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时代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路径分析

2014-05-30连艳芳

东方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微博大学生

连艳芳

【摘要】近年来,随着微博的普及,不仅使用微博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而且微博的影响力也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我们显然已经进入了微博时代。微博作为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对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人际交往;路径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开放性、集中式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平台,能够让用户与朋友、家人、同事等保持密切的联系,也被网友们密切的成为“围脖”。

微博最早出现在美国,随后中国的饭否网、叽歪网等网站开始了对微博的初步尝试,中国微博开始发展,直到2009年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推出微博应用,才使得微博在中国得到大规模的普及,与此同时也给人们的网络生活注入了新鲜血液。

一、微博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

微博作为一个全新的沟通交流平台,对当代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宣泄情感,释放情绪

在现代社会,由于现实生活的竞争压力或者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磕磕碰碰,难免会使大学生感到迷茫、焦虑或者愤怒、无助,通过微博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分享的过程中,冲破不良情绪,培养感染乐观积极的心态,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和喜欢。

(二)展示自我,彰显个性化

当代大学生已经进入“90后”时代,这个群体追求自由、独立、个性,不愿意墨守成规,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乐于表现自我。正是这样的一个群体,迫切需要一个施展才华、展现自我的个性化平台,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用微博记录他们的生活,随手拍下的校园图片或个人生活,还可以附上一两句感想,快速的发布到微博上,能够满足大学生在社交中展示自我、表达个性的需要。[1]

(三)扩大交际圈,发现草根明星

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大多数大学生在异地求学,再加上多数为独生子女,孤独感较强,他们希望结交更多的朋友,也渴望被更多的关注。由于微博用户表达情感的真实性给其他用户一种安全感和真实感,这就为大学生需求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平台,满足了他们扩大交际圈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微博平台还提供了“可能感兴趣的人”一栏,该栏基于共同的好友设置,可通过提供的推荐名单选择结交可能认识的朋友,扩大交际圈。

(四)拓宽大学生的沟通渠道,推动大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微博作为人际交往的新平台,它以其自由、平等和方便快捷等优点让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可以用随意的言辞来诉说自己的内心,用一种随意的心态来面对微博中的尴尬,甚至实现现实中不能够实现的角色扮演,消除横向或者纵向交往的隔阂,实现真正的用心交流。[2]网络和现实中人际交往的对接,也让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逃出了单一交往模式的限制,充分体会到了多样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取了更多可以适应社会的有力资源。

二、微博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

通過微博进行交往锻炼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扩大了交友圈,然而也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出了挑战。

(一)弱化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大学生的时间、精力是很有限的,除去正常的学习生活用时,如果将剩余的时间过多的耗费在微博上,必然无暇顾及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从而疏远了现实的人际交往,弱化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削弱道德感、责任感和信任感,难以形成稳定的人际关系

由于微博的虚拟性,缺少现实生活中的近距离的面对面接触,使得在微博中的交往流于表面,部分用户在微博使用中道德感、责任感和信任感削弱,难以形成像现实生活中一样的稳定的真实的人际关系。

(三)网上和现实人际交往的巨大差异,易动摇大学生已有的自我认同感

在现实的生活中,大学生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并通过各自的渠道尤其是与他人的交往中完善自我认识,获得自我认同。微博中,草根明星或者名人的观念和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导致自卑心理。此外,在微博中,更多的人使用“昵称”,当符号化虚拟的存在以言语的刻意修饰、体语的现场缺位所营造的网上人际关系与现实的人际关系互动在一个人身上出现交集时,个体在虚拟和现实之间的两种角色及其负载的人格特征就必定会出现交替轮转,而当多重角色之间的差异和冲突达到一定程度或者角色转换过频时,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甚至导致双重或多重人格障碍。[3]

三、关于正确发挥微博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积极影响的思考

(一)大学生自身要加强对微博的认识,正确处理网络和现实人际交往的关系

微博作为一种社交工具,有利有弊,大学生作为使用微博的主力军之一,要充分发挥其信息全面、内容公开的、传播迅速及与他人零距离接触的优点,增长见识,汲取别人的优点来发展完善自我,发挥微博的正能量,使其成为大学生自我成长成才的平台,而不是对它产生依赖情绪,使其成为自己倒退的温床。

(二)社会、学校要努力为大学生健康使用微博营造条件

首先,政府应该健全网络立法。微博作为网络环境下日益成熟的新兴平台,在为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如信息真伪、文明用语等问题,这些虚拟王国的问题日益成为现实社会的隐患,政府要进行有效地控制就必须健全网络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此外,有法可依是基础,加强管理才是保障,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其次,学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尽最大努力引导大学生。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微博、端正态度,正确处理微博和现实人际交往的关系。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应适时增设关于网络人际关系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微博的作用,发挥微博的优势特点完善自我,在此基础上提高交往能力,增强自身魅力,做到二者都为我所用。[4]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生活中创造更多人际交往的机会。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心理咨询室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以轻松、自在的方式融入学校家庭,从而提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达到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三)家长和老师在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要积极关注、正确引导

家长和老师伴随学生成长成熟整个过程,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应一如既往,继续关注,切不可对其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应在政府和学校创造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有利条件,对学生的交往活动进行指导和鼓舞。

总之,微博时代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较之前的人际交往发生了较大变化,相信在政府、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下,可以规避以上不利因素发挥微博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陈晶.浅谈微博对当代大学生社交的影响.[J].神州.2012,24:215

[2]陆文款.汪朋.论微博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促进作用.[J].今日财富,2011,11,248-252

[3]张俊杰.姚本先.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10,04,64-66

[4]谢泽明.网络社会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05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微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