,将遗传物质转移到猪的心脏中,让人的基因在猪的体内表达。这样长出的心脏就是人体相应器官的克隆,如果人哪个器官发生了病变,就可以换上这些克隆器官,而不用为器官移植的器官来源所限制,特别是这些器官还不会产生强烈排异反应。通过上述讲述,然后联系实际,将单调的理论实用化,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学理论的理解和更深层次的认识。
总之,生物是基础科学,具有高度抽象性、实际应用的非定性等特点。所以,为了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解,必须结合生物科学知识介绍生物技术有关内容,如杂交技术、组织培养、基因工程、生态工程等。介绍生物技术有利于学生认识现代生物学价值,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治身,袁运开.生命科学新进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陈建华.生命科学的新世纪——克隆羊和克隆技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宋思扬,楼士林.生物技术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