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贝,你能行

2014-05-30徐伟芳

东方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玩沙棒冰口子

徐伟芳

晨间活动的时候,我向往常一样带着小朋友们,来到玩沙池边玩沙,请小朋友们各自选了2件器具玩起来,玩沙池里顿时一片热闹景象:做蛋糕的做蛋糕,搭城堡的搭城堡,舀沙子的舀沙子······个个玩得好开心呀,我欣慰地欣赏着孩子们活跃的身影。(自主自然游戏深受小朋友们喜爱,在沙池里传来的都是小朋友们嘻嘻哈哈得欢笑声!)“徐老师!徐老师!”耳边突然响起急切的呼喊声,一看,原来是阳阳小朋友“老师,你看!”只见他一手拿着锹沙工具,一手高举着一根棒冰管子,一脸焦急的看着我。“哦,是口子太小了。” 听我这么一说,他马上就棒冰管子塞到我的手上,我没有接,而是亲切地说:“你能不能试一试自己将管子里的沙子拿出来呢?”他愣了!很无奈地想要转身离开。我随即叫住了他“来,我们一起试一试,好吗?”他欣然地点点头,于是,我和他一起蹲了下来,摆弄起那个管子里的沙子,我故作疑惑地说:“这管子的口子这么小,刚才你是怎么把沙子灌进去的啊?”他拿起了管子和锹沙工具,两头看了一下,马上就用手指了指说,“是硬塞的一点一点进去的。”“你观察得可真仔细,那你试试看,还是用这个方法把沙子一点一点得从管子里弄出来,于是他仔细得看着那个口子,对着口子,一下一下得把沙子从管子里弄出来,看样子他是把问题解决了,我给了他一个“大拇指”,他欣喜地就在原地试验起来。可是,弄到一半的时候,管子里的沙子弄不出来了,他还在很努力地弄着口子,还是老样子,沙子掉不出来了!这下,他颓然地蹲着不动了,默默在一边注视着这一切的我,来到他的身边蹲了下来,轻轻地拍着他的肩温和地说:“想一想,怎么样能把里面的沙子拿出来呢?”他迟疑地望着我,我则用坚定的目光看着他说:“再试一试,肯定行!”他沉思了一会儿,猛然拿起管子,口子朝下,然后用力敲打着,这时他一臉兴奋地仰起头来,我竖起大拇指,连连点头说:“你真能干!会动脑筋自己解决困难了!”随即他又在原地开心地玩起了沙子,他的脸上笑开了花……(经过这一波三折的切身感受,孩子定会深刻领悟到: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只要肯动脑筋去想一想,动手去试一试,问题是可以自己去解决的!)

小朋友其实只是我们身边许多同样具有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孩子中的一员,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都习惯性的求救于老师的帮助,很少或者根本不去考虑自己试着解决问题。首先我们要:

1.信任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我们应该信任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把解决问题的自主权交给孩子!但是,在组织活动时,我们有时还会不自觉地犯这样的错误:总是因为担心孩子能力不足,顾虑孩子秩序混乱,而使孩子无形中处于被约束、被牵制的状态之下。如果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因为缺乏自主尝试、探索的机会而慢慢增长惰性,养成依赖心理,独立意识就弱了!因此,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积极地为他们提供多种形式的自主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大胆地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感受、去思考

2.其次支持孩子,及时得进行引导。孩子在有了独立意识之后的尝试、探索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他们暂时性地陷入困境,找不到解决问题、无从下手时的彷徨,对自我能力缺乏自信的迟疑等等。这时需要我们老师能敏锐地察觉孩子内心的情感变化,把握时机,因势利导,给予孩子适宜的支持和引导,及时地伸出手扶孩子一把!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给予孩子的支持和帮助应该是隐性的、适时必要的介入,而不是急于求成的包办代替。在本案例中,我始终只是一个“旁观者” “引导者”和“支持者”,几乎没有任何动作的参与,孩子最终还是自己通过努力解决了问题。

因此,我们要学会耐心等待,学会细心观察,学会用心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学会在真正了解孩子的情感需要、能力差异的基础上提供合适的支持。真正地做一个教育者,引导者,支持者!

猜你喜欢

玩沙棒冰口子
托班婴幼儿玩沙游戏初探
一块钱
联想:明天去哪玩
好吃的棒冰
坚决堵住随意调整预算的“口子”
趣拍沙滩照
从“玩沙”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棒冰棒书签
上海控烟条例二审稿被指“留口子”
蜜豆棒冰透心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