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2014-05-30林芳芳
林芳芳
【摘要】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教材、教师与学生有效融合的主渠道,还是增强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提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必须把握时机,问在学生的疑惑点、问在学生的兴趣上、问在学生的模糊处、问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问在学生思维的转折间、问在学生思维发散点、问在教学环节的关键处。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然而在实践中,我们的课堂提问存在着诸多的误区:随意式提问荒废学生;注入式提问禁锢学生;笼统式提问迷惑学生;轰炸式提问摧残学生;命令式提问远离学生;模糊式提问愚弄学生。因此,课堂提问不但要增强针对性,体现目的性,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梯度、密度、时度和速度,还要注意语言的简练、趣味以及语言的激励作用。那么,把握什么样的时机提问容易收到最佳效果呢?
一、问在学生的疑惑点
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望,就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波澜跌宕,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求状态。
二、问在学生的兴趣上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当学生处于一个对新知的“盲”点时期,教师若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景,用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便能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假设一座桥梁。
【教学片段1】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笔者先问学生知道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多少吗?在引起学生兴趣后,又抛出“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可能超过珠穆朗玛峰。你相信吗?”学生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从而主动进行探究。
【片段1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本节课用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心里自然产生一种对新知的渴求。
三、问在学生的模糊处
【教学片段2】在教学“轴对称变换”时,在学生学习掌握了轴对称变换的概念后,并自认为了然于胸时,笔者趁势提出“轴对称变换和轴对称图形是一样的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笔者追问:“如果一样,为什么还再学一次?如果不一样,那区别在哪里?”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们开始了自主探索。
【片段2反思】课堂提问把握时机最重要,非到学生“愤”、“悱”之时,不可轻易提问。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方能鼓起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问难度大都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层次上,实现学生从“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本节课在学生自认为学得很好时,适时提问,让学生引发思考、质疑,从而自主学习。从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知识不能停留在表层,而要深入地探究。
四、问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
温故而知新。知识的“网眼”是相通的,旧知识可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开始,以故引新,以旧启新,新旧相连,不断拓宽知识的内容。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当学生遇到困难、发生矛盾时,思维就开始了。
【教学片段3】在“单项式的乘法”最后,笔者让学生计算,让学生感受了整体思想后,趁势提出,那 的结果能算吗?在学生纷纷摇头时,笔者继续提问,那能否把这个多项式相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单项式乘多项式呢?结果一学生很快提出,先算,先把其中一个 看成一个整体,当做“单项式”,另一个还是多项式,就可以转化为“单项式乘多项式”进行计算。
【片段3反思】课堂提问要注意唤醒学生的旧知识,置新知识于整个旧知识的背景中去思考。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学生的认知生长点,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铺设好认知桥梁,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与迁移,逐步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动力,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
五、问在教学环节的关键处
所谓“关键处”,是指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是那些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进而熟练掌握法则、定理和公式,教师要努力启发学生掌握知识关键和本质的提问,为推导式和法则辅衬。
【教学片段4】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笔者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为证明定理作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
①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指哪些角的和?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是怎样知道的?②N边形有几个顶点?几个内角?是否可以“转化”为多个三角债的角来求得呢?如何“转化”?③还可以怎样做?
【片段4反思】通过老师的点拨启迪,学生抓住了求证的关键,寻找到解证的方法,同时也明確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奠定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创设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孩子的兴趣点,了解孩子的疑惑点,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探寻新知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用教育艺术提炼和组合,精心预设,采用追根究底的方法,注意变换角度,捕捉生成,提炼出一个个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数学问题,以引起学生深思、多思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思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领学生直至到达“理解”的彼岸。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堂提问的功能优化问题的设计、把握提问的方法,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东栋.问在“点”上【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0).
[2]俞燕云.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2010(9).
[3]陈一华.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索【J】.科学大众,2006(5).
[4]章世倩.谈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7月第12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