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三求”
2014-05-30胡发杰
胡发杰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课标”说它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其地位不可谓不高也!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学生怕写作文、烦作文,教师怕教作文、忧作文。作文教学为何总是这样高耗低效?深究起来,学生知识积累缺乏、表达欲望低下,教师指导不力是主因。
那么,如何摆脱作文教学的困境呢?在我看来,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求”入手,来改变作文教学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一、积累求多
作文究竟是什么呢?总括许多一线教师、科研名家、文坛巨将的见解,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作文是学生生活经历、阅读状况、情感沉淀、自由想象的外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同学生的人生历练密切相連。积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呢?
1.多实践。真实的生活经历,在于真实的游戏、劳动、旅游、访问、运动、比赛、交友等具体生动的活动,这些不仅仅丰富着他们的生活、磨炼着他们的意志、协调着他们的肢体动作,更丰盈着他们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当无数次这样的经历过后,他们笔下的《游XXX》《想到我的XXX》《不到XX不回头》《去年的一件XXX》》等,描写的场面就忒真实、具体,表达的语句就忒准确、流畅,不但言之有物、述之有序,而且血肉丰满、情真意切了。
多实践,也就意味着减少对熟悉课堂的驻留,克服对舒适家庭的依赖,战胜对游戏网吧的沉迷,而更多地奔向大自然,走向社区、工厂、田园,进入现实生活的万花筒中,去观察、去探究、去历练、去感怀。
2.多阅读。一个学期只读一本教材太荒唐了!一个学期读一本教材再加上几本书也太少了!要指导学生在课本之外多读书、读很多书。鼓励他们读《昆虫记》、读《伊索寓言》、读《格林童话》、读《太空之旅》、读《地心游记》……让他们在阅读的基础上,观察别样的生活,感受异域的风光,体察人类多样的情感……在阅读中,文字、图画与自己的生活经历不断地重叠、交替、变幻,情感逐渐得以丰盈,想象日益丰满,随写的作文中,描写生活就自然而然地表现真、善、美,表达准确、言而有物、言之有理、亲切自然了。
3.多观察,多思考。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和阅读活动中,指导学生不但学会积累,还要学会辨别,在观察中思辨,在争论中思辨。这个过程,虽然未必能够“去尽黄沙始见金”,却让他们享受着“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乐趣,进而激发出更多真实的、新奇的(至少对他们来说)的东西。于是,一篇篇《谈XX》《XX的变迁》《不是胡说的另类话》就出现了,尽管还略显幼稚,却也令人眼前一亮,不由得感叹“后浪被拍在沙滩上”了。
二、引导求精
在素材积累的同时,学生的表达欲望也相伴而生。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积累素材的过程中,抓住心灵感受,释放缕缕思绪,驱动言语之舟,动笔成文,纵情表达,让心灵自由歌唱。这时,仍需要教师悉心的指导,使他们学会表现生活、表露情感。
1.精心设计,瞻前顾后。传统的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训练体系,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课标”对作文教学有总的目标,但训练的具体内容、每项内容应达到的具体标准、训练的先后步骤等,都需要我们去具体研究、领悟、把握。“课标”提出的某个年段的作文教学目标,只是整个作文教学珍珠链中的一颗珠。只有明确其前后联系,这串连才能完好、闪光。
2.精心激发写作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及时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有的教师练出了以下几招:高分激发;表扬激发;语文实践激发。之言有理,值得一试。
3.精心命题。命题忌大而无当,忌老调重弹、忌无病呻吟。以半命题、不命题或话题作文为主,少用命题作文;内容要宽,要出在学生心坎上,是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的话题。
4.精心表达。表达要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有真情实感,引发学生内心某种情绪、某种思想或感受喷发,宣泄真情,打动读者;内容必须具体,有生活、有感怀、有事实、有细节;语言必须简洁、规范、得体,写字必须公整,必须逐步消灭错别字。
5.精心设计。作文教学说起来头疼,其实所谓难度就蕴藏、分散在我们的课文教学中。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对比发现——仿写,情景置换——插写,阅读理解——续写”。 同时,教学中要注重美句精段的积累、写作技巧的借鉴,随时注意读写结合。这样,作文教学就不再是那么令我们头疼,写作也不会让学生害怕。
三、评价求活
评价可以从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和个性创意等方面进行,生生互评、自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作文发展。
要善用典型引路。如选出典型例文两篇,师生共同评议一篇,给学生评议作示范。接着小组“会诊”另外一篇例文。此时,教师在巡视时热情启发学生大胆评议,提倡不同见解互相争辩。小组议论后,再选出评议贴切的全班交流,这样做,既可集思广益,又能增进学生的评改情趣。
要灵活评价机制,力求全面、有利于学生发挥潜能。作文教学应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体制,丰富评价的方式与内容。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创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敢写、乐写、会写,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