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学中的“节拍”“律动”和“表演”

2014-05-30朱晓琴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律动乐曲美的

朱晓琴

《音乐课程标准》(2010年版)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课程性质”)在这里,“课标”强调了音乐学习领域多样式、多手段融合表现的性质。新课程音乐教学的生命力正是在于這种多样式、多手段的结合与融通。故此,小学音乐教学应当更加彻底地摒弃“一唱领天下”这种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在丰富多彩、充满动感的音乐艺术活动中,实现音乐课程的教育目标。

笔者认为,“节拍”“律动”“表演”,正是既能体现音乐艺术自身规律性,又能突出学生个性,实现音乐课程目标的上佳教学手段。

一、节拍:弹动学心灵感觉的“音乐小精灵”

节拍是乐曲中表示固定单位时值和强弱规律的组织形式。 有规律反复出现的节拍是弹动学生心灵激情的“音乐小精灵”。在音乐课乐曲教学和歌唱欣赏中,给歌曲旋律配以鲜明的节拍感,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例如《粗心的小画家》教学中师生一节拍相呼应的互动教学:

教师先击掌表现节拍,学生瞬间模仿掌握。然后师生口诵歌词,手击节拍展开互动:

师: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问与答语气的不同,并且指导他们用骄傲的语气读出附点节奏,如:

师:

有规律的节拍符合孩子的生理运动节律和他们自然生成的审美感觉,在轻松愉快的节拍配合下,“粗心的小画家”给大家带来欢乐,学生不仅很快理解了歌词内容,而且轻松地掌握了歌曲旋律。

二、律动:点燃学生心灵激情的熊熊火焰

律动是指音乐欣赏者在音乐旋律的刺激下,在乐感和激情中进行有节奏的身体运动。音乐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和技巧,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引起的心灵进入美妙的音乐欣赏境界,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倾情参与。而当学生随着乐曲进行舒放自如的律动,则表明师生的音乐欣赏活动进入了一个愉悦的忘我境界。

例如,欣赏《在钟表店里》时,我用多媒体、实物等,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激发欣赏兴趣,从而把学生引向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中来。多媒体课件上展示了钟表店里各种各样的钟表,各种钟表发出不同的声音。我指导学生做动作来表现钟表的声音。

如国王钟

学生学习起来很积极,情绪高涨。这样,就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结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的感染,加深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三、情景表演

情景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课堂。例如在欣赏《口哨和小狗》时,教师让学生和着活泼、诙谐的音乐,摇晃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仿佛自己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身边摇着尾巴,蹦来跳去。在做音乐游戏《好娃娃》时,教师让学生分别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朋友的角色,边表演边演唱,学生满脸笑容,表演及演唱可带劲了!

又如,在《摘果子》的歌唱欣赏中,学生自发进行自由快乐的情景表演。

教师用手风琴弹出前奏曲:

性急的学生没等前奏曲完毕,就拍不急待地动起来。全班同学很快跟上。有的同学左肘弯曲(模拟手挎小竹篮),右手上下左右甩动(模拟采摘果子动作);有的脚步配合节拍轻快舞动;有的模拟手捧果盘奉献与人的动作……这时,《摘果子》的音乐欣赏进入了高潮。可以看出,学生们很喜欢音乐表演活动。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歌咏比赛、器乐演奏比赛、音乐技能竞赛等课外文艺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节拍、律动和情景表演这些活动形式之所以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全因为一个“动”字。“动”是学生表达自己的音乐感觉、音乐欣赏最直接的方式,是音乐欣赏或音乐表演个性化的最佳方式。通过节拍、律动和表演这些充满动感的方式,原本诉诸听觉的艺术形式变得立体化,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孩子欣赏音乐的兴趣,抒发了他们对音乐、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引导他们加深对乐曲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同学们的身心在美感渲染中得到极大的愉悦。

猜你喜欢

律动乐曲美的
始乱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生命的律动
悲伤的乐曲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